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創(chuàng)建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螞蟻圖書館,發(fā)揚螞蟻精神開創(chuàng)無條件借閱新模式,積極傳播新思想、新文化,不僅為廣大青年提供了大量精神食糧,還為支援抗戰(zhàn)做出了應有貢獻。本文從螞蟻圖書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螞蟻圖書館的功能定位、螞蟻圖書館辦館模式及特點、螞蟻圖書館對當代圖書館工作的啟示等方面,進行梳理,以期對當代圖書館人有所助益。
關鍵詞: 圖書館? ?螞蟻精神? ?讀者? ?服務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成立的螞蟻圖書館,繼承了上海通信圖書館的辦館理念,配合蟻社的文化運動,開創(chuàng)無條件借閱模式開展讀者服務,為開啟民智、傳播革命思想等做出了顯著貢獻。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基礎,進一步發(fā)掘相關歷史資料,對螞蟻圖書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功能與意義、模式與特點,以及對當今圖書館業(yè)的啟示等作了全面梳理。
1.螞蟻圖書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1.1螞蟻圖書館建立背景。
螞蟻圖書館是蟻社最先創(chuàng)立的一個機構。蟻社的前身為1928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青年之友》社。社刊《青年之友》由沙千里主編,宗旨為“指示青年人生的修養(yǎng),努力改造社會”[1](1014)。內容主要有青年修養(yǎng)、思想方法、國際問題、社會問題、婚姻問題等??d文章常常通過各種社會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為青年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揭露舊社會的本質,指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引導青年樹立革命人生觀。由于文章代表了當時青年的呼聲,銷量由最初的1000余份增加至5000余份,不過很快引起反動勢力的打壓,被迫??埧岬默F(xiàn)實讓廣大社友認識到要繼續(xù)與反動勢力斗爭必須改變斗爭策略與斗爭方式,取得合法的社團形式。1930年12月蟻社正式成立。為蒙蔽敵人對外宣稱“本社以聯(lián)絡感情,增進友誼,從事文化運動為宗旨”[1](1026)。對內仍繼承了《青年之友》社提高青年人生修養(yǎng),努力改造社會的宗旨,但對舉辦的活動作了策略性轉移,常以“為文化而進行文化活動”[1](1026)。這時期蟻社開辦的活動主要有創(chuàng)建螞蟻圖書館、螞蟻補習學校、螞蟻劇團、螞蟻歌詠團,組織讀書會與時事研究會,編輯《螞蟻月刊》等。其中螞蟻圖書館于1933年3月正式成立,是蟻社成立最早、影響最廣的機構。
1.2螞蟻圖書館名稱的由來。
螞蟻圖書館名稱的由來與蟻社之名同出一轍。螞蟻雖然為小動物,卻能吃苦耐勞,個小志氣大,為了共同利益,往往能夠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惜犧牲自己與對方拼死斗爭,直到勝利。取名螞蟻旨在號召全體社友要有螞蟻壘山的螞蟻精神,用團結的力量、嚴明的紀律,向著目標勇往直前。正如蟻社社歌所云:
螞蟻是愛群互助的小蟲,
螞蟻是有集團組織的大眾。
我們都是螞蟻,不是吃書無用的蠹蟲。
在這光明與黑暗決斗的戰(zhàn)壕中,
我們要前沖,我們要前沖!
前沖!前沖!前沖!前沖!
我們都要前沖!
