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代皇權轉移之際的合法性博弈

        2020-02-10 06:40:13趙軼峰
        史學集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皇權明代博弈

        主持人語(南炳文):本期推出的著名明清史專家趙軼峰教授的《明代皇權轉移之際的合法性博弈》一文,具體考察了天命、正統(tǒng)、德、祖制、民心等關于皇權合法性特殊觀念在明代皇權合法性言說語境中高頻率使用的情形,以及新去世皇帝之遺囑對新君合法性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明代皇權轉移之際涉及合法性的各種實際狀況,以及皇權轉移之際政治博弈的種種后續(xù)格局。進而指出,從皇權轉移的制度和文化要素以及具體方式角度看,明代廟堂政治文化略有一些新異情況,但總體上仍在傳統(tǒng)范圍之內,沒有基本觀念和體制轉型的明確跡象。此文表現出作者寬闊而深邃的學術眼光,為深刻了解明代的政權制度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本期推出的另一篇論文,是著名明清經濟史專家許檀教授的新作《清代晉商在禹州的經營活動——兼論禹州藥市的發(fā)展脈絡》。作者為寫此文,不僅閱讀了大量的有關碑刻、資料集及研究論著,而且多次身赴禹州和密縣洪山廟進行實地考察,從而獲得大量的寶貴資料。在此基礎上,本文具體深入地評述了晉商在禹州的商業(yè)經營活動,以及禹州商業(yè)及藥市的發(fā)展脈絡,指出禹州之商業(yè)最初以雜貨轉運貿易為主,其藥材市場的興起始于乾隆年間,在清末同治光緒時期,藥材貿易漸超雜貨而成為其市場的主角,禹州成為華北三大藥市之一。此文對清代經濟史研究,特別是對清代河南經濟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關于晉商早期經營活動奠定的市場基礎是禹州藥市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說,更是學術界第一次提出,值得特別關注。(廊坊師范學院特聘教授、南開大學資深教授)

        摘?要:?本文通過對明朝皇權轉移之際種種關涉政治合法性的博弈進行考察,透視明代皇位繼承的文化和心理條件,對帝制體系運行中傳統(tǒng)、實力、社會心理、人事關系間的糾結進行剖析。明代除曾發(fā)生建文、永樂間武裝爭位情況外,其他過渡較平穩(wěn)的皇權轉移仍常伴隨圍繞政治合法性的博弈,皇帝、士大夫、后妃、貴族、宦官都在其間扮演角色?;蕶噢D移關乎國運、政局、民生,由此形成具有制度、文化、時局綜合含義的更替規(guī)范和社會期待。這種期待,具有一定程度上降低皇權隨意更迭的約束作用,凸顯合法性構建的必要,但總體而言,明代皇權轉移仍在傳統(tǒng)政治范圍內,沒有發(fā)生“轉型”的明確跡象。

        關鍵詞:??明代;皇權;合法性;博弈

        明朝皇權轉移之際,頗多波譎云詭之事。研治明史者,對其間情節(jié)已做過多方面梳理考察,但有關皇權轉移之際種種博弈中關涉政治合法性的分析,仍有剩義。分析皇權轉移之際的合法性博弈,可有助于對明代乃至中國皇權的社會認同和運行機制,各種政治人群的行為傾向、皇位繼承的文化和心理條件、帝制運行中傳統(tǒng)、實力、社會心理、人事關系間的糾結做深入一層的透視。

        一、關涉皇權合法性的話語

        從政治文化視角看,合法性(legitimacy)主要指政治權威地位及與之對應的權力運行被同一政治共同體成員依據其普遍接受的傳統(tǒng)、規(guī)則、道德所認可的屬性。認可是一種帶有“程度”性的需要描述的心理狀態(tài),指涉遠比任何單一文本所規(guī)定的寬泛。對政治權威合法性的認同帶來服從的義務感,是政治權威有效運行權力的社會心理基礎。阿爾蒙德曾說過:“如果某一社會中的公民都愿意遵守當權者制訂和實施的法規(guī),而且還不僅僅是因為若不遵守就會受到懲處,而是因為他們確信遵守是應該的,那么,這個政治權威就是合法的……事實上所有的政府,甚至最野蠻、最專制的政府,都試圖讓公民們相信,他們應該服從政治法規(guī),而且當權者可以合法地運用強制手段來實施這些政治法規(guī)?!薄荆躘美\]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小G.賓厄姆·鮑威爾著,曹沛霖等譯:《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6頁?!繐?,合法性從原理角度說以普遍認同為基礎,同時也會成為強制的依據。哈貝馬斯也認為合法性基于認同,同時更強調合法性認同在歷史上常常是被操作的,是一種“可爭論的有效性要求”。他說:“合法性意味著某種政治秩序被認可的價值——這個定義強調了合法性乃是某種可爭論的有效性要求,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性也依賴于自身(至少)在事實上的被承認?!薄荆躘德\]哈貝馬斯著,張博樹譯:《交往與社會進化》,重慶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頁。】

