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蘭
遼寧省建平縣萬壽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建平 122400
隨著現代化養(yǎng)雞技術的提高,飼料給養(yǎng)雞業(yè)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飼料不僅在成本方面約占養(yǎng)雞總成本的70%,而且在質量方面決定著雞的健康生長和繁殖。因此,為了提高養(yǎng)雞效益,就必須在雞養(yǎng)殖過程中降低飼料成本、防止飼料霉變、注重飼料配方。
目前,在雞養(yǎng)殖中常用的飼料類型以玉米-豆粕型飼糧為主,其中玉米主要提供能量,豆粕主要提供蛋白質。近年來,隨著我國以及其他國家對玉米和豆粕的進口越來越多,玉米和豆粕原料的價格也在不斷提高。為了降低飼料成本,尋求玉米和豆粕的替代品是現代養(yǎng)雞業(yè)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徑。玉米作為飼料中主要提供能量的物質,能夠替代玉米的飼料原料有很多,就我國而言稻谷的副產物是替代玉米的最佳選擇,稻谷的副產物主要有米糠、米糠粕和碎米。我國是稻谷主要的生產國,約占全球稻谷產量的27.63%,約占亞洲稻谷總產量的90%。稻谷在加工成精米的過程中會產生稻殼、米糠和碎米。在大米廠,這些副產物的價格均低于玉米。米糠通過浸提或者壓榨等方法得到米糠油后的副產物即是米糠粕,根據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yǎng)價值表得知,米糠、米糠粕和碎米在雞上的有效代謝能分別為11.21、8.28 和14.23 MJ/kg,而玉米在雞上的代謝能為13.31 MJ/kg。因此就代謝能而言,碎米完全可以在雞飼料中替代玉米,而米糠粕和米糠需要與其他能值較高的原料搭配為雞提供能量。國內外,對于稻谷副產物在雞上的研究較少,日本有位學者研究了碎米替代玉米對鵪鶉的影響,其研究結果顯示碎米替代玉米對鵪鶉的體重以及平均日采食量均無顯著影響。在家禽上減少豆粕的使用主要有2 種措施,一種是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另一種是使用其他蛋白質飼料替代豆粕。楊正德等[1]研究發(fā)現在低蛋白質飼糧中添加蛋氨酸能夠促進肉仔雞生長,提高飼料轉換率和降低腹脂率。此外,使用廉價的蛋白質飼料替代豆粕也是目前減少豆粕使用的重要途徑。國內外研究較多的替代豆粕飼料的原料有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葵花籽粕等。這些原料均在家禽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養(yǎng)雞業(yè)中,飼料霉變會對飼料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霉變過程中主要產生的有毒物質是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會對雞的消化機能、免疫機能以及繁殖力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要防止飼料霉變。王芳等[2]研究發(fā)現,飼喂肉仔雞霉變的花生粕飼糧顯著降低了肉仔雞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42日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還發(fā)現在發(fā)霉飼料中添加蒙脫石后能夠顯著緩解黃曲霉毒素對肉仔雞的不利影響。李新等[3]研究了沸石粉和酵母細胞壁對仔雞感染黃曲霉毒素后的緩解作用,發(fā)現沸石粉以及酵母細胞壁均能有效緩解黃曲霉感染仔雞后的負面作用。除了添加飼料添加劑外,從原料出發(fā)也是防止飼料霉變的重要措施。發(fā)霉主要發(fā)生在破損、變色以及經過蟲子叮咬后的飼料原料,因此在引進飼料原料時引進那些外殼沒被破壞的完整原料是防止之后飼料發(fā)生霉變的重要舉措。此外,購買的飼料原料中的水分不宜過高,一般玉米的水分要控制在12%以下。在養(yǎng)雞過程中及時清除料槽中發(fā)霉的飼料、將飼料放在干燥且通風良好的地方,要控制飼料的水分含量。
雞從出殼到出欄,根據其消化器官的發(fā)育情況,人為地將其劃分了幾個生長階段。不同的生長階段使用不同的飼料配方,不僅可以降低同一配方的飼料成本,而且還有利于雞的快速生長。肉雞在1~64日齡代謝能和粗蛋白質推薦量為10.88 MJ/kg和20%,64~105日齡代謝能和粗蛋白質推薦量為10.6 MJ/kg 和15.4%。各階段營養(yǎng)推薦量不能過高或過低,適宜的推薦量范圍是保證雞健康生長的前提。能量過高會導致雞骨骼發(fā)育異常,多余的能量可能還會導致雞腹脂的大量沉積從而影響肉品質。蛋白質過高會導致雞痛風,不利于雞的生長,多余的蛋白質還會導致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排出體外,從而污染環(huán)境。能量和蛋白質過低,雞的營養(yǎng)水平達不到正常水平,從而不利于雞的生長。因此,在養(yǎng)雞過程中要根據雞的不同生長階段給予其合理的飼料配方。
綜上所述,在養(yǎng)雞過程中使用飼料時一定要降低飼料成本、防止飼料霉變、注重飼料配方,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養(yǎng)雞效益,促進養(yǎng)雞業(yè)健康持久發(fā)展。
雞傳染性貧血癥狀及防治
臨診癥狀與剖檢特征:臨診主要表現為貧血。病雞精神沉郁,貧血消瘦,冠髯蒼白;局部性皮炎,病變部皮膚由于瘀血而呈藍色,有時破潰而流出血樣分泌物,若繼發(fā)細菌感染,可導致壞疽性皮炎。血液學檢查,病雞血稀如水,血凝時間延長;血細胞壓積,血小板和紅細胞數減少。特征性眼觀病變是骨髓變黃,胸腺與法氏囊顯著萎縮;肝、脾、腎腫大,色淡,有時肝表面見壞死灶,有的肺實變,心肌及皮下出血。
診斷:依據臨診癥狀和剖檢病變能作出假設性診斷。臨診血液學檢查有助于診斷,最后確診應進行病毒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
防治:做好馬立克氏病、傳染性囊病等疫病的免疫預防。為防止雛雞感染暴發(fā)此病,可對種雞進行疫苗接種,使子代雛雞具有母源抗體而防止發(fā)病。國外已有預防本病的弱毒凍干疫苗,其用法是對13~15 周齡的種雞飲水免疫,免疫6 周后收集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