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和亞洲整體田徑競技實力增強,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呈上升趨勢;美洲和非洲獲得的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略有下降,競技實力下降,大洋洲競技實力最弱;歐洲和美洲的男子、女子競技實力較為接近,在每一屆比賽"/>
王文杰
摘 要:為了加強對世界各大洲國家田徑競技實力的了解,提高我國田徑競技實力,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對第13—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各大洲獲得的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比較和分析各大洲的田徑競技實力。結果表明:以金牌總數(shù)和獎牌總數(shù)作為衡量洲際之間的田徑競技實力標準,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和亞洲整體田徑競技實力增強,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呈上升趨勢;美洲和非洲獲得的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略有下降,競技實力下降,大洋洲競技實力最弱;歐洲和美洲的男子、女子競技實力較為接近,在每一屆比賽中獲得大量的金牌和獎牌;非洲女子競技實力略有下降,亞洲和大洋洲女子競技實力稍強于男子,且亞洲女子競技實力進步明顯;美洲在速度項目上擁有絕對的統(tǒng)治力;歐洲在快速力量項目和體能綜合性項目上具有較強的實力;除了競走項目,非洲在耐力性項目上擁有較強的實力;亞洲在耐力性項目和快速力量項目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大洋洲在快速力量項目和速度項目則具有奪金牌的實力。
關鍵詞:田徑;世錦賽;獎牌;洲際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20)01-0072-05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gold MEDALS won in the 13th~16th world athletics championships were counted, and the athletic strength of each continen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gold medal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medals as the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inter-continental athletics competition strength, America > Europe > Africa > Asia > Oceania;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rack and field in Europe and Asia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number of gold medals and medals was on the rise. The number of gold medals and medals won by America and Africa decreased slightly, but their competitive strength decreased, and Oceania was the weakest. European and American mens and womens competitive strength is relatively close, in each competition won a large number of gold medals and medals;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women in Africa declined slightly, and that of women in Asia and Oceania was sligh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men. The americas had absolute dominance in speed events. Europe has a strong strength in the fast power project and physical comprehensive project. In addition to race walking, Africa has strong strength in endurance sports. Asia is competitive in endurance and fast power, while Oceania is competitive in fast power and speed.
Key words:Track and field; The world athletics championships; Medals; Intercontinental