        他還指出,合法性是一切統(tǒng)治秩序必須具有的條件:“如果把合法力量與政治統(tǒng)治相等同,我就不得不堅持,在不求助于合法化的情況下,沒有一種政治系統(tǒng)能成功地保證大眾的持久性忠誠,即保證其成員意志的遵從?!薄荆躘德\]哈貝馬斯著,張博樹譯:《交往與社會進化》,第186頁?!吭谝环N權威已然形成并大致平穩(wěn)運行的情況下,該政治共同體普通成員對于政治合法性基本是漠然的。一般的政令失誤也不會直接導致合法性質疑,累積的和極端的政令失誤則會引發(fā)合法性質疑,成為統(tǒng)治失序的契機。在政治權威變更的情況下,合法性就一定會成為敏感問題。政治共同體成員會期待新權威的確立符合更迭的傳統(tǒng)和程序并具備他們認可的作為權威的人格品質,而主張更迭者也會用各種方式建構權威形象,使之滿足普遍期待。馬克斯·韋伯在討論支配或權威的基礎時指出,服從支配可以出于不同的動機,包括習慣和理性的利益計算,此外還需要正當性的信念,故“每一種真正的支配形式都包含著最起碼的自愿服從之成分”?!荆躘德\]馬克斯·韋伯著,康樂等譯:《支配的類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92頁。】他從正當性意義上把支配區(qū)分為建立在不同基礎上的三種純粹即理論意義上的類型:理性基礎的、傳統(tǒng)基礎的、卡理斯瑪(Charisma)基礎的。理性的指“確信法令、規(guī)章必須合于法律,以及行使支配者在這些法律規(guī)定之下有發(fā)號施令之權利”;傳統(tǒng)的指“確信淵源悠久的傳統(tǒng)之神圣性,及根據傳統(tǒng)行使支配者的正當性”;卡理斯瑪的指“對個人及他所啟示或制定的道德規(guī)范或社會秩序之超凡、神圣性、英雄氣概或非凡特質的獻身和效忠”?!荆躘德\]馬克斯·韋伯著,康樂等譯:《支配的類型》,第297頁?!?/p>

        阿爾蒙德、哈貝馬斯、韋伯所討論的合法性或正當性,都側重于權威的支配得以被接受從而能夠實現的社會心理基礎,而不是權威如何運用強力迫使他人服從的事情,正是從這樣的角度,合法性成為一個政治文化方面的論題。不過我們不能忘記,從歷史的即經驗的意義上說,政治權威永遠涉及強制力和權謀,對于任何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政治場域來說,支配關系中的自愿服從氛圍需要追求權威者自己去營造。

        中國帝制時代的最高權力在于皇帝。在日常運行中,皇權似乎是終極的權威,但在政治文化視野之下,皇權作為權威的支配力卻是有條件的,即需要社會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合法性認同,存在一定程度“自愿服從”支配的社會氛圍。合法性認同程度極高,便是明君在位的時代;合法性認同程度極低,就會出現“蒼天已死”的聲音。韋伯所說的三種服從支配的基礎,在中國帝制時代都有表現。中國古人不使用同樣的語匯,但法律、傳統(tǒng)、權威者的魅力都以混合在一起的方式作用于皇帝權威的合法性認同關系中。中國歷史文獻中有一些談論皇權合法性的特殊概念,其中天命、正統(tǒng)、德、祖制、民心,在明代皇權合法性言說語境中使用頻率較高。此外,還有大行皇帝遺囑構成新君合法性的重要條件。

        “天”在上古時期就構成統(tǒng)治合法性的根本來源,最初指終極自然神的意志,后來融入各種難以言說卻具有終極屬性的概念成分,成為神意、氣運、趨勢、民意等的混合體。在民本主義傳統(tǒng)的語境中,天的意志與民生狀況形成通路,故明太祖稱:“所謂敬天者,不獨嚴而有禮,當有其實。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實也?!薄?《明太祖寶訓》卷一,“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版,第13頁?!刻煲庠谡紊钪械捏w察尺度,是統(tǒng)治者獲得人民認可的程度。民生凋敝、民怨沸騰、社會失序,都被視為天命喪失的征候,天命喪失則皇權統(tǒng)治的合法性也即失去?!疤臁睘榛实酆戏ㄐ缘臏Y源,除了皇帝詔書每稱“奉天承運”外,明代歷朝皇帝頒布詔書,必提天意。如朱元璋在吳元年(1367)十二月,以群臣推戴稱帝之意“祭告于上帝皇祇”,內稱將在明年正月四日于鐘山之陽設壇告于上帝,“如臣可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來臨,天朗氣清;如臣不可,至日當烈風異景,使臣知之”?!?《明太祖實錄》卷二八下,吳元年十二月甲子條,“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版,第439頁。按《明太祖實錄》說法,屆祭祀之日前數日,連日雨雪,“至正月朔旦雪霽,粵三日省牲,云陰悉斂,日光皎然。暨行大禮,天宇廓清,星緯明朗”。參見《明太祖實錄》卷二九,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條,第479頁。】這是在講朱元璋謀劃稱帝時,曾以驗證方式確定了天的認可。至朱元璋登極之時,XE"明太祖"即位詔XE"即位詔"書依然一再提到天命,內有“天命真人”XE"庶民"“荷上天眷顧”“告祭天地于鐘山之陽”等語?!?《明太祖實錄》卷二九,洪武元年正月丙子條,第482-483頁?!吭谠撛t書中,天既是蒙元入主中原的主導者,也是代元而興的明朝的眷顧、庇佑者,還通過接受告祭而為朱元璋合法稱帝充當授權者和見證者。朱元璋死后,接繼其皇位的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時,本人無功業(yè)可陳,在發(fā)布的詔書中再度援引朱元璋所獲天命及其功業(yè)作為自身合法性的依據:“我高祖皇帝受天之命,統(tǒng)有萬邦,宵衣旰食,弘濟斯民,凡事有益于天下者,無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規(guī)模宏遠。朕以眇躬,纂承大統(tǒng)XE"遺詔"……”?!?姜清:《姜氏秘史》,《續(xù)修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2冊第554頁?!?/p>

