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寫作與閱讀教學更加趨向于參與性和實踐性,希望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寫作與閱讀學習的有效結合。本文就如何實現寫作與閱讀教學之間的有效融合淺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不再單一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希望通過語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掌握良好的語言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寫作和閱讀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兩者已經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寫作和閱讀教學的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就如何實現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起到舉一反三的積極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的意義
1.寫作與閱讀不可分離 。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主要體現在是否具有良好的寫作及閱讀能力,這兩者之間相互統(tǒng)一,相互協(xié)調,不可或缺,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和成績,而通過有效閱讀學生才能夠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而要深入的理解這些內容,則需要學生將自己的觀點進行有效的表達和體現,因此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也十分關鍵,只有當學生同時具備閱讀與寫作能力時,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2.寫作與閱讀互相促進 。寫作的基礎是良好的閱讀與表達,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與寫作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協(xié)調,當學生的閱讀能力取得提高時,學生就能夠有效的進行自我的表達,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寫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有效掌握修辭手法,最終促進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存在的問題
1.讀寫分離。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往往單獨分開進行,教師沒有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和運用,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導致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聯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法完成對自我觀點的有效表達,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則往往是死搬硬套,缺乏交流與溝通,進而造成了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相分離,阻礙了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
2.重讀輕學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學往往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而語文寫作的內容則較少,同時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加關注與學生的成績與教材有關的要求,忽視了學生的寫作訓練和寫作需求,沒有認識到寫作訓練對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所帶來的積極作用,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
1.注重閱讀氛圍的有效構建。小學生年齡較小但卻有很強的好奇心,其思維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良好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建,通過積極活躍的氛圍,帶動學生去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進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置一個“閱讀角”,以方便學生去閱讀相應的文章,同時保證閱讀資料的豐富與齊全。其次,在構建閱讀氛圍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引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學生的后續(xù)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更好地豐富學生寫作素材,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開展。
2.注重學生語文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提高,寫作教學是否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教學,同時還應該通過有效閱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例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著重去培養(yǎng)學生的擴寫、仿寫、續(xù)寫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排比、擬人、比喻等句式,進而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全面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進而通過閱讀來帶動學生的寫作,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寫作與閱讀教學的相結合,在課程改革中提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也使學生在交流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分享了自身的閱讀與寫作經驗,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寫作與閱讀的空間和時間,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一些創(chuàng)新型的題目,讓學生去自由發(fā)揮。而對于完成較好的學生教師給予積極的有效評價,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進而提高寫作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實現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的有效提高,就必須注重教師的積極引導,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規(guī)律的掌握。其次,教師還應該為學生留下更多的閱讀與寫作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高效學習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娟.新課改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J].語文學習與研究,2018,(18):102.
[2]薛志晶.新課改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與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11):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