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維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練習來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吳中豪教授曾說過:“小學生學習并掌握新語言的過程大致由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語言的理解—語言的積累—語言的表達。”而指向言語表達則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認真完成的必要工作。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苯處熆梢园颜Z文教材中文本的修辭風格、深層意蘊以及作者的表達方法作為閱讀教學的仿寫訓練點,帶領學生用一本固定的筆記本做閱讀仿寫札記。這樣日積月累,一學期下來學生們看到自己寫下的厚厚的一本閱讀仿寫札記,會有一種成就感。對于處于寫作起步階段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興趣自然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同時還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以部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幾篇課文為例,筆者探討了指向言語表達的閱讀仿寫札記如何開展,才能有效的體現(xiàn)得言、得意、得法的要旨,進而促進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一、得言:明晰文本修辭風格
呂叔湘先生在《關于語文教學的兩點認識》一文中指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辈烤幗滩闹械恼n文文質兼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深入發(fā)現(xiàn)課文中精彩語句、段落中所運用的修辭風格,讓學生在模仿練習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潤色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第6課《秋天的雨》中第二自然段第二、三句話句式整齊,運用了打比方的修辭手法,可以引導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然后問學生這兩句話寫的美嗎?作者是怎么把秋天雨的美寫出來的?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在指向性強的提問下,愛思考的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句式的特點。于是我追問:“同學們,書上說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大家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呢,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二、三句話的句式特點動筆寫一寫,請至少寫出兩種顏色?!睂W生在寫之前已經在老師的提醒下了解了文章句式的特點,所以在練寫的過程中除了關注打比方的修辭手法,也會關注文章句式整齊的特點。
學生結合教師提供的精彩句段先讀再悟然后自己練筆,這樣循序漸進地有坡度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支架,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規(guī)范的句式,關注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仿寫要求更有指向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二、得意:參透文本深層意蘊
被選入小學課本中的課文都是中外名篇經典之作,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除了要發(fā)現(xiàn)文章的言語表達形式學習作者表達技巧,還要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的字里行間,細心地品讀領悟,學習作者怎樣觀察事物、思考人生,了解作者借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同學們才能在學習名家遣詞造句、言語表達的同時也學習在寫作中要浸潤自己最真實的感情,從而使自己的文章妙筆生花,更有深度,更有觸動靈魂的力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模仿文本的過程中學習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如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謀篇布局的,全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每個季節(jié)獨有的特點。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句、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小興安嶺獨特美麗的四季景色?!靶÷乖谙吷⒉剑鼈冇械母┫律碜雍人?,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紫貂捕到一只野兔當美餐,黑熊只好用舌頭舔著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樹洞里的松子過日子,有時候還到枝頭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來臨”。這些句子讓讀者讀起來輕松,感覺到動物們生活地非常悠閑,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在帶領學生反復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后,我問學生們你最喜愛欣賞家鄉(xiāng)的哪些景物?請模仿課文的寫作結構及表達順序寫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統(tǒng)編教材每一篇都是佳作美文,好詞佳句隨處可見,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仿寫文章的優(yōu)美詞句,既積累了語文知識又提升了自身的言語表達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這個語言訓練點上我重點強調的是要求學生要模仿課文句式特點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感情。只有教師恰切的提醒,學生才能找準讀寫結合的重點,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言語表達。
三、得法:掌握文本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還要讓學生琢磨文本是如何組織語言表達出來的,也就是讓學生在參透文本深層意蘊的同時掌握文本表達方法。通俗點說就是不僅讓學生知道課文講了什么內容,還要知道是怎么寫出來的。如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大自然中風、水以及動物的聲音。全文采用總分的結構,第二、三、四自然段也是總分的結構方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分別介紹了這三種事物。其中第二自然段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微風和狂風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第三自然段采用頂針句式,語句很獨特。第四自然段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動物們用聲音表達自己的快樂。教師帶領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文本蘊含的言語秘密,了解語言建構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仿寫點,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了解自己運用語言與作者運用語言的差異,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言建構能力,更有利于言語表達。因此我設計了仿寫訓練點:在生活中你還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能仿照文章表達方法試著寫一段話嗎?
統(tǒng)編教材里的美文比比皆是,教師在備課時需要用心鉆研教材,深入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掌握文本表達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心挖掘仿寫的訓練點,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言語表達形式,帶領學生用心品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破解藏在文字背后的言語密碼,就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言語智慧的真正提升。
特級教師薛法根說過:“語文教學應該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智能為核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文化背景生長出言語智慧?!币虼?,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只有在語文課堂上踏踏實實地實踐,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教師結合課文巧妙地設計一些仿寫訓練點,讓學生經常在閱讀仿寫札記本上留下自己模仿課文寫作的痕跡,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自然會在一次次地實踐練習中不斷地得到提升。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對于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將在潛移默化中收獲著不小的寫作成就感,也自然會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從而促進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