        “正統(tǒng)”概念在帝制時代曾經被鄭重討論?!稘h書》即有:“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tǒng)而已?!薄?《漢書》卷六四下《王褒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823頁?!繗W陽修作《正統(tǒng)論》,內稱:“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統(tǒng)矣,堯、舜、夏、商、周、秦、漢、唐是也。始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于一,夫一天下而居正,則是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統(tǒng)可矣……其或終始不得其正,又不能合天下于一,則可謂之正統(tǒng)乎?”【?(宋)歐陽修:《文忠集》卷一六《正統(tǒng)論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2冊第132頁。】在這樣的語境中,正統(tǒng)不是一種單純道義性的概念,而是一種道義與功能符合性的概念。完整的正統(tǒng),需其得位正當且能將天下統(tǒng)合而為之君;得位如不正當但終能將天下統(tǒng)合而為之君,也因其統(tǒng)合天下的功能而可以被視為正統(tǒng)。處于這樣的傳統(tǒng)中,明代人通常在較具體方面看,主要是三重含義,一是承續(xù)圣王道統(tǒng);一是華夷之辨語境下為華夏正宗;一是君主家族內倫序為正。明英宗第一次在位期間,即以“正統(tǒng)”為年號,將合法性做強力宣示?!?明英宗朱祁鎮(zhèn)生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此前明朝尚無皇帝為其父登基后之嫡出者。英宗去世以后所修《明英宗實錄》追溯,朱祁鎮(zhèn)所生日又“適當建子天統(tǒng)之月”,其時“日下五色祥云,見瑞光燭于殿陛”。這種回溯是在對英宗繼位時年號定為“正統(tǒng)”做背景說明,但“正統(tǒng)”的含義固不限于這種特意渲染的巧合現象。參見《明英宗實錄》卷一,“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版,第1頁。】家族倫序始終是中國君權承繼合法性的尺度之一。最初是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并行,稍后以父死子繼為主,并以立嫡以長為第一序列,庶子繼承為第二序列,清代改為以遺囑在所有皇帝子嗣中指定繼承人為主,不再實行嫡長子繼承制?;饰坏募易鍌愋蚶^承體現中國傳統(tǒng)中的家國一體特性。明朝圍繞倫序而生的皇位繼承,曾發(fā)生多次爭端。除景泰帝改立己子為太子而廢黜正統(tǒng)帝已立太子(即后來的成化皇帝),萬歷朝歷時長久的“爭國本”事件外,明成祖之得位、朱高煦的反叛疑案、“大禮議”期間的爭論,以及對一些后妃專擅“圣寵”的指責等等,都涉及倫序問題。

        “德”與“正統(tǒng)”在倫序及道統(tǒng)方面的含義是一致的,但更偏重皇帝本人作為的道德含義,是稱述、評價皇帝品德氣象時常用的語詞,歐陽修在批評前代王朝每每自詡據有五行中之一德時說道:“自古王者之興,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澤被于生民,或累世積漸而成王業(yè),豈偏名于一德哉?”【(宋)歐陽修:《文忠集》卷一六下《正統(tǒng)論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02冊第131頁?!克J為君主之德,根本在于為天下,秦以后君主皆不能達到,需以其行為、功業(yè)來評論,以免紛爭:“嗚呼!堯舜之德至矣,夏商周之起,皆以天下之至公大義,自秦以后,德不足矣,故考其終始,有是有非而參差不齊,此論之所以作也。德不足矣,必據其跡而論之,所以息爭也。”【(宋)歐陽修:《文忠集》卷一六下《或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02冊第135頁?!棵餍谀晏枴靶隆?,明武宗年號“正德”,都顯示對皇帝道統(tǒng)端正的稱許和為政以德的期許。張輔等進宣宗實錄表中,將宣宗比為“自古帝王有大德以及于萬民”者,稱其“好生之德,允洽于民心;育物之仁,實協(xié)乎天道”。【《明宣宗實錄》卷首《進實錄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版,第1頁?!棵魑渥谥u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嘉靖帝為《明武宗實錄》所作序言中稱許武宗“寬仁之德,孚于臣庶”?!尽睹魑渥趯嶄洝ば颉?,“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版,第2頁?!课渥诩次磺?,依例有“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人等”凡三次勸進,其箋中贊頌武宗“天潢正派,圣學親承,道足以探帝王之心,業(yè)足以繼神靈之統(tǒng)……孝誠上格于重闈,令德彰聞于諸夏,幽明協(xié)應,遐邇咸歸?!薄?《明武宗實錄》卷一,弘治十八年五月癸巳條,第5頁?!俊暗隆奔仁窃u價帝王的尺度,是稱頌帝王高尚品質的話語,也在皇權轉移之際構成一種有關合法性的提示。

