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穆耶賽爾·麥麥提尼亞孜 史傳見 楊春華 楊天智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為其發(fā)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最常見的總稱。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氣栓塞、羊水栓塞及其他罕見栓子栓塞,如寄生蟲。包蟲,又稱棘球絳蟲,包蟲病是棘球絳蟲的幼蟲寄生在人體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犬科動物排泄的蟲卵為傳染源,人飲用或食用蟲卵污染的水源及食物而感染,誤食的蟲卵經(jīng)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tǒng),大部分被阻留在肝臟形成肝包蟲,部分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肺動脈系統(tǒng)發(fā)展為肺包蟲,極罕見停留在肺動脈系統(tǒng)發(fā)生肺動脈包蟲栓塞。由于肺動脈包蟲栓塞極其罕見,導致其診斷困難,易誤診。
本文報道1例肺動脈包蟲栓塞誤診為急性肺血栓栓塞的病例,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42歲、維吾爾族、羊肉屠宰工;2015年因為“胸痛、胸悶氣短、干咳1月”就診;胸痛為胸骨后鈍痛,伴活動受限,否認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不伴有發(fā)熱、咯血、消瘦等;既往有肝包蟲病史及手術史;家里有養(yǎng)狗史;體征:血壓110/75mmHg,呼吸23次/分,T 36.7℃,脈搏112次/分,經(jīng)皮脈搏氧飽和度89%(未吸氧),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胸壁無壓痛,心率112次/分,律齊,心界不大,腹部可見陳舊性手術切口疤痕,腹部無壓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雙下肢無浮腫,下肢周徑等大,未見靜脈曲張。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9.92×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7.2%,血紅蛋白162g/L,血小板152×109/L;血氣分析:PH 7.45、PaCO235mmHg、PaO242mmHg;D-dimer 1.45mg/L;凝血酶原時間11.1s;PCT 0.35ng/mL;CRP 7.2mg/L;抗HIV陰性;ESR 25mm/h;肝腎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包蟲并鈣化;肺部CT(圖1):左肺上葉前段、右肺上葉前段、后段、右肺中葉可見沿支氣管平行走形的粗條狀密度增高影,邊緣不光滑,遠端可見結節(jié)樣膨出,左下肺胸膜下見片狀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門;心臟B超:心臟室壁運動正常,房室腔大小正常,射血分數(shù)正常;心電圖:竇性心律。初步診斷:1、左下肺病變性質待定:①肺部感染?②肺梗死?2、急性肺血栓栓塞待排。治療上給予可樂必妥針0.5g qd ivgtt抗感染,并給予止咳對癥處理;Wells評分不除外肺血栓栓塞,給予依諾肝素鈉0.4mL q12h ih抗凝治療。動態(tài)觀察3天,患者咳嗽癥狀緩解,胸悶氣短改善不明顯。積極尋找病因:肺CTA(圖2):左肺上葉前段、右肺上葉前段、后段、右肺中葉可見沿支氣管平行走形的粗條狀密度增高影,邊緣不光滑,遠端可見結節(jié)樣膨出,右肺中葉索條狀病灶無強化,其邊緣可見造影劑;左下肺胸膜下見片狀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門,病變無強化;左下肺動脈充盈缺損,考慮多發(fā)肺動脈血栓栓塞。