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質的方式,首選各類興趣班,但是,現(xiàn)在市場上各種興趣班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如何才能在其中選出適合自家孩子,同時又能盡量節(jié)省花銷的興趣班呢?如果孩子考級不成功,那報班的錢算不算浪費?如果孩子學才藝半途而廢,家長要不要逼迫孩子堅持下去?帶著這些困擾家長的問題,本刊組織力量展開專題采訪。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對于給孩子報興趣班,大多數(shù)家長表示支持。其中,從眾心理明顯。
陜西省西安市家長余女士接受采訪時說:“給孩子報興趣班?那是必須的!問題是報幾個興趣班?準備花多少錢?我不是土豪,但我不敢不給孩子報班啊,我不報,別的家長給孩子報,那我的孩子豈不是要落后?花錢固然心疼,但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心更疼!”
江蘇省南京市家長林先生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應該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內容。他引經據(jù)典地告訴記者:“混沌理論認為,在合適的年齡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具有某類天賦,那么他會打下基礎。當孩子成長到某個年齡段時,這樣的優(yōu)勢會凸現(xiàn)出來。教育部剛出臺新政策,美術、音樂要納入考試,并于2019年秋季學期正式實施。正如一個朋友說的,我們這一代的孩子,琴棋書畫已經是標配,如果不懂任何藝術,那才是與眾不同。所以,對于上不上興趣班這個問題,家長不用糾結,答案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上!”
北京早期教育專家柯先生認為,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確有從眾、盲目現(xiàn)象,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學習壓力,對孩子的成長弊大于利。接受采訪時他說:“給孩子報興趣班的主要目的不是提前學習小學課程,不是學兩手可以在人前炫耀的才藝,而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挖掘孩子的潛能。即使發(fā)現(xiàn)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賦,家長也不要著急,因為挖掘潛能不是越早越好,而要根據(jù)天賦種類,在孩子的最佳年齡正式開始學習。如果在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沒有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強行讓孩子一知半解地學習,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p>
北京某早期教育學校副校長、教育學碩士周女士贊同柯先生的看法。接受采訪時她分門別類地講述孩子學習各種才藝的敏感期:“孩子學習繪畫最好在3~5歲進行啟蒙,讓孩子發(fā)揮想象,盡情地涂鴉,但是不宜教過多的技法,更不宜學簡筆畫。日本畫家鳥居昭美的建議是,孩子最好在9歲以后再進行系統(tǒng)的繪畫學習。孩子學習舞蹈、跆拳道必須在3歲以后,最好4~5歲再開始練習基本功,因為3歲前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發(fā)育不完全,容易受傷。學習鋼琴的敏感期,業(yè)界通常認為女孩的敏感期是4~5歲,男孩的敏感期是5~6歲,但還是要看孩子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比如手的骨骼發(fā)育、身體發(fā)育、辨別能力、智力、聽力等綜合條件。學習小提琴和古箏的敏感期也是5~6歲,這時孩子的骨骼發(fā)育較好,并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便于與老師交流。”
上海體育運動學校的高級教師陳先生認為,孩子可以從小學習游泳,但要注意循序漸進。接受微信采訪時他說:“1歲以內的寶寶可以和家長一起在水里玩耍,但是不要接受任何形式的游泳訓練,否則孩子會有嗆水的危險;對1~3歲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情況,慢慢教孩子游泳的方法;等孩子到了4歲就可以正式開始學習游泳了,5歲以后,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情況比較成熟了,可以更快地學會游泳?!?/p>
廣東省番禺市幼教特級教師董女士接受采訪時說:“就像種莊稼要看節(jié)氣那樣,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也要看年齡。比如,學書法應該從6歲左右開始準備,7歲左右再正式臨摹;學圍棋最早從5歲開始,再早效果不佳,事倍功半。不過,學英語——我指的是英語會話,不是書寫——從任何時候開始都可以。”
發(fā)現(xiàn)天賦走捷徑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目前市面上的兒童興趣班大致分為兩種類型:興趣培養(yǎng)類和學科學習類。興趣培養(yǎng)類是指藝術、體育等才藝培養(yǎng),如架子鼓、芭蕾舞、網(wǎng)球等;學科學習類則是與學校課程掛鉤的補習和預習,比如英語和數(shù)學培訓班。許多家長往往在兩類興趣班的選擇上陷入困境。
四川省成都市幼兒教育專家李先生認為,學齡前兒童上興趣班應該以興趣培養(yǎng)為主。接受采訪時他說:“上小學之前,孩子沒有學業(yè)負擔,有更多時間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家長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有所了解,未來也能對繼續(xù)培養(yǎng)其興趣愛好的方向有所規(guī)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助推器。當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的時候,會產生無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這是最好的助推器,推著孩子走進未知的世界,推著他去了解自己渴望了解的世界。”
說到孩子的興趣,湖北省孝感市家長劉女士連連擺手:“快別提了,孩子的興趣就像風,不可捉摸!我兒子看表哥學架子鼓,鬧著也要學,只好花錢給他報興趣班,結果一期沒結束就放棄了,花4000元買的架子鼓只好擺在家里當擺設。后來他又要學鋼琴,這回我留了個心眼,沒買琴,只送他去興趣班嘗試。果然,不到兩周他就沒興趣了。幾年來,除了架子鼓和鋼琴,他還學過游泳、繪畫、英語、輪滑、武術等,全都半途而廢,幾萬元學費打了水漂!專家說,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是個試錯的過程,不能著急,但我家孩子的天賦究竟在哪兒呢?”