        “祖制”在明人話語中主要指本朝太祖的慣行與垂訓,有時也籠統(tǒng)指稱本朝前代君主所定制度與慣行。在位皇帝遵循“祖制”既有韋伯所說理性即法律的意味,也有遵循傳統(tǒng)的意味,后者在中國歷史語境中又包含“孝”的含義??鬃铀^“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荆ㄈ龂海┖侮碳猓ㄋ危┬蠒m疏:《論語注疏》卷一,《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458頁?!繉τ诨实鄱?,既是一種約束,也是標榜舉措合法性的一種言辭。明太祖開國后不久就著手編制《祖訓錄》,反復修訂后以《皇明祖訓》為名刊布。朱元璋強調,自古法制成于始受命之君,后世帝王長于深宮,易為人蠱惑,故雖已有律令,仍作《祖訓》,“立為家法,大書揭于西廡,朝夕觀覽,以求至當……凡我子孫,欽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負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將孚佑于無窮矣!”【?(明)朱元璋:《皇明祖訓·序》,楊一凡點校:《皇明制書》第3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783頁?!抗首嬷圃诿鞔蕶噙\行中有特別突出的重要性。雖然后世諸君實際上未能嚴格遵守朱元璋成法,但“祖制”“祖訓”“祖宗成法”在通明一代政治話語中始終具有很強的制約力。

        民心雖然在承平時代的皇權更替中并不起實際作用,但卻是所有皇權更替之際必須要關照的,由是而把“天命”落實到社會支持層面,因而所有新君繼位,都要聲稱已經獲得民心的認可。此點在有關“天命”的討論中已經涉及。

        遺囑繼承始終是中國君權繼替的重要條件。即使在預立儲君的情況下,只要君主不是突然死亡,就要留下遺囑,明確指定君位繼承人。明代皇帝遺囑的正式文本為遺詔,是確定皇位繼承人最具有權威性的文件。然而明成祖遺詔從未公布于世,留下皇權轉移之際的一些疑點?!?參見趙軼峰:《明代的遺詔》,《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績晌挥煞醵胫鞔蠼y(tǒng)的皇帝,卻因大行皇帝遺詔甚明,新君繼位的合法性并無爭議。穆宗皇帝遺詔對于皇位繼承人表述明確,無所爭議,但圍繞穆宗臨終之際關于顧命大臣的遺言卻有不同說法,影響到萬歷初期的閣臣權勢之爭。【?參見趙毅:《〈病榻遺言〉與高新鄭政治權謀》,《古代文明》,2009年第1期?!棵鞒幕饰焕^承中,大行皇帝遺囑雖為確定皇位繼承人的最后文件,但在皇帝有子情況下通常預立儲君,有因皇帝無子而以遺囑指定藩王繼位者,卻沒有發(fā)生過以遺囑變更既立儲君的情況?;实圻z囑對繼承人的功用,在清兵入關后還有體現。清軍入關后不承認弘光政權合法性的理由之一就是沒有崇禎帝遺詔認可。清攝政王多爾袞在順治元年(1644)四月曉諭江南文武官員的告示中稱:“……及我進戰(zhàn),流寇西奔,爾南方未知京師確信,又無遺詔,擅立福王,其罪二也……”。【?(清)計六奇:《明季南略》卷三,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01頁?!壳宄谟赫院髣t廢除預立儲君之法和皇位繼承立嫡以長的傳統(tǒng),以遺囑為皇位繼承人擇定的唯一合法性依據,且秘密進行,去除預立儲君的禮儀性程序和公開性,從而把君主個人意志對政治權威樹立的作用凸顯到極致。

        至于韋伯所說的卡理斯瑪(charisma),也是明代皇權更替之際需要刻意營建的形象特征。開國之君自然可以援引其實際作為支撐其非凡而接近神性的人格與能力,即使承平時期接替皇位者,支持者也要尋找其出身、早年人格、天人感應的異象之征候,乃至父、祖的功業(yè)與德性來提示其本人的超凡屬性。查看明代各朝實錄對新君幼年的書寫,都可以看到將其描繪到超乎常人甚至有神異征象出現的文字。

