楊高中 孫夏林 楊生晟 湯 雄▲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中西肝病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西九江332000;3.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傳染科,江西九江 332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常見且多發(fā)的肝臟疾病,發(fā)病初期缺乏典型癥狀,臨床以消化不良、乏力、肝脾腫大和肝區(qū)隱痛等癥狀為主,同時伴有體重超標、血脂紊亂、血糖水平上升等代謝綜合征表現(xiàn),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展為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藥物方案是現(xiàn)階段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措施,可使癥狀緩解、病情得到控制,改善患者預后[3-5]。為促進該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選取我院收治的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實行二甲雙胍輔助治療方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8?70歲,平均(45.2±1.8)歲;病程2?10個月,平均(5.6±1.2)個月。實驗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7?69歲,平均(45.5±1.6)歲;病程1?12個月,平均(5.8±1.3)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2007年非酒精脂肪肝診斷標準確診[6];②年齡25?70歲者;③無二甲雙胍禁忌證者;④入組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嚴重損傷者;②其他類型肝臟疾病者;③近期有過其他治療者;④存在精神病等溝通認知障礙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70109,規(guī)格:5 ml∶232.5 mg×4支/盒),靜脈注射,1?2 安瓿/d,病情嚴重者可增至3?4 安瓿/d。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河北天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60320,規(guī)格:0.25 g/100 片),餐前半小時口服,初始劑量為0.25 g/次,3次/d,最多≤2 g/d。兩組患者均行兩個療程的治療,兩周為1個療程,每隔7 d 檢查1次生化指標。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血脂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指數。①治療效果的判定標準[7]具體如下。顯效:經治療,患者乏力、消化不良、肝脾增大和肝區(qū)隱痛等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提升明顯;有效: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緩解,肝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與治療前相比,癥狀和體征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肝功能無改善,或原有疾病進一步惡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肝功能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③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和總膽固醇。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低于治療前,實驗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U/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U/L,±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治療前 治療后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實驗組t值P值30 30 109.8±14.7 110.2±15.2 0.104 0.459 57.4±6.8*42.1±2.5*11.567 0.000 52.8±4.5 52.4±4.8 0.333 0.370 34.5±1.8*27.6±1.2*17.47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胰島素抵抗指數低于治療前,實驗組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胰島素抵抗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非酒精性脂肪肝包括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類型,前者與遺傳因素和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后者多由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下降、藥物中毒所致。按照病理變化可將其分為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關肝硬化[8-10]。
控制體重、降低糖分和脂肪攝取量、適當運動等方式是現(xiàn)階段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手段。保肝藥、降血脂藥和胰島素抵抗調節(jié)藥物在該疾病的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二甲雙胍可用于胰島素抵抗的改善,進而抑制肝糖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分泌,使患者血脂水平下降,進一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使疾病發(fā)展進程得到有效控制,促進患者受損肝功能的恢復[11-14]。劉真等[15]的研究顯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中應用二甲雙胍輔助療法,可使疾病的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三酰甘油(mmol/L)治療前 治療后總膽固醇(mmol/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實驗組(n=30)t值P值3.8±0.5 3.7±0.6 0.701 0.243 3.2±0.6*2.5±0.4*5.317 0.000 5.2±0.7 5.3±0.6 0.594 0.277 4.3±0.5*3.0±0.4*11.120 0.000胰島素抵抗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13.2±1.5 13.5±1.6 0.749 0.228 10.5±1.2*8.1±0.7*9.462 0.000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二甲雙胍輔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明顯;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及胰島素抵抗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二甲雙弧輔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促進患者肝功能的提升,降低血脂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輔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和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