田徑項目作為運動之母,是一項發(fā)展歷史最悠久、普及度最高,涵蓋了跑、跳、投、擲等人類基本運動技能的體育比賽項目[1]。田徑項目是產(chǎn)生金牌和獎牌數(shù)最多的體育大項,世界各大洲對田徑項目尤為重視,為出成績均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為了客觀反映世界各個國家田徑項目的綜合競技實力,1983年,國際田徑聯(lián)合會舉辦第一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其作為田徑項目的最高級別的專業(yè)賽事,為高水平田徑運動員提供同場競技的舞臺。獲得金牌和獎牌數(shù)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較為客觀地衡量參賽國在田徑運動項目的綜合競技實力,反映了該國國民的體育水平和程度[2]。本研究根據(jù)第13—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所產(chǎn)生金牌和獎牌數(shù)量情況,對世界各大洲所獲得金牌和獎牌數(shù)量的分布情況分析洲際間田徑實力格局,重新審視世界各大洲在田徑各項目上的競技實力,為提高我國田徑項目的競技實力提供一定的借鑒。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世界各在洲在13—15屆世界田徑錦標賽47個比賽項目(男子24項,女子23項)和第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48個比賽項目(男子24項,女子24項)所獲得的金牌和獎牌數(shù)量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田徑、世錦賽、獎牌和洲際”等詞為關鍵詞,登陸中國知網(wǎng),結合國際田徑協(xié)會聯(lián)合會等信息,對2011—2017年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歷屆田徑獎牌榜項目獎牌的分布進行檢索和查詢,并收集、整理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信息[3-12]。
1.2.2 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各大洲獎牌分布、不同性別、不同項目和不同項群特點的歸納和比較分析,厘清獎牌分布的特征和規(guī)律。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收集到的第13—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各洲際男、女子所獲取的金牌、獎牌分布數(shù)據(jù),輸入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獎牌分布
2.1.1 獎牌的洲際分布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第13—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一共產(chǎn)生了190枚金牌,191枚銀牌,190枚銅牌,共571枚獎牌。其中,美洲獲得了67枚金牌,61枚銀牌,63枚銅牌,共194枚獎牌,是獲得金銀牌數(shù)量最多的大洲;歐洲獲得了66枚金牌,57枚銀牌,72枚銅牌,共195枚獎牌,是獲得銅牌數(shù)量最多的大洲;非洲獲得了42枚金牌,44枚銀牌,36枚銅牌,共122枚獎牌;亞洲獲得了10枚金牌,21枚銀牌,19枚銅牌,共51枚獎牌;大洋獲得了5枚金牌,8枚銀牌,0枚銅牌,13枚獎牌,其是唯一沒有獲得銅牌的大洲。按獲得金牌數(shù)進行實力排名,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按獎牌數(shù)進行實力排名,歐洲>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綜合來看,各大洲田徑競技實力美洲最強,歐洲緊隨其后,非洲和亞洲次之,大洋洲綜合競技實力最弱。
2.1.2 金牌、獎牌的洲際分布趨勢
表2中可以看出,近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歐洲獲得金牌和獎牌數(shù)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從第13屆的12枚金牌和43枚獎牌到16屆的18枚和53枚獎牌,增加了4枚金牌和10枚獎牌。美洲獲得金牌和獎牌數(shù)總體呈下降趨勢,從第13屆的19枚金牌和51枚獎牌到第16屆的14枚金牌和45枚獎牌,減少了5枚金牌和6枚獎牌。亞洲獲得金牌和獎牌呈現(xiàn)出“V”的發(fā)展趨勢,略有上升。第13屆的3枚金牌和12枚獎牌到第16屆的4枚金牌和16枚獎牌,增加了1枚金牌和4枚獎牌,這表明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整體競技實力穩(wěn)步提高。大洋洲獲得金牌數(shù)量保持著2枚,獎牌數(shù)量減少了1枚,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但整體競技實力不高。非洲金牌和獎牌數(shù)略呈下降趨勢,從第13屆的11枚金牌和31枚獎牌到第14屆的10枚金牌和28枚獎牌,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分減少了1枚和3枚??傮w來說,由于歐洲和亞洲的整體田徑競技實力增強,美洲和非洲獲得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略有減少,大洋洲田徑競技實力一直處于最弱的位置。
2.2 金牌、獎牌總數(shù)分布的洲際男女實力比較
2.2.1 世界洲際男子田徑金牌、獎牌分布變化趨勢