        二、皇權轉移之際的合法性危機

        合法性的理念、傳統(tǒng)和比較成熟的宣傳方式,在皇權轉移之際,構成一種穩(wěn)定機制——具有合法性資質者通常已經事先選定并公布,不具備合法性資質的人違拗社會期待,缺乏支持,難以在這樣的時候覬覦皇位。即便如此,皇權轉移之際,還是政治上的不確定期。合法性涉及多種復雜要素,可能衍生不同主張,造成分歧乃至爭端。明代皇權轉移中的合法性張力,曾經多次埋下政治沖突的根由,其中振蕩規(guī)模最為巨大者,是燕王朱棣在建文帝登極后不久舉兵反叛,奪取皇位。通過大規(guī)模武裝反叛而登上皇位的朱棣在其即位詔書XE"皇權"中不得不為自己的合法性曲加辯護。該詔書稱朱允炆為“少主”,回避“皇帝”之稱,但畢竟還是承認朱允炆為合法皇帝。接下來就說朱允炆的行為使得其合法性逐漸喪失,具體包括“秉心不順,崇信奸回,改更成憲,戕害諸王,放黜師保,委政宦豎,淫佚無度”,不畏天譴等等。【?朱棣即位詔全文可見于《明太宗實錄》卷一○及《皇明詔令》《皇明詔制》,并可參看趙軼峰:《明前期皇帝的即位詔》,《求是學刊》,2011年第1期。】參酌現存明人記述,這些罪名,并不能逐一落實,能夠表明的,只是此類罪名在當時社會心理中可以構成篡位者自身合法性的說辭。該詔書引據朱元璋祖訓,申明朱棣起兵合法。但起兵清君側的依據,并不直接帶來篡奪皇位的合法性。于是,該詔書以下文字就是洗刷篡位之名,稱朱棣起兵原意是要做周公輔佐成王事,并非圖謀皇位,但是建文帝朱允炆自絕于祖宗、天地,這才不得不登上皇位,朱棣只是拾取了因朱允炆自絕而落地不收的皇位。按照這個邏輯,如果朱允炆不死,朱棣即使兵入南京,也不能合法登上皇位。所以,朱棣兵臨南京之時,朱允炆已處于必須消失的地步。只是,朱允炆皇位合法性既無可置疑,朱棣的申明就難以徹底洗清其篡位甚至弒君的罪名。于是,朱棣入京后,努力迫使朱允炆的主要謀臣方孝孺等為其即皇帝位背書,被拒絕后惱羞成怒,大肆屠戮。朱棣稍后在南京郊區(qū)為明太祖營制石碑,中途輟棄,現人稱為“陽山碑材”,其巨大程度在人類史上蔚為奇觀,也是朱棣據位合法性焦慮的一個印證?!?明人顧起元曾描述該碑材:“永樂三年秋,于陽山采石為孝陵碑。石長十四丈,闊三之二,厚一丈二尺,黝澤如漆。”參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三《孝陵碑石》,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85-86頁。胡廣有《游陽山記》,為永樂間人親歷目睹之言,詳于顧起元所述,當為顧述所本。參見(明)胡廣:《胡文穆公文集》卷一○,沈乃文主編:《明別集叢刊》第1輯,黃山書社2013年版,第28冊第392-394頁。按該碑材并未最后脫離山體,今矗立南京郊區(qū),為一觀光景點?!吭谕灰暯窍拢扉υ谖黄陂g好壯舉,好征戰(zhàn),功業(yè)固不可泯,也可以理解為同樣焦慮的反映,或者建立“卡理斯瑪”形象的努力。即使如此,加上永樂時期改纂了建文時期已經修成的《明太祖實錄》,終明一代,還是不斷流傳關于朱允炆未曾如朱棣所說自焚而死的傳聞、野史。其中凡稱朱允炆隱遁江湖的說法,都有懷疑朱棣繼位合法性的含義?!居嘘P明清兩代關涉建文帝史事的文獻及論說,參看吳德義:《建文史學編年考》,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明朝后世君臣,早在洪熙時期開始,就逐漸為建文君臣“平反”,恢復名譽,雖然并未因此而否定永樂帝的建樹,卻都包含對“靖難”史事重新評價的意義。至于清朝修纂《明史》,在肯定永樂時期種種功業(yè)的同時,還是將其得位及屠戮視為“倒行逆施”?!?《明史》卷七《成祖本紀三》,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05頁。】史家的評議,其實也構成中國歷史傳統(tǒng)中一種關于合法性的文化,對人們對待合法性問題的態(tài)度產生實際影響。

        另一次有武力參與的皇位轉移是英宗退位為太上皇多年后的復辟,該次復辟的前因則在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正統(tǒng)皇帝朱祁鎮(zhèn)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俘獲,時稱“北狩”,明朝君臣為絕瓦剌要挾之望,宣布尊朱祁鎮(zhèn)為太上皇,改立郕王朱祁鈺為帝。這作為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同尋常的事件,要點不在于廢一帝而另立一帝,在于這是社稷為重、君次之的一次鄭重實踐。在這種非常情況下,郕王的即位自然涉及合法性問題,因而其即位詔努力做出交代。詔書宣稱自己是宣宗仲子,陳說正統(tǒng)皇帝已經深陷虜廷,皇太后主持其立,正統(tǒng)帝之子已經被立為太子,貴族、百官、耆老、四夷勸進,神器無主,正統(tǒng)皇帝口詔傳位給他等等,都是對其出居皇位的合法性說明?!?《明英宗實錄》卷一八三《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一》,正統(tǒng)十四年九月癸未條,第3555-3556頁?!科鋵?,詔中關于正統(tǒng)帝口詔傳位的說法,并無其他佐證,亦不甚合于情理,多半矯稱。種種擁戴勸進,也有夸張色彩。然而這些,比之朱棣即位時的連珠大謊,畢竟近實。重要的是,此詔顯示,明代政治場域中存在為國家社稷而廢黜皇帝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與前述皇帝合法性的各種條件都相關聯,且增加了另外一種特殊情況:皇帝身陷敵手就會成為敵方要挾的工具,因而可能喪失繼續(xù)居于皇位的合法性?!?瓦剌俘獲朱祁鎮(zhèn)后,曾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十月挾之欲進大同城,守臣郭登回稱:“賴天地祖宗之靈,國有君矣”,不納。瓦剌聲言要送還朱祁鎮(zhèn),于謙獨排眾議曰“社稷為重,君為輕”,嚴備御而不應。參見(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三三《景帝登極守御》,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480、485頁?!恐炱铈?zhèn)返回明朝后,接受了退居名義上的“太上皇”的現實,也表明這種安排是危機形勢下可以采取的一種選擇。不過,朱祁鈺即位詔中用來表示其合法性的條件之一,即正統(tǒng)帝之子為下一任儲君,保持正統(tǒng)帝宗法統(tǒng)系,后來被朱祁鈺破壞,他廢黜原立太子,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儲君,加以朝臣權力傾軋,終于發(fā)生景泰八年/天順元年(1457)的南宮之變。一群武臣、官僚與宮廷勢力聯合,重新推出朱祁鎮(zhèn),被推翻的朱祁鈺不久身死,具體原因成謎,在正統(tǒng)十四年危機中推戴朱祁鈺并抗擊瓦剌的于謙等人也被處死。

