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普椿
【摘 要】古埃及人受“來世觀念”影響,努力尋找使遺體不腐的方法,制作木乃伊妥善保存死者的遺體。許多木乃伊雖歷經(jīng)千年歲月,至今仍然保存完好,防腐技術(shù)已發(fā)展到十分完善的程度。
【關(guān)鍵詞】古埃及;木乃伊;制作
中圖分類號:K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205-02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qū)。古埃及文明從公元前4000年延續(xù)至公元前300年,在3000多年的歷史中,古埃及人發(fā)明了象形文字,創(chuàng)造出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體系,建造了宏偉的金字塔、神廟、方尖碑,發(fā)明了木乃伊制作工藝,創(chuàng)立了先進的數(shù)學(xué)、天文學(xué)、醫(yī)學(xué)體系。古埃及豐碩的文明成果,對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在古埃及人的眼里,死亡并不意味著生命的終結(jié),而是生命從一個世界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世界,即從塵世轉(zhuǎn)移到冥世。古埃及人認為塵世短暫,冥世才是永恒的,并把冥世看作是塵世快樂生活時光的再現(xiàn)。由于受“來世觀念”影響,古埃及人在生前就一心一意為死后做準備,為冥世所做的最重要的準備是妥善保存死者的遺體,不得讓其腐爛,因為它是死者靈魂的安息之所。古埃及人認為,靈魂于人死時離開軀體,而后返回軀體直至永恒;而靈魂能否安全返回,還要取決于死者遺體保存的程度,只有完整無損的遺體才能成為靈魂依存的基礎(chǔ)。因此古埃及人努力尋找使遺體不腐的方法,木乃伊的制作便應(yīng)運而生。
古埃及人認為靈魂離開身體,便墜入西方,進入死亡之地。“卡”和“巴”是死者靈魂的兩個組成部分,“卡”是死者真正的靈魂,而“巴”是生命的火種?!翱ā币匀祟^鳥身的形象出現(xiàn),白天在塵世遨游夜晚回到墳?zāi)?,因此陪葬碑也通常設(shè)計成假門的形式。為了讓“巴”能夠隨意進出,“卡”只有留在自己的身體中才能得以輪回轉(zhuǎn)世,因此古埃及人從遠古時代開始,便探索精細的方法來保存尸體。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和狄奧多羅斯的著作中精確記錄下了尸體防腐的每個步驟,使我們知道了古埃及人進行尸體防腐的過程。
第一,清洗、脫毛,去除用腦組織。首先用混合泡堿的水洗凈逝者的遺體,并進行脫毛處理,隨后將其放置在一張防腐操作臺上,通過鼻孔移除腦組織。從新王國時期開始,這道工序成了尸體防腐的固定步驟,即斷開頭部的篩骨后,從左鼻孔插入一根長的金屬鉤一直通到頭蓋骨,鉤出大腦灰質(zhì),再反復(fù)插入金屬鉤使得腦組織撕裂,逐漸變成半液體狀態(tài),有時也通過顱骨底部或眼眶鉆孔來去除腦組織。尸體防腐處理者對取出的腦組織不做任何處理,只是把它們和其他殘留物存放在一起。
第二,側(cè)切去除內(nèi)臟。通常情況下尸體防腐處理者會將尸體左腹切開以去除內(nèi)臟。在圖特摩斯三世之前,切口通常長約10-12厘米,沿著腹部的側(cè)面切開,并垂直于肋骨,后來切口斜倚在腹股溝上。通過這個切口去除腹腔內(nèi)的腸、胃和肝,然后切開橫膈膜切除肺。古埃及人認為心臟是身體、情感、智力的中心,因此將其保留在逝者體內(nèi)。而腎臟得以保留是因為它們位于腹膜腔外,尸體防腐處理者無法觸及。
第三,存放器官的卡諾卜罐和卡諾卜箱。去除臟器后,尸體防腐處理者使用棕櫚酒沖洗尸體的胸腔腹腔,用泡堿鹽處理剔除出來的器官。將器官干燥消毒后,涂上芳香油和液體樹脂,然后用布包裹起來,放入棺材旁邊的四只卡諾卜罐中。直到第十八王朝末期,卡諾卜罐的外形都如同人的頭部;后續(xù)王朝慣用的手法是,將卡諾卜罐的造型做成陪葬守護神的頭部形狀,即荷魯斯的四個兒子,他們能夠保護逝者。伊姆賽提長著人的頭保護肝;哈皮長著狒狒的頭保護肺;多姆泰夫長著胡狼的頭保護胃;凱布山納夫長著獵鷹的頭保護腸子。去除臟器后,用水和棕櫚酒沖洗遺體的胸腔和腹腔,同時暫時用粉狀泡堿包、樹脂浸泡過的亞麻布、秸稈和蔬菜渣填充軀體。這些填充物可以加速人體組織干燥,防止腹部壁塌陷。