用螞蟻的精神,來播植新文化的種,
使新世界的光明,更加燦爛鮮紅。
……[1](1026-1027)
1.3螞蟻圖書館工作內容。
螞蟻圖書館規(guī)定來館借書一不收手續(xù)費;二不收保證金;三沒有身份資格的限制;四沒有地域時間的限制;五不需要熟人介紹。凡借書者可到館借閱;也可郵借(自付郵費);可以個人借閱;也可集體借閱。該館可說是我國對讀者實施無條件借閱的第一館。
該館藏書來自社友及讀者捐贈,征書運動是圖書館每年必修課。由于征集措施得當,建館當年9月,藏書已由最初700余冊升至1800冊。1935年10月,館藏達10000冊,至次年末藏書又增加至17844冊[2](65)。
該館工作人員一般由蟻社社友及在螞蟻補習學校的學生臨時擔任,由于借閱量大,工作往往從早忙到晚,但依舊樂此不疲,并以螞蟻精神相互鼓勵。一些讀者深受感染,不知不覺加入其中。
圖書館重視圖書宣傳工作,每年編制圖書目錄,還經(jīng)常就各種新版進步書籍發(fā)布新書通告,刊載于《螞蟻月刊》等。該館特設讀書顧問部,通過舉辦新書報告會、讀者座談會等,對進步書籍作進一步宣傳指導。艾思奇曾到館作《現(xiàn)代社會科學講話》《社會科學概論》等進步書刊的專題輔導。各項業(yè)務工作高效運轉致使服務效果顯著,不僅讀者遍及全國及周邊國家,讀者量、借閱冊次也帶來質的變化。據(jù)統(tǒng)計1934年6月,外借讀者僅為461人次,至次年6月,日最高讀者人數(shù)竟達400人次,1936年5月這時借書人數(shù)已超過10000人,借出圖書達20000冊次[3](314)。
隨著工作不斷開展,為了便于工人讀者閱讀,圖書館在滬東大連灣路、滬西周家橋兩工廠區(qū)設立分館,到館讀者依然絡繹不絕。為進一步傳播革命思想,蟻社曾計劃在全國建設圖書館網(wǎng),由于形勢所迫,最終只與天津一圖書館取得聯(lián)系。
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蟻社工作重點轉入抗日救亡運動中,部分成員轉入內地,在漢口后方醫(yī)院建立流通圖書館。1938年蟻社最終被當局查封,部分留滬社員加入益友社,成立益友社圖書館,亦有部分社友參加中華職業(yè)教育社等組織的圖書館。自此螞蟻圖書館停辦。
2.螞蟻圖書館的功能定位
2.1發(fā)揮圖書館在特殊時期的文化擔當精神,為廣大青年送來精神食糧。
蟻社給自己定的性質是依著時代的要求,從事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文化。要改變舊社會,實現(xiàn)新目標,文化教育應先行。當時,許多社會成員解決溫飽尚成問題,何況花錢購書讀書?為了讓更多無錢購書的青年有書可讀,蟻社毅然決定成立圖書館,并開無條件借閱之先河。這些經(jīng)過圖書館經(jīng)心挑選的圖書,很快贏得了廣大青年喜愛,螞蟻圖書館也成為廣大青年向往的文化陣地。
2.2使青年掌握閱讀技巧及讀書的意義。
螞蟻圖書館不僅為青年提供了大量圖書,還經(jīng)常舉辦各種報告會、讀書講座等。蟻社的《螞蟻月刊》常配合圖書館業(yè)務為青年讀書自學設專欄,其中在《談自修》一文中以孫中山、愛迪生為例闡述了自修的意義,如何選擇圖書,讀書的態(tài)度,為什么讀書等,這些系列活動讓青年懂得了讀書學習的方法,也明白了讀書的意義。
2.3傳播馬列主義理論等新文化、新思想,為社會造就一批優(yōu)秀青年革命者。
螞蟻圖書館館藏以進步書刊為主,以圖書館為陣地,宣傳馬列主義理論是螞蟻圖書館的重要特點。此外,圖書館還通過書目專門介紹革命書刊,其中有蔡和森的《社會時化史》,魯迅的《吶喊》,茅盾的《子夜》等。這些圖書猶如指明燈讓讀者明白了做人的方向,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影響許多青年從此走向了革命道路。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廣大社友與受圖書館影響青年立即組織起來開展救濟工作,積極為前方戰(zhàn)士募集寒衣、捐贈醫(yī)療器材等,為支援抗戰(zhàn)做出了貢獻。
3.螞蟻圖書館辦館模式及特點
3.1開辟無條件借閱模式。
螞蟻圖書館的創(chuàng)辦宗旨是“為偏于一隅和少數(shù)人享受的圖書館,開辟一條新的途徑,謀文化水準的提高和大眾智識的普及”[4](277)。它繼承上海通信圖書館辦館方針開辟無條件借閱的新模式。這種借閱模式第一打破了身份限制,任何人皆可到館借書。第二打破了金錢限制,借閱不收任何手續(xù)費用。第三打破了地域限制,非本地讀者通過通信方式即可實現(xiàn)遠程借還。這在當時的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如此簡單便利的借閱模式無疑與我國二十世紀初期圖書館講求門戶森嚴,入館手續(xù)名目繁多,以及以各種“鋪保”“押金”“保證金”等限制入館形成鮮明對比。一經(jīng)推出,即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歡迎。