        這樣的變故,于天下臣民須有交代,朱祁鎮(zhèn)再次登極詔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做這種解釋。其中說到的理由包括:朱祁鎮(zhèn)前次合法繼位,治理得不錯,稱“民物康阜”;其被俘是為了捍御“宗社生民”,而得到文武群臣擁立的皇太子之位又被朱祁鈺攘奪,朱祁鈺在位,“失德”良多,身染重病,不臨朝政,以至于“人心斯憤”。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鎮(zhèn)才在“公侯、駙馬、伯及文武群臣、六軍萬姓”擁戴之下,“請命于圣母皇太后,祗告天地、社稷、宗廟”復辟為君。【?《明英宗實錄》卷二七四,天順元年正月丙戌條,第5795-5796頁。】在這種陳說中,前文所述中國君主合法性的各種要素,多被一一對應作答,可見皇權轉移之際對于合法性宣傳,重視有加。此類宣傳,通常有所掩蓋。朱祁鎮(zhèn)復辟是在部分武臣支持下的涉暴力突發(fā)事件,這一情節(jié)全部被掩蓋;“六軍萬姓”并未參與,事后方才得知,在詔書中卻成了朱祁鎮(zhèn)復辟的推動者。不過,此次復辟與朱棣的篡奪皇位,都發(fā)生在皇室內部,在家天下傳統(tǒng)中,參與皇位爭奪者并非全無競爭的條件,故“六軍萬姓”并不將之與皇室以外人攘奪皇位同等看待,任人盜用其名義而保持沉默。

        朱棣即位通過大規(guī)模武裝叛亂得以實現,朱祁鎮(zhèn)復辟借助于部分武裝力量以政變方式達成。這兩次皇權轉移體現的危機性最為顯明,其他則程度遞減。以下以表格顯示明代皇權轉移之際涉及合法性問題的各種情狀:

        表中,始建國的合法性以天下既亂而重歸秩序為基礎,雖需申明,要在武力、政策,其他條件皆為從屬。皇太孫繼位有始建國皇帝預立為基礎,名義上沒有合法性問題,但另有無長立幼的選擇,并非一定要立長子之子,這實際上留下朱元璋諸子中有野心者最終起兵造反的因緣。起兵奪位不具備合法性,唯因朱棣為朱元璋之子,加以朱元璋“祖訓”為之留下可借口實,以及朱允炆應對不當,終于得以篡位,鎮(zhèn)壓反對派后,余人無可奈何,唯有在歷史書寫中時時別做議論而已。帝制時代,皇位轉移的合法性,主要是政治上層內部之事,民眾對之基本漠然,在朱棣篡位事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明朝失位之君4位,占16帝總數的1/4,顯示明代皇權運行并非穩(wěn)定。廢黜、復辟,前代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正統(tǒng)、景泰、天順間的皇權轉移,是北邊游牧民族進逼造成中原皇權轉移的重大事件,當時明朝政治上層應對方式折射出社稷重于君的考量,隱約含有以君為器的意味,在帝制時代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藩王入繼大統(tǒng),也有多重含義。其一,宗室貴族為皇權連續(xù)性的一種人事保障;其二,士大夫在特殊情況下于皇權轉移可獲得較大發(fā)言權;其三,由藩王入主者,多經精心選擇,不易孱弱庸碌而多雄猜剛愎之君。幼年繼位,主要依賴皇室倫序地位,實際上會帶來時間較長的皇權柔弱期,在后宮強勢情況下可能出現后妃權勢提升格局,但即使如此,明代后妃依照祖制不可臨朝,這就需要外廷干練忠實的高級官僚群體為之支撐,士大夫往往借此機緣擴大話語權。此外,少年而居大位,必然伴隨巨大心理壓力,成年后多有異常行為。正統(tǒng)帝孟浪出征被俘,招致廢黜;正德帝好武妄為,落水致病而死;萬歷帝在后張居正時代派出礦監(jiān)稅使,舉朝詬病、撕裂社會;天啟帝崇信保姆、宦官,朝政昏暗。朱高熾在位短促,但其死并無異常情況。朱厚照死時身在豹房,僅有兩名太監(jiān)在側,肯定事出意料之外。朱常洛在位一月而死,與其儲位長期不定,每在危險境地有直接關系。通明一代,朱允炆、朱棣、朱祁鈺、朱厚照、朱常洛之死,有非常因素作用,此類情節(jié),都意味皇權轉移在非常情況下發(fā)生,隨后會有一段政局不穩(wěn)定期。

        三、皇權轉移之際政治博弈的后續(xù)格局

        君權繼替關涉天下,但承平時代,只在政治頂層發(fā)生,所以通常只有能夠進入宮廷、廟堂的皇室顯貴、官僚精英,以及皇帝的親近密勿侍從者,才能參與并起作用。彌留之際的大行皇帝、閣臣、九卿、個別后妃、勛戚、宦官是在明代皇權更替之際曾經參與定策的主要人物。大行皇帝非正常死亡者,于身后安排或如朱允炆、朱祁鈺、朱由檢那樣喪失發(fā)言權,或如朱棣那樣其真實意愿難以考索,【?關于朱棣“駕崩”前后疑點,參見趙軼峰:《明代的遺詔》,《西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科溆嘟杂眠z詔或遺言指定皇位繼承人及主要輔政官員,以此方式參與皇權轉移,這一般可以降低皇權轉移之際發(fā)生政局振蕩的程度,但并不一定足以徹底消除隨后的權勢之爭。

