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宇
□? 第一階段:布局初創(chuàng)期,北京高校數量由13所增至31所,實現了翻倍增長
□? 第三階段:改革調整期,北京高校數量由28所增至74所
□? 第二階段:急速變動期,北京高校數量由57所銳減至26所
□? 第四階段:穩(wěn)定增長期,北京高校數量由77所增至92所
第一階段:布局初創(chuàng)期(1949年—1957年)
特征:逐步形成學科類別齊全的高校布局,并大力興建和發(fā)展理工院校。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共有13所高校,其中綜合院校6所、理工院校2所、醫(yī)藥院校1所、師范院校1所、語文院校2所、藝術院校1所,而農業(yè)、林業(yè)、財經、政法、體育、民族類院校均為0。1950年-1953年,新中國先后成立組建了北京農業(yè)大學(1950年)、中央財經學院(1951年)、中央民族學院(1951年)、北京林學院(1952年)、北京政法學院(1952年)和中央體育學院(1953年)。至1953年,北京地區(qū)初步形成了學科類別齊全的高校辦學格局。到1957年底,北京高校數量由13所增至31所,實現了翻倍增長。
圖1? 1949年—1957年北京普通高校按學科類別分布情況
第二階段:急速變動期(1958年—1976年)
特征:高校數量變化出現大起大落,對“學科類別”布局造成極大影響。隨著高等教育事業(yè)大發(fā)展,北京高校數量從1957年的31所猛增至1958年的57所,至1960年達到69所,短短三年時間翻了一倍。1961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后,高校數量開始縮減并逐步趨于穩(wěn)定;到1968年,北京高校數量穩(wěn)定在54所。至1970年在京高校只有24所,1972年僅存18所。這一時期北京高校學科類別布局結構遭受重創(chuàng),農業(yè)、林業(yè)、財經、政法類高校已全部取消、合并或外遷。雖然此后的4年間高校數量在逐漸恢復,但學科類別布局缺失的現象始終未得到改變。
圖2? 1958年—1976年北京普通高校按學科類別分布情況
第三階段:改革調整期(1977年—2003年)
特征:高等教育進入持續(xù)發(fā)展的新階段,完成不同學科類別高校的調整和布局。北京高校數量從1977年的28所發(fā)展到2003年的74所,呈現出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1979年,隨著高校的逐步恢復與重建,北京各個學科類別高校的布局結構得到完善,農業(yè)、林業(yè)、財經、政法類院校均恢復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數量水平。與1977年相比,2003年綜合院校增長7倍,理工、語文、財經、體育院校增長2倍,醫(yī)藥、師范、藝術、民族院校持平,農業(yè)、林業(yè)、政法院校分別從0所恢復到2所、1所、4所。[2]
圖3? 1977年—2003年北京普通高校按學科類別分布情況[3]
第四階段:穩(wěn)定增長期(2004年—2018年)
特征:高等教育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不同學科類別高校布局緊密結合國家和北京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北京高校數量從2004年的77所增至2018年的92所。到2018年末,北京地區(qū)綜合院校、藝術院校各減少1所;理工院校增加6所,財經院校增加5所,政法院校增加3所,醫(yī)藥、語文、體育院校各增加1所;農業(yè)、林業(yè)、師范、民族院校保持穩(wěn)定。
圖4? 2004年—2018年按學科類別北京普通高校數量變化情況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于 洋]
注釋:
[1]數據來源:1949—2018年不同年份出版的北京市教育事業(yè)統(tǒng)計資料.
[2]1983年—1990年按學科類別的高校統(tǒng)計數據中出現“短期職業(yè)大學”項單列,此部分數據未計入;1991年—2000年按學科類別的高校統(tǒng)計數據中出現“其他”項單列,此部分數據未計入;2001年—2003年按學科類別的高校統(tǒng)計數據中出現“高職”項單列,此部分數據未計入.
[3]1980年—1983年的數據統(tǒng)計呈現異常,由于各學科類別學校數量之和遠遠超出高??倲?,因此在圖3中這一時間段的曲線呈現出異常增長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