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燕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教學中的重點,是教與學過程中一座難爬的高山,也是語文老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疼的課。尤其是在農村,普遍看到的是老師怕教作文,學生厭惡作文的現象。從《教學大綱》中我們了解到:作文教學的目的是要知道學生正確運動祖國語言文學,培養(yǎng)小學生有初步的書面表達能力。然而農村小學生由于環(huán)境的制約,例如讀書資源匱乏,作文興趣課堂罕見,導致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閱讀量少,視野窄,見識少,作文時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是有話吐不出,內容空洞,條理不清,寫作素材的積累也不夠高等,這些因素都對農村小學生作文產生不利的影響。那么,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呢?
一、更新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成為作文課的主人公。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保留學生原有個性主張,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熱情一旦水漲船高,自然就打消了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寫作帶入日常生活中,成為興趣愛好,變成“最好的老師”。結合農村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天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教學方式,如巧設情境,引發(fā)想象,課外活動等,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一些關于寫作的知識,有效地提升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果以高年級作文教學為例,學生本身已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教師可采用趣味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課堂表演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表演一些短劇,然后讓學生們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后感,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觀察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有了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寫作的興趣油然而生。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農村小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無從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首先,是要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作文離不開生活,換句話說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許多值得用心感受感性的事物,怎樣使學生及時捕捉住生活中的美麗畫面以及觀察的對象呢?教師一要多引導,二要多溫馨提醒,三要督促學生勤思考。比如要寫生活中熟悉的人,首先要選定人物對象,用心留意細節(jié),這個人外貌特征是什么?品行習慣是什么?與他人不同之處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等等類似的問題教師要經常提醒。
有很多觀察體會、很多靈感往往會轉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會溜走。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每天寫一篇觀察日記,寫自己的新發(fā)現,寫生活中的點滴,寫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寫鬧鐘偶爾涌現的靈感。這樣長時間訓練孩子,寫作素材便會從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再也不會面對作文題目“無從下手”了。
三、注重閱讀訓練,積累好詞佳句
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閱讀量匱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無文。農村小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本身的寫作素材積累較少,在寫作過程中往往出現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窘境。因此,作為農村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應用教程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特點,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多年的實踐有力地告訴我們,大量閱讀文學名著以及相關書籍,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表達、詞匯收集、寫作素材等,學會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當然,在閱讀的時候,我會注重新課標的要求,要求學生在課文中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好詞佳句等等諸如此類的練習,比如在教完《搭石》這篇課文后,就讓學生尋出欣賞的詞語句子,為以后寫景文章作鋪墊。
四、耐心指導學生,多練習多修改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怎樣把話寫通暢是作文訓練的基礎和重點,因此,多練習寫作作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途徑。但寫后學生應養(yǎng)成自我修改糾正的習慣和能力?!白愿摹弊魑模饶芘囵B(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讓學生轉化角色,主導批改?可以采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同輩評改。
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中心思想是否明確反映;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而后,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最后,查閱是否采用修辭手法會讓文章更精彩生動。學生自改后,小組同學間參與同輩互改,同學之間可以無拘無束,各抒己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想法或者建議都歡迎提出。同時,從讀后感中了解讀者的感受,又或者讀了他人優(yōu)秀的文章,發(fā)現他人的閃光點并為之學習。同輩之間分享完之后,我會展示一篇文章和學生們共同修改,在過程中提示學生修改作文的小貼士,并針對文章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議。這樣既促進了同輩之間的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最后,讓學生再次閱讀自己的文章并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用錯的標點符號記在改錯本里反復提醒自己,把不通順的句子理解清楚并熟悉其造句邏輯,又或者在字里行間需要添加什么修辭手法美化。日復一日,學生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步驟和方法,養(yǎng)成了多練筆和點評的習慣,相信也可以提高了作文水平并激發(fā)寫作的興趣,繼而妙筆生花。
綜上所述,以上幾點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對于多年來一直在農村任教的我深深地知道,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崎嶇的,要普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堂課、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需要的是師生們的協同能力。老師們應腳踏實地,了解農村小學時作文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讓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寫出特色。讓學生由“厭”寫到“樂”寫,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們能在寫作中感到輕松愉悅,不斷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