        永樂時期,內閣地位提升,且其中多有儲君師保,故閣臣在皇權轉移之際會于具體政略有較大發(fā)言權,九卿而無內閣地位者,參與權和影響力遜之。明代歷次皇權轉移,大行皇帝遺詔及新君即位詔皆由文臣起草,內閣形成后皆由內閣主要成員起草,故除牽涉武力奪權情況外,在新君初立時期都有一段閣臣主政局面,內閣地位也相應提升。因為士大夫官僚在新君甫立之際有較大話語權,就有可能借此機會,革除前朝一些弊政,推行一些改革。明代士大夫官僚在皇權和平轉移之際有較高地位,是因為士大夫政治相對發(fā)達。這種發(fā)達的士大夫政治背后,是儒家圣君賢臣的文化理念。士大夫既以得君行道為人生價值目標,一切理想,必須在皇帝信托前提下才能實現,傳統(tǒng)積淀,有明一代,竟無一個士大夫中人覬覦皇權,即使所謂權臣,也僅限于在皇權信托下凌駕其他臣僚之上而已。反之,士大夫在主幼國疑情況下,受皇室信托而成為皇權保障的情況則屢次出現。

        在皇權轉移之際出現的士大夫話語權提升,因為根本上缺乏對皇權限制的體制依據,大多難以持久,其后皇權必定有所提升,因而在較長時段視野下,士大夫權力地位顯示出時沉時浮的曲線,具體格局,取決于人事和形勢,從君臣關系角度大致分類,可以看到如下幾類情況。XE"遺詔"

        1.君臣雍洽,如洪熙、宣德、弘治時期,楊士奇、楊榮、楊溥、夏原吉等與朱高熾、朱瞻基先后父子皇帝君臣默契,有上古“都俞吁咈”意味,史稱“仁宣致治”,諸位閣臣也因之被后世視為明代得“相體”雍和氣象者。這種君臣相得,與諸臣在兩次皇權轉移之際都是新君合法性鼓吹、支持者都有關系。弘治帝朱佑樘繼位后,仰賴士大夫,清除成化時期近幸盈朝、權貴邀寵弊端,得“保泰持盈”之道,史稱“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明史》卷一五《孝宗本紀》,第198頁?!?/p>

        2.幼主長成后逆反,與士大夫主流出現矛盾,正統(tǒng)、正德、萬歷皆是如此。正統(tǒng)帝朱祁鎮(zhèn)幼年繼位,內有太皇太后主持,對之管教甚嚴,外有“三楊”主政,承熙、宣余緒,國泰民安。朱祁鎮(zhèn)長成之后,信用宦官王振,貿然興兵,在與蒙古瓦剌部遭遇中被俘,招致廢黜。正德帝朱厚照少年繼位,國事由文臣主導,長成后一反昔日端凝常態(tài),混跡近幸,游戲豹房,喜好微服出游,多次與士大夫群體發(fā)生沖突,最終落水致病,壯年身死。萬歷帝朱翊鈞幼年繼位,內有皇太后嚴管,外有張居正主政,并且以圣王行止,要求皇帝。朱翊鈞長成后,張居正已死,仍遭打擊。其后一度嘗試親理政務,不久后“九重淵默”,罕理朝政,卻又不顧舉朝反對,派出礦監(jiān)稅使,“國本”不定,與士大夫矛盾沖突,持續(xù)至其死去。

        3.幼主在位,任用近幸,壓制士大夫。天啟帝朱由校幼年繼位,寵信乳母客氏、宦官魏忠賢,強化東廠,對士大夫敢言者百般摧殘,至死未改。

        4.主位穩(wěn)定后猜忌大臣,與士大夫官僚發(fā)生尖銳沖突,以嘉靖帝朱厚熜最為突出,崇禎帝朱由檢略遜之,兩位都是以藩王入主者。此兩位因士大夫推戴而得為君者,權力控制欲仿佛伯仲。嘉靖帝在“大禮議”中摧毀試圖提升閣權的楊廷和一派士大夫官僚,徹底鞏固皇權不可置疑的控制地位。崇禎帝在嘗試重用士大夫并無滿意結果后,再度倚重宦官,頻繁更換閣臣。明代閣臣被殺者,都出此兩人手筆。

        士大夫是一個身份階層,共同身份并不規(guī)定具體政治立場一致。在皇權轉移之際,士大夫往往分化,在皇權合法性問題濃重時期尤其明顯。朱棣篡位之際,方孝孺等人不惜禍滅十族,抵死反抗。但支持朱棣的士大夫也大有人在,除了追隨燕王的舊人以外,還有楊士奇這樣斟酌情勢而與時俱進的人物。嘉靖帝入朝以后,與楊廷和為首的士大夫就其生父名分問題發(fā)生爭論,僵持之際,張璁等人出而支持嘉靖帝,尊崇興獻王為皇考,楊廷和一派政治影響力終于被抵消。隆慶帝彌留之際,曾指定顧命大臣,而重臣各揣心術,傾軋構陷,不一而足。