從表3中可以看出,歐洲男子獲得了36枚金牌和103枚獎牌,是獲得金牌和獎牌數(shù)最多的大洲。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整體呈上升趨勢,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分別增加了3枚和9枚,這表明歐洲男子競技實力的提高。美洲男子獲得了34枚金牌和99枚獎牌,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分別減少了5枚和8枚,整體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說明了美洲男子競技實力的下降。亞洲男子獲得了3枚金牌和20枚獎牌,整體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定,除了在15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沒有獲得金牌之外,其余屆都有金牌和獎牌數(shù)進賬,但競技實力較弱。大洋洲僅在第16屆田徑錦標賽中獲得了1枚金牌,近四屆比賽中共獲得了6枚獎牌,是田徑競技實力最弱的大洲。非洲男子獲得了22枚金牌和63枚獎牌,整體表現(xiàn)比較起伏。從近4屆男子田徑金牌、獎牌分布的洲際走勢來看,歐洲和美洲男子獲得獎牌總數(shù)量變化呈現(xiàn)出“你追我趕”的現(xiàn)象,說明了兩大洲的競技實力相當。非洲男子整體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波動性相對平穩(wěn)。除了第16屆田徑世錦賽,亞洲和大洋洲男子分別出現(xiàn)過零金牌的情況,整體田徑競技實力較弱。
2.2.2 世界洲際女子田徑金牌、獎牌分布變化趨勢
從表4中看出,歐洲女子獲得了30枚金牌和92枚獎牌,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分別增加了3枚和1枚,略呈上升的趨勢;美洲女子獲得了33枚金牌和92枚獎牌,是獲得金牌數(shù)最多的大洲。獎牌數(shù)增加了2枚,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定。亞洲女子獲得了6枚金牌和30枚獎牌,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增加了1枚和4枚,呈上升趨勢。大洋洲女子獲得了4枚金牌和7枚獎牌,金牌數(shù)少了1枚,獎牌保持不變,但是在第15屆田徑錦標賽比賽中,金牌數(shù)和獎牌均為零。非洲女子獲得了4枚金牌和13枚獎牌,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分別減少了2枚和3枚,整體呈下降趨勢。綜合來看,歐洲和美洲女子田徑競技實力伯仲之間,金牌數(shù)美洲只比歐洲多了3枚。兩大洲女子依舊在世錦賽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非洲女子田徑緊隨其后,雖不及歐洲和美洲強大的競技實力,但實力不可小覷,對歐洲和美洲構成一定的威脅。近幾年,盡管亞洲女子田徑競技實力有所提升,但整體競技實力依然不強,大洋洲女子田徑競技實力最弱。
總體來說,近4屆田徑世錦賽,歐洲和美洲在田徑賽場上仍然具有較強的統(tǒng)治力,兩大洲男子和女子競技實力接近,并駕齊驅,奪走了大部分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上的幾乎所有金牌和獎牌,非洲男子和女子競技實力接近,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女子競技實力略有下降。亞洲和大洋洲女子競技實力強于男子,且亞洲女子進步較為明顯。
2.3 田徑項目實力分析
根據(jù)我國學者田麥久教授的項群理論,依據(jù)田徑運動的特點將其劃分為體能主導類項目和體能綜合類項目。其中,體能主導類項目分為速度性項目、快速力量性項目和耐力性項目。速度性項目是指小于等于400m的短距離跑、接力和跨欄跑等項目;快速力量項目主要包括徑賽的投擲類和跳躍類項目;耐力性項目是指大于等于800m的中長距離跑、競走和馬拉松等項目;體能綜合類項目是指男子十項全能和女子七項全能的田徑項目。
2.3.1 速度項目
從表5中可以看出,美洲在速度性項目上具有極強的統(tǒng)治力,共獲得了39枚金牌,101枚獎牌。其中,男子共獲得了20枚金牌,53枚獎牌;女子共獲得了19枚金牌,48枚獎牌。美洲女子接力更是包攬了近四屆世錦賽的接力金牌,體現(xiàn)出其在該項目上的絕對統(tǒng)治力。歐洲獲得了9枚金牌,38枚獎牌,具有一定的競技實力。男子獲得了5枚金牌,18枚獎牌;女子獲得了4枚金牌,20枚獎牌。在男子短跨項目上與美洲競技實力相當。非洲、亞洲和大洋洲速度性項目整體競技實力較弱,分別獲得了14枚獎牌、5枚獎牌和3枚獎牌。非洲男子短跑、短跨和女子短跑具有一定的奪獎牌的實力,亞洲在女子短跨和女子接力競技實力弱,近4屆,沒有獎牌進賬。大洋洲女子短跨競技實力較強,具有奪得金牌的實力。
2.3.2 快速力量項目
從表6中可以看出,歐洲在快速力量性項目上展現(xiàn)出強大的競技實力。歐洲共獲得了101枚獎牌,比其他四大洲獲得的獎牌總和還要多。其中,男子獲得了19枚金牌,52枚獎牌;女子獲得了17枚金牌,49枚獎牌。男子投擲和女子跳躍項目優(yōu)勢明顯。美洲的競技實力較強,共獲得了43枚獎牌。男子獲得了9枚金牌,25枚獎牌;女子獲得了11枚金牌,18枚獎牌。其中,美洲的男子跳躍和女子投擲整體實力能與歐洲相抗衡,且金牌數(shù)要多于歐洲。亞洲在快速力量項目上具有一定的競技實力,共獲得了23枚獎牌。男子獲得了2枚金牌,7枚金牌;女子獲得了2枚金牌,16枚獎牌。其中,在女子跳躍和投擲和項目上,具有奪獎牌的實力。非洲和大洋洲整體競技實力較弱,僅獲得了7枚獎牌和5枚獎牌。其中,非洲男子在跳躍和投擲項目及大洋洲女子在跳躍項目上,兩者均有較強的競技實力。
2.3.3 耐力性項目
