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自偉 張雪 韓娜云
【摘 要】目的:觀察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急性肩手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將所有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所有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均給予營養(yǎng)神經、糾正電解質紊亂、溶栓、脫水、調脂降壓等常規(guī)基礎治療;研究組加用早期康復治療。治療4周后,觀察給予早期康復治療與非早期康復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肢上肢功能(FMA評價)。結果:研究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治療4周后生活質量評分(環(huán)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前研究組、對照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FMA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FMA評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早期康復治療能夠加快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進程,改善包括環(huán)境、生理、心理、社會領域四個方面的生活質量,有較大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腦卒中;肩手綜合征;早期康復;疼痛
【中圖分類號】R743.3;R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63-02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多見于腦卒中后1-3個月,主要有患側上肢關節(jié)疼痛及活動受限等典型臨床表現[1],若不及時治療,病情發(fā)展嚴重者可出現手指及手永久性急性,對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能力造成極大影響[2]。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加快康復進程,臨床常給予腦卒中后患者康復治療。本次研究旨在觀察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患肢功能、生活質量等指標的英雄,探究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腦卒中后急性肩手綜合征患者82例納入研究,均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癥狀,如上肢關節(jié)活動受限,肩部、手部腫脹或疼痛等。排除骨折患者,手局部病變、肩關節(jié)肌肉病、肩周炎患者。年齡39-70歲;病程1-20個月;腦出血30例(36.59%),腦梗死52例(63.41%)。隨機將所有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均給予營養(yǎng)神經、糾正電解質紊亂、溶栓、脫水、調脂降壓等常規(guī)基礎治療;研究組加用早期康復治療:①抬高患肢:坐位和立位時將患肢抬高保持水平,保護患肢垂掉,保持手、肘、肩關節(jié)高于心臟,肘部高于肩部,手部高于肘部。②護具使用: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護肩帶,保護腕關節(jié);③功能訓練:按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先近端后遠端,上肢后下肢的順序幫助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活動肢體,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對患肢有一定功能、意識清醒患者,指導并鼓勵其進行手指爬墻訓練等主動鍛煉。
1.3觀察指標
治療4周后,觀察給予早期康復治療與非早期康復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WHOQOL-BRIEF評價,共100分,包括環(huán)境、生理、心理、社會領域四個項目)、患肢上肢功能(FMA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指定研究人員記錄、評定觀察指標,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生活質量評分
如表1所示,研究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治療4周后生活質量評分(環(huán)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患肢功能評分
治療前研究組、對照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FMA評分分別為(8.23±1.03)分、(8.36±1.10)分(P>0.05);治療后兩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FMA評分分別為(20.67±2.41)分、(15.03±1.97)分,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出現,腦卒中及腦卒中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逐步提高。針對腦卒中急性期救治的關鍵[3],臨床已達成共識,即為早期給予積極救治。目前臨床對于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普遍認為體位壓迫損傷及肢體壓迫損傷為主要原因,早期康復治療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防止病情進展的關鍵[4],理論上康復訓練干預時間越早,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的可能性越大。早期合理的康復運動訓練,能夠幫助患者形成新的神經通路,改善局部血流循環(huán)[5],促進靜脈淋巴回流,緩解肢體壓迫情況,改善患肢功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早期康復訓練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治療4周后生活質量評分(環(huán)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性(P<0.05),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治療能夠加快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進程,改善包括環(huán)境、生理、心理、社會領域四個方面的生活質量,有較大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普成,崔曉紅.肩手綜合征的綜合康復療法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6):52-53.
[2] 陳允利,解光堯.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臨床研究[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4(3):412-413.
[3] 林梅.早期康復結合針刺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療效觀察[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4,27(6):677-678.
[4] 庾慧敏,梁妙英,關江偉.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肢體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8):2755-2756.
[5] 崔曉,曾慧玲.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J].中國康復,2006,21(5):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