        儲位之爭背后如有后妃、貴族、宦官參與其中,可能帶來更尖銳的政治沖突。明朝防止后妃干政,但如前所述,在皇權轉移之際,尤其是在新君合法性有缺陷情況下,有威望的后妃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后妃既不能否定大行皇帝遺囑,也必須與閣臣、九卿達成一致。例如XE"遺詔"明武宗死后,有一段皇位空白期,楊廷和為首的士大夫官僚利用大行皇帝詔書宣稱,此間“凡國家重務,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XE"楊士奇"XE"合法性"XE"遺詔"“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緊急事情,該衙門具本,暫且奏知皇太后而行”。XE"楊廷和"XE"合法性"【?《明武宗實錄》卷一九七,正德十六年三月戊辰條,第3684頁?!坎贿^,此種角色限于太皇太后、皇太后、新君生母中人,其他后妃如果嘗試有為于其間,如泰昌帝死后之李選侍,就會引發(fā)反制,從而引發(fā)政局振蕩?!緟⒁姡ㄇ澹┕葢骸睹魇芳o事本末》卷六八《三案》,第1095-1104頁。】勛戚在明朝位勢,先高后低,在明代皇權轉移中并未發(fā)生主導作用,但皇帝遺詔、繼位詔都要提起得其擁戴,張輔、郭勛等勛貴、外戚在所遇皇權轉移過程中,也頗受尊重。宦官雖在明代曾經數次控制朝政,但此類近幸全憑皇帝寵信,皇帝將死之際,位勢或微弱或喪失,要仰賴他人自存,與后妃、閣臣、九卿結成合作關系者方能略有作為。張永、馮保是其中最為典型者。曾經開罪于士大夫者,往往伴隨皇權轉移而成為清算對象,如魏忠賢雖曾勢焰熏天,但得罪于士大夫,遂在皇權更迭之際驟然失勢,至于身死。

        帝制時代以皇帝為國家權力軸心,權力的高度集中使得皇權轉移必然構成關乎國運、政局、民生的重要事件,由此形成具有制度、文化、時局綜合含義的更替規(guī)范和社會期待。這種機制,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皇權隨意更迭的約束意義,也透露出,中國帝制時代已經達于高度集權的皇權之運行,仍需要面對合法性構建問題,并非全以勢力能夠達成?;蕶噢D移雖然大多在政治頂層發(fā)生,其過程中卻一定包含向社會精英乃至整個社會做出合法性解說的諸多舉措,以便形成平穩(wěn)過渡。明代皇權轉移,主要因為士大夫階層在政治體制中有較重要地位,除建文、永樂間外,大多過渡平穩(wěn)。即便如此,有明16位皇帝中,在皇權轉移之際遭遇尖銳政治沖突的情況仍然頻繁?;实邸⑹看蠓?、后妃、貴族、宦官等政治勢力,都曾在明代皇權轉移中扮演角色,演成一幕幕的政治悲喜劇。從皇權轉移的制度要素、文化要素以及具體方式角度看,明代廟堂政治文化,略有一些新異情況,但總體而言,仍在傳統(tǒng)范圍之內,沒有基本觀念和體制發(fā)生“轉型”的明確跡象。

        責任編輯:孫久龍

        An?Analysis?of?the?Legitimacy?Games?over?Imperial?Power?Transitions?in?the?Ming?Dynasty

        ZHAO?Yi-feng

        (School?of?History,?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By?examining?the?struggles?for?political?legitimacy?occurred?in?the?imperial?power?transitions?in?the?Ming?Dynasty,?this?paper?analyses?the?political?culture?related?to?the?throne?inheritance,?including?the?intertwined?factors?such?as?tradition,?strength,?social?psychology,?and?personal?connections.?In?addition?to?the?usurpation?of?Zhu?Di(朱棣),?the?other?less?violent?or?peaceful?imperial?power?transitions?also?involve?political?games?over?legitimacy.?The?emperors,?officials,?empresses?and?royal?concubines,?nobilities,?and?eunuchs?all?played?roles?in?these?games.?Since?the?transition?of?imperial?power?was?crucial?to?the?stability?of?the?dynasty,?political?situation,?and?peoples?livelihood,?some?social?expectations?came?into?being.?This?kind?of?expectations?led?to?necessary?legitimacy?construction?activities?and?in?certain?degree?reduced?the?possibility?of?irregular?change?of?emperors.?Such?an?observation?suggests?that?the?Ming?politics?is?still?running?on?the?track?of?traditional?politics?without?fundamental?changes.

        Key?words:The?Ming?Dynasty;?imperial?power;?legitimacy;?games

        收稿日期:2019-02-12

        猜你喜歡
        皇權明代博弈
        西夏佛教圖像中的皇權意識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0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7:32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57:04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9:10
        縣以下代表皇權的人員?——胡恒《皇權不下縣?》讀后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3:25
        明代延綏鎮(zhèn)列女研究初探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2:09
        集團公司財務預算管理研究
        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建材市場研究
        審計意見選擇行為的博弈分析
        專車行業(yè)改革必要性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28:55
        成黄色片视频日本秘书丝袜| 日本道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影院| 人妻丰满少妇一二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日日躁|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bd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91久久国产露脸国语对白|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99热在线播放精品6|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av久久亚洲精品|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97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二页 | 果冻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av午夜精品|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就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香蕉| 亚洲色www无码| 国产自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人妻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 欧美黑人群一交| 欧美刺激午夜性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黄色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