第四,脫水處理。脫水工作是防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先用泡堿粉末涂抹軀體,用繩子將尸體手指和腳趾固定住,以免它們在風(fēng)干時松動脫落。希羅多德的著作中記載,用泡堿處理遺體歷時七十天。但是事實上,這一過程的持續(xù)時間依環(huán)境而異,七十天可能包括整個尸體防腐過程,而不僅僅是脫水這一步驟。脫水需要四十天左右的時間,因為這個過程對技術(shù)要求很高,而且價格昂貴,如果尸體一旦被分泌物浸濕,就需要更換泡堿并重新填充亞麻布。剩下的三十天還需要進行其他操作,包括涂抹椰子油和芳香劑、填充樹脂、包裹尸體等。
第五,填充尸體并閉合切口。脫水之后的尸體幾乎被完全掏空,會變得干燥而僵硬,這時需要通過泡堿從其胸腔和腹腔去除臨時填充物。由于泡堿和填充物一直與尸體直接接觸,人們并不會將它們丟棄,而是與其他防腐材料一起放置在墳?zāi)垢浇膫?cè)室或井中,并通過再次清洗尸體去除所有的泡堿痕跡。為防止尸體腹部下垂,尸體防腐處理者會使用相應(yīng)材料永久填充尸體,使其始終保持像生前一樣的飽滿的外觀。用浸透樹脂的亞麻布、木屑、洋蔥或干苔蘚填充尸體的胸腔和腹腔,同時用一種特殊的木質(zhì)瓢狀工具將液體樹脂填充到顱骨內(nèi)。當填充過程完成后,閉合尸體腹部切口,通常只是將兩端合上,傷口仍然敞開。后來,敞開部分用蠟封上,或用裝飾有“荷魯斯之眼”的金屬板覆蓋。
第六,尸體處理的后期操作。第二十王朝時期,如同處理尸體的其他部分一樣,尸體防腐處理者仍然會對已經(jīng)切除的內(nèi)臟器官進行清洗消毒,并用固體泡堿鹽處理,用芳香油和液體樹脂涂抹,風(fēng)干內(nèi)臟即可。這時已經(jīng)不再將內(nèi)臟放入卡諾卜罐中,而是把內(nèi)臟包裹好后,塞進被亞麻布等各種材料填充的胸腔和腹腔中。這些材料包括肉桂、土、木屑,以及浸透樹脂的亞麻布和泡堿。有時還會把荷魯斯四個兒子的蠟像都留在原處,這取決于兩個根本原因,一是防止尸體腹部塌陷;二是使尸體造型更逼真。在這一時期,卡諾卜罐仍舊是陪葬品的一部分,但往往是空的,因此只具有象征意義。在第二十六王朝時期,有真正功用的卡諾卜罐再次被列入陪葬品中,在內(nèi)臟得到適當處理后,分別用于存放逝者的胃、肺、肝和腸。從第二十七王朝到第三十王朝,在內(nèi)臟保存的方法上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即切除內(nèi)臟器官,經(jīng)過自然脫水,裹上繃帶,放置于木乃伊的兩腿之間。
第七,用樹脂涂抹和按摩。為了使木乃伊干燥脫水減少細菌,通常使用樹脂涂抹和按摩軀體。木乃伊制作完成后,不會將眼球移除,而是用兩個泡堿包將眼球塞回眼眶,嘴里塞滿樹脂浸透的布,鼻子和耳朵有時也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有時還在眼睛上面覆蓋著一小袋浸在樹脂里的繃帶,上面畫著眼瞼。從第十八王朝開始,在尸體防腐處理中大量使用樹脂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具有顯著的消毒和除臭功能。需要將煮沸的樹脂注入顱骨、胸腔和腹腔內(nèi),同時用它按摩身體以加固皮膚,閉合皮膚毛孔以保護尸體的表面。到了第二十一王朝時期,尸體防腐處理者通過復(fù)原在脫水過程中變形的木乃伊的特征,而將脫水過程的影響降到最低,通過皮膚上的一系列切口,用木屑、沙子和泥漿填滿尸體,實際上這種步驟已經(jīng)在第十八王朝時期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木乃伊上采用過。