廣東省廣州市幼兒心理學教授趙女士認為,孩子的興趣和天賦不是一回事?!疤熨x是先天具備的某種能力,而興趣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對家長來說,盲目試錯成本太高,應該先發(fā)現(xiàn),然后有針對性地試錯?!彼e例道,“比如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到女兒們跟男孩子打架不吃虧,爸爸才發(fā)現(xiàn)了女兒們的摔跤天賦,這才下定決心培養(yǎng)女兒們做摔跤運動員。事實證明,爸爸的決策是正確的,兩個女兒都成了摔跤冠軍。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是培養(yǎng)孩子興趣的捷徑。”
理性消費不攀比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給孩子報興趣班已經成為家庭的重要開支,占家庭總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效果大多不如意。因此,許多家長認為這筆錢花得冤枉。
河北省石家莊市市場經濟學博士汪先生認為,家長在興趣班消費上的盲目,其實是教育焦慮的外在表現(xiàn),不應提倡,應該提倡理性消費。
汪博士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應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第一,數(shù)量不宜多
汪博士介紹,市面上林林總總的興趣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運動類(球類、體能訓練、騎行運動、攀巖、水上項目、冰雪項目等);藝術類(舞蹈、樂器、繪畫等);思維類(編程、積木、樂高等)。
“如果每個類型選1項,就已經有3個興趣班,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絕對夠了。同樣類型的沒有必要多選,一方面孩子沒有時間和精力應付,家長也要付出更多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事倍功半?!蓖舨┦拷忉尩溃叭绻谝欢螘r間內孩子出現(xiàn)抵觸情緒,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換興趣班,但是在同一時期選擇多種同類項目,我認為意義不大。”
第二,看清性價比
師資是興趣班的核心價值,其余的宣傳口號都是噱頭,至于環(huán)境、贈課贈禮之類的優(yōu)惠福利,其實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小把戲,家長不必在意。不同教育機構相近的課程設置雖然價格差別不大,但是也略有區(qū)別,除了機構本身的學費,家長還需要考慮時間成本和附加成本(車費、在外就餐的餐費等)。
“各地少年宮的興趣班一般性價比較高,家長可以多留意?!蓖舨┦空f,“另外,在同類型興趣班中,也存在不同性價比的項目。例如,同樣是冰上項目,冰球性價比遠遠低于滑冰;同樣是球類項目,網(wǎng)球性價比遠遠低于羽毛球;同樣是樂器,鋼琴的性價比遠遠低于吉他;同樣是運動項目,馬術的性價比遠遠低于攀巖。如果孩子不是執(zhí)意選擇某一項固定的項目,家長大可圈定一個范圍,結合家庭的自身情況自主選擇興趣班?!?/p>
第三,注重專業(yè)性
汪博士告訴記者,專業(yè)性越強,興趣班的含金量越高。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為孩子選擇專業(yè)性強的興趣班。
“一般來講,家長無法自行帶領孩子學習的項目,例如鋼琴、芭蕾等專業(yè)性極強的興趣班,一定要找專業(yè)度高、有高標準行業(yè)資格認證的機構和老師來教授。這類興趣班,專業(yè)底子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打好基礎,未來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糾錯,得不償失。”汪博士提醒道。
第四,家長莫甩手
汪博士認為,有些家長把興趣班當成托管機構,只要有人管孩子,不讓家長煩惱,那么萬事大吉,這種思想要不得??紤]到經濟壓力,一些專業(yè)性不強的興趣班大可不報,如輪滑、平衡車,家長完全可以自己教孩子,如果要參加比賽,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報名參加。
“如果家長想要改善孩子的身體素質,給足孩子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周末帶著孩子一起騎行、徒步、登山、健身,都是不錯的選擇,既提高了孩子的身體素質,也增進了親子感情,何必花冤枉錢呢?”汪博士說,“家庭教育重在陪伴,花錢當甩手掌柜的想法是反教育,不會有好結果?!?/p>
對于孩子上興趣班半途而廢的現(xiàn)象,汪博士解釋道:“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雖然不是成為畫家、鋼琴家什么的,但是起碼要達到學習的基本要求,同時,通過學習鍛煉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也是很有必要的。當孩子想要放棄時,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縱容孩子或逼迫孩子。如果經過鼓勵、陪伴、想盡各種辦法,孩子堅持放棄,那么尊重孩子意愿也是一種選擇。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后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p>
本刊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領域,家長借助興趣班的力量是可行的,但要克服教育焦慮、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避免孩子過早承受學習壓力,也避免自己承擔不必要的經濟壓力。同時,興趣班消費與其他消費一樣,既遵循普遍的市場規(guī)律,也有其獨特的行業(yè)規(guī)律,家長們應該深入研究,精通門道,理性消費,與其攀比為孩子花錢多少,不如攀比省錢多少。關于報興趣班,歡迎家長朋友們通過本刊微信公眾號交流心得,共同進步。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