支氣管鏡檢查(圖3):氣管、主支氣管、葉、段支氣管及亞段支氣管通暢,病變部位保護性毛刷刷檢一般細菌培養(yǎng)陰性,灌洗液一般細菌培養(yǎng)陰性;支原體及衣原體抗體陰性;雙下肢深靜脈超聲:未見血栓性改變??ㄋ赡釋嶒炾栃?。易栓癥檢查陰性;ANCA陰性;自身抗體譜陰性;病情分析:1)感染性疾?。夯颊邇H僅表現(xiàn)為干咳,肺部CT左下肺胸膜下病變不除外感染,但是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CRP及PCT正常,支原體及衣原體抗體檢查陰性,可樂必妥抗感染治療僅干咳改善,多個支氣管周圍伴行病灶無法用感染性疾病解釋;2)支氣管粘液嵌塞綜合征:研究顯示[1],此病多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有明確的粘痰咳出病史,肺部CT可見指套征,支氣管鏡檢查可見氣道內(nèi)粘液痰栓堵塞支氣管,但是該患者無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無反復咯粘稠痰病史,肺部CT病變部位旁可清晰見伴行支氣管,支氣管鏡檢查管腔通暢,故不考慮此病; 3)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呼吸困難、胸痛,D-dimer高,心電圖及心臟B超無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證據(jù),肺CTA所見肺部病變與支氣管伴行,考慮肺動脈,肺動脈內(nèi)異常密度影,無造影劑填充,左下肺動脈充盈缺損,符合肺動脈血栓栓塞影像改變,繼續(xù)依諾肝素鈉抗凝治療,動態(tài)觀察患者胸悶氣短改善,給予辦理出院手續(xù),后序貫給予利伐沙班片15mg bid po抗凝治療第22天時,利伐沙班片改為20mg qd po。囑患者3月后來我科復診。
由于患者依從性差,未來復診,3月后自行停藥。2018年再次因為胸悶氣短伴咳嗽入住我科,追問病史這3年來仍有胸悶氣短,活動輕度受限,無咯血及夜間呼吸困難發(fā)作。復查:D-dimer 1.05mg/L;PCT0.05ng/mL;肝腎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包蟲并鈣化;心臟B超:心臟室壁運動正常,房室腔大小正常;心電圖:竇性心律。復查支氣管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復查肺CTA(圖4):較前比較,左肺上葉前段、右肺上葉前段、后段、右肺中葉可見沿支氣管平行走形的粗條狀密度增高影增粗,部分周圍出現(xiàn)囊腔,可見水上浮蓮征、新月形或鐮刀狀氣體影;左下肺病變演變成囊腔,周圍可見鐮刀狀氣體影;左下肺動脈充盈缺損;肺CTA提示肺動脈包蟲栓塞及肺包蟲;結合診治經(jīng)過及患者生活在牧區(qū)病情分析:患者肺CTA肺動脈不顯影,充盈缺損,正規(guī)抗凝治療無效,且無肺血栓栓塞的危險因素及明確病因,肺動脈內(nèi)異常密度影血栓栓塞不支持,有無其他栓子或是肺動脈肉瘤可能。第一,肺動脈肉瘤為惡性病變,研究顯示[2],此病起病隱匿,多有發(fā)熱、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病變肺CTA檢查主肺動脈、左右主肺動脈、甚至右室流出道充盈缺損,顯示腫塊,治療多以手術,預后差。而該患者呼吸困難、胸痛,D-dimer高,肺CTA所見多個肺葉肺動脈內(nèi)異常密度影,左下肺動脈充盈缺損,主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未見異常,病史已經(jīng)3年,充盈缺損變化不大,不符合惡性征象,故不考慮此病。第二,結合患者生活在新疆,且為羊肉屠宰工及有養(yǎng)狗史,既往有包蟲病史,復查肺部CT左下肺病變演變?yōu)榈湫头伟x影像,卡松尼實驗陽性,左下肺病變手術切除符合包蟲病變(圖5),故最終診斷:1)肺動脈包蟲栓塞;2)肺包蟲。治療上給予口服阿苯達唑脂質體抗包蟲治療,跟蹤隨訪目前癥狀消失。