此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對當時讀者群閱讀需求、經(jīng)濟條件、地域等的精準分析與判斷。在中國近代史上,上海是工業(yè)中心,也是金融貿易中心,同時擁有一支龐大的店職員隊伍。“七七事變”前,上海已有店職員27萬人,這些店職員共同特點是行業(yè)多、人員分散,對職業(yè)依附性較強且社會接觸面廣。雖有一定收入,但大多收入低微,雖具備一定文化程度,但職業(yè)競爭致使其有較強求知欲與上進心,尤其是大多青年店員、學徒等。蟻社社友中中下級店職員占了很大比例,對廣大店職員的這些特點早已耳熟能詳。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職業(yè)界的領導和組織,蟻社便是中國共產黨影響之下的重要店職員進步團體,早期任務即開展新文化運動。為廣大人民服務,通過有時代思想的進步書籍,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是他們創(chuàng)辦圖書館的崇高目標。
其次是當時中國各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不盡相同,圖書館的數(shù)量貧富不均,通信借閱方式的出現(xiàn)使得異地讀者尤其偏遠落后地區(qū)有志讀書者免費讀書成為可能。
螞蟻圖書館開館后的讀者量分析再次驗證了無條件借閱模式的切實可行。1934年8月該館曾對到館的675位讀者的職業(yè)進行過統(tǒng)計(見圖1),其中商人占到總數(shù)的近一半。從讀者的借區(qū)統(tǒng)計看(見圖2),上海之外讀者占到26%,甚至還有兩名外籍人士。陳獨秀稱贊:“借使窮鄉(xiāng)僻壤之土亦得享受借書之利益,此為國內圖書館所僅見,裨益文化,當非淺鮮。”[5](315)
3.2首個全部以捐贈圖書為讀者服務的圖書館。
據(jù)統(tǒng)計,螞蟻圖書館應是中國現(xiàn)代第一個全部以捐贈圖書開展借閱服務的圖書館。建館之初由于經(jīng)費有限,又實行無條件借閱,日常開支且捉襟見肘,更何況采購新書。開展服務離不開大量圖書,資料載螞蟻圖書館藏書主要依靠每年的征書運動支撐,而且征書運動的組織非常有創(chuàng)意。以下以第二次征書運動為例作簡要介紹。
為鼓勵社友積極征書,圖書館以組團競賽的方式將全體社友劃分為62個團,推舉熱心社友作團長,團員由各團長任意聘請,并規(guī)定每團征書的最低限度為40冊。在征書質量方面規(guī)定以征集讀者借閱率最高的社會科學和新文藝書籍,包括社會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教育學、哲學、文學及文藝作品為重點,并根據(jù)所征集圖書與既定重點特色圖書的關系度、價格予以量化的分數(shù)(見圖3)。
由于征書組織細致縝密、獎懲分明,第二次征書收到奇效。在近兩個月時間里共征集圖書4246冊,總分數(shù)達到8924分,超出計劃征集數(shù)量1500冊的1.83倍。更有趣的是在本次征書運動中連獎品也來自社友捐贈。圖書館組織者不但對征書優(yōu)秀團體及個人加以表彰,還在《螞蟻月刊》刊出予以宣傳。
征書運動的宣傳效應帶來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申報館等紛紛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著名學者曹聚仁曾捐書20冊。由于征書工作做得好,館藏圖書由最初的700余冊,很快增至20000余冊,為圖書館工作高效運轉提供了藏書支撐。
3.3巧用書目與反動勢力斗爭。
螞蟻圖書館的工作非一帆風順,由于大量宣傳馬列主義理論等新思想、新文化,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很快引起反動勢力的“關注”。為阻礙青年接受進步思想,他們扮作借書人,將這些書籍借去,偷偷將書中進步內容剪去,然后若無其事地將書歸還圖書館。針對此情況,圖書館不得不用較為隱蔽的方式與敵人展開巧妙周旋。為蒙蔽敵人,主動將部分反動書籍列入推薦書目,但在具體借閱工作中,工作人員對這些書作了特別“關注”,事先將這些書暗中做上記號,如有人借閱,即宣稱該書已借出,現(xiàn)無法借閱,巧妙地避開了這些反動書籍的傳播。
3.4圖書目錄組織彰顯馬列主義觀點。
由于收藏了大量思想性強的進步書籍,螞蟻圖書館在編制圖書目錄、排列圖書時采用了“S.T.T分類法”。這部由應修人主編的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觀點立類的分類法。它以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為主,以馬列主義的觀點創(chuàng)立了許多思想性強又有實用性的類目,深受社會各界尤其是文化界人士的歡迎。
4.螞蟻圖書館對當代圖書館工作的啟示
4.1無條件借閱模式與當代圖書館服務。
螞蟻圖書館無條件借閱模式的推出雖距今已有80余年,但其服務理念仍值得現(xiàn)代圖書館工作者學習和借鑒。此模式最大特點有三:一是可供借閱的圖書力度大,全部館藏圖書皆可借閱;二是無門檻;三是服務區(qū)域遠,服務的地區(qū)不止上海市內,就連國內偏遠省份,甚至海外人士也可通過通信實現(xiàn)遠程借閱。也有在借閱過程中發(fā)生丟失或逾期現(xiàn)象,但經(jīng)過社友努力,很快使這些現(xiàn)象成為極少數(shù)。
這一重大突破即使放到現(xiàn)在也值得大書特書。筆者認為更應該學習的應是其開放、包容、公平、共享的服務理念。圖書館建設是一個國家文化發(fā)展程度的標志之一。圖書館的價值體現(xiàn)在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中,文獻利用率、服務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圖書館能否跟上國家整體發(fā)展的重要參照,公平、公正、共享的服務理念可說是做好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的首要前提。反過來說,沒有這些服務理念就很難做好圖書館工作。