第八,護身符和珠寶包裹儀式。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繃帶包裹身體,需要十五天的時間。這一操作必須按照一種精準的儀式執(zhí)行。第二十一王朝期間制作的木乃伊,用很緊密的螺旋形包裹法單獨包裹四肢,然后將雙腿和腳踝包裹在一起,一直延伸到臀部。所謂的八字形包裹是指由腳踝開始包裹到臀部,目的是為了防止繃帶松脫,這種包裹方法并無其他用意。護身符和珠寶放置在每個包裹層之間,安放于木乃伊的固定部位以起到保護作用,它們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取決于逝者的經(jīng)濟狀況。
第九,直接覆蓋木乃伊的珠網(wǎng)、木乃伊盒、面具。在末朝時期,古埃及人開始用隨葬珠網(wǎng)覆蓋木乃伊,這是一種神奇的盔甲,由微小管狀物和藍色彩陶珠組成,作為對逝者進行神圣保護的象征。辟邪用的裝飾物帶有象征和保護的圖案,珠網(wǎng)上的裝飾品的基本元素是長有翅膀的圣甲蟲。為了增強心形圣甲蟲的再生功能,還配有荷魯斯的四個兒子的護身符,用來保護身體的臟器。除了這些元素,還特別裝飾有與葬禮有關(guān)的各種神靈的形象,如哭泣的女神伊西斯和奈芙蒂斯、豺狗頭的木乃伊制作之神阿努比斯、天空女神努特等。在末朝時期,人們使用由紡織物和涂有石膏的紙莎草制成的木乃伊盒,上面精心描繪著多彩的場景,通常用金箔裝飾點綴木乃伊。完整的木乃伊盒也能由裝飾面具來代替,只需要覆蓋木乃伊的小部分。
第十,棺材內(nèi)部裝飾。木乃伊被放置于棺材內(nèi),目的是不受侵害與惡化,確保可以進入來世。最初的棺材由木頭或石頭制成,形如平行六面體,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古王國時期。其形狀如同一棟房子,棺材上描繪或雕刻著一座宮殿代表逝者永恒的家。在古埃及中王國時期,開始使用人形棺材,基本上都是木制的,上面描繪著逝者的木乃伊面部和身體。而平行六面體的棺材,從沒有完全被拋棄,在末朝時期作為第二層棺材的容器。到了新王國結(jié)束,富人死后通常有兩口棺材,第二層的人形蓋棺往往直接蓋在木乃伊上方,其面部往往鑲嵌青銅或石頭,以此象征眼睛。
保存下來的大量木乃伊,提供了古埃及人身體狀況、疾病流行情況、殯葬習(xí)俗以及生活條件等信息。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角度看,制作木乃伊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尸體進行解剖的過程。由于長期制作木乃伊,古埃及的醫(yī)生很早就了解到人體內(nèi)部的構(gòu)造,熟悉了人體內(nèi)臟的形狀、大小、位置,積累了比較準確的解剖學(xué)的知識,掌握了外科手術(shù)以及心臟與血液的循環(huán)關(guān)系等醫(yī)學(xué)知識。制作木乃伊,同時表明古埃及人已經(jīng)掌握了物理、化學(xué)、藥學(xué)等多門學(xué)科的知識。由此可見,這些物質(zhì)的化學(xué)作用已為古埃及人所熟知。木乃伊的制作,不僅反映了古埃及人信仰來生的觀念,而且也是古代埃及外科醫(yī)術(shù)發(fā)達的一個突出例證。許多木乃伊雖歷經(jīng)幾千年的歲月,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的尸體防腐技術(shù)已發(fā)展到十分完善的程度。
參考文獻:
[1]喬治·羅琳森.古埃及史[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8.
[2]彼得·德爾·馬尼埃利安.30秒探索古埃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
[3]令狐若明.埃及學(xué)研究—輝煌的古埃及文明[M].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08.
[4]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埃及考古專題十三講[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0.
[5]劉文鵬.古代埃及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