包蟲病是棘球絳蟲的幼蟲寄生在人體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囊型包蟲病最常見,由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棘球蚴)寄生人體組織器官所致。呈世界性分布,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多見。我國包蟲病高發(fā)流行區(qū)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區(qū)及氣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區(qū)及半農(nóng)半牧區(qū)。新疆作為牧區(qū)是世界包蟲高發(fā)地區(qū)[3-4]。感染源:犬科動物排泄帶蟲卵的糞便污染水源、食物;感染途徑:人、有蹄類動物和鼠類等飲用或食用蟲卵污染的水源及食物而感染;易感人群:不同種族和性別的人對棘球絳蟲均易感。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狩獵和皮毛加工的人群為高危人群易感。
圖11A:右肺中葉索條狀密度增高影;1B:左下肺胸膜下尖端指向肺門的楔形密度增高影;1C:左下肺胸膜下楔形密度增高影,肝臟可見包蟲囊圖22A:右肺中葉索條狀病灶無強化,其邊緣可見造影劑;2B:左下肺動脈充盈缺損圖3支氣管鏡檢查右肺中葉通暢
圖44A-4D:較前比較右肺中葉沿支氣管平行走形的粗條狀病灶增粗,部分周圍出現(xiàn)囊腔,左下肺可見水上浮蓮征、新月形,鐮刀狀氣體影;左下肺動脈充盈缺損;提示肺動脈包蟲栓塞。圖55A,5B:手術標本:包蟲。
發(fā)病機制:誤食的蟲卵經(jīng)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tǒng),大部分被阻留在肝臟,部分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肺部、腦等。以肝肺多見,可出現(xiàn)在很多臟器,如腦、眼眶、脾、腎及肌等。被棘球絳蟲蟲卵污染的食物、水源被人類食用或飲用,蟲卵在腸內(nèi)經(jīng)消化液的作用下,脫殼而出形成蚴,穿過腸黏膜進入門靜脈系統(tǒng),循環(huán)至肝臟,大部分蚴被肝臟阻留在肝臟(約占75%)形成包蟲,少部分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至肺動脈(約占15%)形成肺包蟲,最常見的寄生器官為肝臟,肺是僅次于肝臟最常見的發(fā)病器官,肺發(fā)病率在10%~40%[5]。少部分播散至其他臟器,蟲卵在其停留部位發(fā)育。然而多個蟲卵被阻留在肺動脈及其分支系統(tǒng),停留發(fā)育成包蟲病灶,堵塞肺動脈,肺動脈包蟲栓塞。臨床表現(xiàn):被阻塞的肺動脈系統(tǒng)隨著肺動脈壓力的升高,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表現(xiàn)為呼吸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胸悶氣短、活動受限、胸痛及心悸,長期栓塞并發(fā)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常伴隨有肝包蟲、肺包蟲。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呼吸困難、心悸、胸痛,然而這些癥狀無特異性,結合有包蟲疫區(qū)居住史,結合輔助檢查血氣分析、肺部CT,肺CTA、腹部B超、心臟B超,下肢深靜脈及盆腔靜脈超聲,用已知病因無法解釋時,需要考慮到此病,結合病史綜合分析診斷此病。治療上以藥物治療為主,殺死蟲卵,病灶停止增長,病灶機化吸收,早期不宜手術取出,因為病灶囊液外漏,可能導致嚴重過敏性疾病,危及生命死亡。
綜上所述,肝包蟲合并肺包蟲,若肺CTA提示肺動脈異常密度改變,充盈缺損,容易誤診,需警惕肺動脈包蟲栓塞。據(jù)報道[6-7], 肝包蟲合并肺包蟲發(fā)生率為4%~25%。其機制來自肝臟蟲卵停留在肺動脈分枝,發(fā)育阻塞管腔所致,其臨床上伴有肝、肺包蟲;診斷依據(jù)流行病學疫區(qū)居住史,有呼吸困難、咳嗽、心悸等癥狀,肝臟超聲及肺部CT發(fā)現(xiàn)肝肺包蟲,肺CTA肺動脈條狀低密度影,充盈缺損,不能用已知病因解釋,需警惕肺動脈包蟲栓塞。治療上肺動脈內(nèi)包蟲栓塞以抗包蟲治療,糾正心肺功能不全,若肝、肺包蟲有手術指征行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