科學證明,非洲人長期生活在高原上,血液中的紅血球數(shù)量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在吸入同樣氧氣量的情況下,非洲人可以比歐洲人多距10%的距離[13]。加之經(jīng)過后天艱苦科學的訓練,非洲在耐力性項目上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從表7中可以看出,除了競走項目之外,非洲在耐力性項目上表現(xiàn)出極強的統(tǒng)治力。在近4屆田徑世錦賽中,共獲得36枚金牌,98枚獎牌,獎牌數(shù)比其他四大洲獲得的總和多20枚。歐洲中長距離項目具有較強的競技實力,雖不及于非洲,但也獲得了16枚金牌,35枚獎牌,對非洲構成一定的威脅。美洲側重點放在短跑項目上,因此在中長跑距離中競技實力稍弱,獲得了3枚金牌,23枚獎牌,亞洲在耐力性項目上,共獲得了5枚金牌,20枚獎牌。其中4枚金牌和18枚獎牌是來自于競走項目,整體綜合競技實力較弱。
2.3.4 體能綜合性項目
體能綜合性項目,是對運動員的身體體能、耐力和速度的考驗。從表8中可以看出,歐洲在體能綜合項目上共獲得了15塊獎牌,其中男子獲得1塊金牌,5枚獎牌,略弱于美洲,但女子共獲得了10枚獎牌,包攬了4塊金牌,極具統(tǒng)治力。歐洲在體能綜合性項目上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實力。相比較,大洋洲,亞洲和非洲在男子和女子全能方面,金牌和獎牌均掛零,競技實力遠落處于歐洲和美洲。大洋洲田徑綜合實力最弱,亞洲側重點在投擲和競走項目,非洲則將主要精力放在中長遠距離的項目上,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在體能綜合性項目上,大洋洲、亞洲和非洲將一直處于落后的局面,很難改變。
3 結 論
從近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各大洲獲得金牌和獎牌分布來看,世界田徑呈現(xiàn)多極化競爭格局。根據(jù)金牌數(shù)量劃分競技實力,依次排序為: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近幾年,歐洲和亞洲的田徑競技實力有所提升,美洲和大洋洲略有下降,大洋洲競技實力最弱。歐洲和美洲男女子綜合田徑競技實力半斤八兩,依然是世界田徑的主角。非洲男子競技實力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定,女子競技實力略有下降,亞洲女子競技實力提高較為明顯,與大洋洲一樣,女子競技實力強于男子。按照項群理論劃分,各洲優(yōu)勢項群各不相同,歐洲在快速性力量和體能綜合項目上具備較強的實力,美洲則在速度性項目上極具有統(tǒng)治力,非洲在耐力性項目上(除了競走)表現(xiàn)強勢,亞洲和大洋洲則在快速力量項目、耐力性項目和速度性項目方面具有一定的實力,但并未形成優(yōu)勢項群,仍扮演著配角的身份。
參考文獻:
[1] 馬曉蔚,夏春.世錦賽田徑競爭格局與演變特征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6):74-79.
[2] 侯德利,劉超.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獎牌分布特征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2(1):86-90.
[3] 唐海峰,董倪,欒永鑫,等.第10~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獎牌分布特征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8,40(3):71-74.
[4] 霍軍,李海娜.第10-15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獎牌洲際分布特征及發(fā)展態(tài)勢[J].體育文化導刊,2016(9):77-81.
[5] 金紅珍.世界田徑競爭格局的新態(tài)勢[J].中國體育科技,2016,52(3):85-90.
[6] 曹大偉.從第1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獎牌分布看田徑新格局[J].懷化學院學報,2014,33(5):66-71.
[7] 杜放,李紅梅,鄭洪才,等.第13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競爭格局及我國田徑競技實力剖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31(6):87-92.
[8] 霍軍.北京田徑世錦賽獎牌分布特征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6(6):90-93.
[9] 劉志華.田徑世錦賽短跑競技成績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3):158-162.
[10] 王太付,杜少武.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速度類項目發(fā)展趨勢探究——第1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速度類項目奪牌最低成績預測[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2(6):71-76.
[11] 周國濤,趙一平,侯德力,等.北京田徑世錦賽獎牌分布區(qū)域特征分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9(6):86-89.
[12] 尚力沛,程傳銀.第15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競爭格局與中國田徑發(fā)展對策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6,52(4):127-132.
[13] 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