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聰妮
【摘 要】目的:探討苓桂術甘湯在脾胃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醫(yī)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診治的脾胃病患者中選取60例作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分組:將選人參健脾丸治療者設為對照組(n=30),將加用苓桂術甘湯治療者設為研究組(n=30),就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胃腸激素水平變化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①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是96.67%,高于對照組的70.00%(c2=7.680,P=0.006);②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胃動素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胃泌素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t=6.348、17.880,均P=0.000)。結論:脾胃病患者適宜采取苓桂術甘湯進行治療、調養(yǎng),可有效優(yōu)化治療效果,并糾正胃腸激素指標水平,值得借鑒。
【關鍵詞】苓桂術甘湯;脾胃病;胃腸激素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10-01
目前,臨床上對于脾胃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其中中藥憑借安全、可靠、標本兼治等優(yōu)勢,在脾胃病治療和調養(yǎng)中應用頻率較高,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以苓桂術甘湯最突出。為證明苓桂術甘湯的應用效果,筆者特開展本次分組對照試驗,以胃腸激素、治療效果為判斷標準,對兩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脾胃病患者60例,納入時間: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1)納入標準:①經(jīng)查體、病史詢問以及專家會診等綜合診斷為脾胃病;②配合行為良好;③對試驗藥物無過敏史;(2)排除標準:①參與本研究前服用過相關藥物;②用藥期間使用了其他藥物。
以給藥方案為分組標準。對照組30例采取人參健脾丸治療: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27~55歲,平均年齡為(33.67±2.18)歲;平均病程是(4.41±0.26)年;研究組30例加用苓桂術甘湯:男15例,女15例;年齡為26~55歲,平均年齡為(33.91±2.01)歲;平均病程是(4.55±0.31)年;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兩組均保持了同質性(P>0.05),可作對比。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人參健脾丸(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Z11020106;廠家: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藥廠;規(guī)格:6g),每次2丸,2次/d。
研究組:在上述用藥基礎上加用苓桂術甘湯,處方如下:茯苓15g,延胡索15g,烏賊骨15g,桂枝20g,白芍20g,白術30g,生姜9g,甘草5g,厚樸10g,枳實10g。水煮取汁,每日1劑,每劑300ml,分兩次溫服。
兩組患者均堅持用藥2周。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惡心、反酸、嘔吐、腹瀉等脾胃病相關癥狀變化,結合復發(fā)情況,評估其治療有效率,計算公式:治療有效率=(基本治愈+好轉)/總人數(shù)?100%。療效判斷標準為:①腹瀉等脾胃病相關癥狀消失,停藥3個月后未復發(fā),視為基本治愈;②腹瀉等脾胃病相關癥狀基本消失、停藥后偶有復發(fā),或者明顯改善,視為好轉;③腹瀉等脾胃病相關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視為無效。
(2)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脾胃激素指標水平差異,包括胃泌素、胃動素。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治療有效率等無序分類資料選擇c2檢驗,數(shù)值變量資料選擇實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
研究組(基本治愈13例、好轉16例、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是96.67%,高于對照組(基本治愈7例、好轉14例、無效9例)的70.0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7.680,P=0.006)。
2.2 胃腸激素水平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胃動素指標水平高于對照組、胃泌素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脾胃同在人體中焦,并互為表里,生理功能不同,脾臟主消化食物,胃臟主接納食物,前者有化生氣血、營養(yǎng)支持等特點,而在消化飲食期間主要經(jīng)脾胃協(xié)調脾胃而實現(xiàn)消化目標,共同完成飲食消化、吸收、精微輸布等任務[1~2]。然而,個體往往因飲食不節(jié)等因素導致脾胃病,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還可引發(fā)脾胃重大病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應進行有效治療治療[3]。
目前,臨床上對于脾胃病患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而因中醫(yī)學地位的不斷提升,患者越來越傾向于中藥調和脾胃,且多數(shù)選擇中藥制劑治療,如人參健脾丸等[4]。然而,對患者統(tǒng)一采取中藥制劑治療,未能考慮患者個體差異性,影響治療效果。苓桂術甘湯屬于中藥湯劑,為醫(yī)圣張仲景根據(jù)痰飲病提出的著名方劑,有健脾利水、溫化痰飲之功效,且可隨癥加減,克服中藥制劑的弊端。處方中茯苓、白術有健脾利水之功效,延胡索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烏賊骨品質澀、性燥,有收斂燥濕作用。桂枝有利尿、促進出汗等作用,白芍可柔肝止痛作用,生姜可增進食欲、活血驅寒,厚樸健脾消食,枳實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作用,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健脾消食、理氣利水、增進食欲等作用,最終調和脾胃。
結果提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較高,且胃動素、胃泌素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該組患者脾胃功能恢復效果更佳,印證了苓桂術甘湯在脾胃病治療中的優(yōu)越性。
參考文獻
[1] 劉艷飛 , 劉玥 , 姚賀之 ,等. 傳統(tǒng)中醫(yī)方劑苓桂術甘湯全背景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 世界中醫(yī)藥, 2017, 12(6):1466-1469.
[2] 隋世華, 蔡雪峰. 苓桂術甘湯配合曲美他嗪對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6(20):2214-2216.
[3] 高利東, 吳復蒼, 袁衛(wèi)玲,等. 李東垣治療脾胃病用藥規(guī)律新解[J].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7, 44(8):13-17.
[4] 高雅, 吳海芳, 何慶勇. 何慶勇運用苓桂術甘湯的經(jīng)驗[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12(7):9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