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徐虹
說起尿床,寶爸寶媽都很有經(jīng)驗,誰家孩子小時候沒有尿過床?事實上,3歲前的寶寶幾乎都會尿床,家長每天早上起來洗床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寶寶到了5歲還在尿床,那就需要引起家長關注了,孩子可能患有遺尿癥。
認識尿床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排尿這件事。腎臟是一對強大的過濾器,人體里有很多廢物進入血液中,流經(jīng)腎臟經(jīng)過過濾,廢棄物形成尿液通過輸尿管儲存到膀胱中。膀胱就像是一個有彈性的袋子,袋子的關閉與開放由肌肉控制著。大腦會通過排尿反射控制肌肉活動,在沒準備好排尿之前,肌肉就會阻止尿液排出。同時,大腦還會釋放“抗利尿激素”用來調節(jié)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2~3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開始有自主排尿的意識,并逐漸學習控制排尿沖動;一般到了3~4歲,就能良好地控制排尿。如果五六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夜間控制排尿,尤其是睡著以后還不由自主地把尿排出來,自己都不知道有這種情況發(fā)生的話,應該認為是一種疾病了,我們叫它遺尿癥。
孩子患遺尿癥比我們想的更為普遍。調查發(fā)現(xiàn),5歲的兒童中遺尿癥的患病率為15.2%,7歲為8.3%,10歲為4.8%。隨著年齡的增長,遺尿癥有一定的自發(fā)緩解率,但即使如此,在16歲以上的青少年中仍有1.1%的患病率。
當然,孩子5歲以上尿床并不等同于遺尿癥。遺尿癥在國際上有定義:大于等于5歲的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并持續(xù)3個月以上。偶爾有一次或者持續(xù)數(shù)周的尿床并不能診斷為遺尿癥。
遺尿癥的原因分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繼發(fā)性指由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臨床上碰到多的還是原發(fā)性的。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抗利尿激素分泌缺陷。抗利尿激素會使尿量減少,正常人夜間分泌這種激素會增多,可致夜間尿量相對濃縮。但有些孩子因發(fā)育問題,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比較少,尿液濃縮不夠,就會產(chǎn)生相對較多的尿液。
2.膀胱容量不夠。一是指膀胱太小;二是指“功能性”容量減少,也就是說,雖然膀胱足夠大,但還沒有到最大容量時就出現(xiàn)痙攣,導致尿液排出。
3.大腦皮層活動問題導致睡眠出現(xiàn)覺醒期障礙。在膀胱中尿液儲存滿后,充盈的膀胱向大腦發(fā)送的信息不夠強烈,孩子沒能從睡眠中起來上廁所。
4.遺傳因素。家長小時候有遺尿癥,孩子患遺尿癥的概率就大很多。
家長對孩子尿床這件事的態(tài)度,往往取決于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的確,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患遺尿癥的兒童會逐漸好轉,但未好轉的兒童,其嚴重程度也可能增加。遺尿癥對孩子的影響則是多方面的。
首先,尿床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導致第二天精力較差。另外,內褲變濕,如果沒有及時更換的話,可能會引起局部的感染,外陰炎、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會比較高。
遺尿癥若長時間得不到很好改善,對孩子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研究提示,有遺尿癥的孩子更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逆反行為,在焦慮方面的評分也差。
尿床特別嚴重的孩子對整個家庭的生活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一項對8~16歲遺尿癥兒童的調查顯示:尿床對兒童來說是僅次于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嚴重事件。因此,超過5歲的兒童仍經(jīng)常尿床,務必就醫(yī)。
首先要指出的是,尿床并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一種疾病。要避免指責小朋友,要鼓勵小朋友正常學習和生活。部分孩子可以自行好轉,所以,前期可以“等等看”,觀察孩子尿床情況是否有好轉。這期間需要注意調整孩子的飲食、生活習慣。
1.多食用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堿類的食物和飲料;不必限制飲水,但盡量將飲水量安排在白天,特別晚飯以后就不要再飲水及吃含水量豐富水果;晚飯時盡量不要喝很多湯。
2.提高夜間學習的效率,盡早睡眠,保證孩子睡眠質量,還要做到養(yǎng)成睡前排尿的習慣。培養(yǎng)每日定時排便,排便時不看書,不干其他事情的習慣。
在這一過程中,可嘗試獎勵機制,當孩子很好地完成這些后,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和鼓勵,從而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如果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尿床并無改善,那么就要到醫(yī)院就診,使用藥物治療和生物治療。
藥物治療方面,目前應用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醋酸去氨加壓素),適用于原發(fā)性尿遺癥患兒,屬于“缺啥補啥”。這個藥物比較安全,服用也比較方便,一般睡前1小時服藥,幫助濃縮和減少夜間的尿液。每個孩子的劑量調整和療程須聽從醫(yī)生的指導。
生物治療是比較接近孩子生理的一種治療,主要是使用遺尿報警器。這是一種夜間喚醒的裝置,可將傳導片放至患兒內褲或床鋪上,只要有點尿濕了,報警器就會發(fā)出聲音。家長可以盡快起身,把孩子也叫起來去小便。通過這樣尿濕—叫醒—解小便的過程,孩子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達到有尿意后就能醒過來的目的。與普通的夜間喚醒相比,它的喚醒時機更為適宜,可改善夜間膀胱的儲尿功能,幫助患兒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覺醒機制。使用遺尿報警器需要在家長的長期幫助和監(jiān)督下進行,正確的設置、操作和維護報警器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對一些膀胱功能紊亂或合并膀胱容量減小的遺尿癥小朋友,也可采用膀胱功能訓練。這是一種生物反饋治療,通過電腦游戲形式,訓練膀胱功能,教會小朋友訓練膀胱和盆底肌肉。這一治療需要小朋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依從性,適合于年齡較大的孩子。
臨床上,應用藥物等治療方法可有效治愈遺尿癥。而在這個過程中,依然需要給孩子調整作息、改善飲食,需要家長有耐心、愛心,能夠配合治療并鼓勵孩子。
總之,遺尿癥較常見,但卻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呼吁社會各界都要重視遺尿癥,能正確了解和認識孩子的尿床問題,要理解到:尿床,不是孩子的錯,不要責罵孩子,盡快帶他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專業(yè)咨詢和治療,這才是幫助孩子,讓他恢復自信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