二十一世紀,仍有一些圖書館或糾結于藏與用的矛盾中;或存有狹隘的藏書觀念,唯恐鎮(zhèn)館之寶閱后有絲毫的閃失??偸切畔⒎罩袑訉釉O卡,或從開放時間上,或從復制方式上制造煩瑣手續(xù),阻礙藏書利用。這一點在古籍查閱方面尤其明顯。造成以上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圖書館管理人員缺乏開放、公平、共享的服務理念。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即實現(xiàn)公平共享,共享范圍不僅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方面,還包括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實現(xiàn)文化共享圖書館更是責無旁貸的首要任務。現(xiàn)代圖書館如何更好更快地實現(xiàn)文化共享,螞蟻圖書館無條件借閱模式是很好的借鑒。
4.2螞蟻精神依然為時代所需。
螞蟻圖書館之所以辦得有條不紊、風生水起,與蟻社人員追求倡導的螞蟻精神有很大關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愿意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發(fā)揚螞蟻壘山的精神,將自己的力量奉獻給社會事業(yè)。在工作中無論是領導社友還是一般社友講求團結一心、相互幫助,并建立了深厚友誼,這種團結奮進的工作氣氛造就了社友高度責任心、事業(yè)心,形成了我為人人,對工作高度熱愛的苦干精神。這就是社友們自以為豪的螞蟻精神,猶如強心針、助推劑讓螞蟻圖書館事業(yè)總能咬緊牙關、穩(wěn)步向前。曾有一位社友,也是蟻社發(fā)起人之一,臨終時對自己家務只字未提,放心不下的卻是他鐘愛的社務。圖書館建館之初,經(jīng)費緊張,沒有資金聘請工作人員,社友們就主動擔起圖書館值班任務,犧牲了大量業(yè)余時間,他們不但從不埋怨、叫苦,反而以此為樂、樂此不疲。在征書運動中一些社友為了讓眾多無錢購書的青年有書可讀,主動將自己家中的藏書捐贈給螞蟻圖書館,他們認為書放在家中,僅家人等少數(shù)人可讀,放在圖書館,可供全社會借閱??梢哉f“螞蟻圖書館的不斷發(fā)展,都是歷來服務社友心、血、力累積的結果”[6](13-18)。
螞蟻精神對于當今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依然受用。任何事業(yè)發(fā)展都離不開高度事業(yè)心、責任心,以及團結一致、吃苦耐勞的螞蟻精神。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圖書館館舍面積、藏書數(shù)量、技術設備、館員學歷已有大幅提升,但有的圖書館工作成效依然缺乏質的提高,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缺乏螞蟻精神??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最重要的是熱愛本職工作,有敬業(yè)精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要干一行,愛一行,用奉獻精神、吃苦精神和執(zhí)著精神實現(xiàn)理想目標。不能只想著利益與索求,至少要在其位謀其政,不能這山看著那山高,見異思遷,干一行,厭一行。同時給圖書館管理者提出要求,管理者要制定出愛崗敬業(yè)的激勵機制,鼓勵館員堅定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思想,把愛崗敬業(yè)作為提高個人素質,實現(xiàn)自我價值,完成人格升華的首要途徑。在干部選拔任用、職稱晉升方面以愛崗敬業(yè)的評價作為首要前提,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傊?,以完備的激勵獎懲制度,激發(fā)館員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最終讓每一位館員全身心地無怨無悔地投入本職工作中。
4.3征書運動與當代圖書征集。
前文所述螞蟻圖書館發(fā)動蟻社全體社友,組團征書的方式亦很值得推薦。這種征書方式的成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首先是規(guī)模大,舉全社社友之力;其次是領導重視,蟻社發(fā)起人之一沙千里、許德良等都在征書團中,分別任團長;最后是分團競賽、獎懲分明機制的設立致使征書積極性大增。
征集捐贈圖書是圖書館補充館藏的重要工作。當代圖書館征集捐贈圖書,最常用的辦法是采用征集函方式征集:或將征集函刊登于媒體或直接將函發(fā)往相關單位進行征集,方式雖簡單,效果卻一般。不妨借鑒螞蟻圖書館的征書方式,舉全館之力,以分組競賽方式進行圖書征集,相信定會大有收獲。
5.結語
螞蟻圖書館雖僅舉辦五年,但在中國現(xiàn)代圖書館史留下了重要一筆。它是中國現(xiàn)代繼上海通信圖書館后又一個主動為無產階級,為廣大低收入人民服務的圖書館,是國內首個推出無條件借閱模式的圖書館。其推出的進步圖書不僅傳播了先進文化先進思想,更重要的是影響眾多青年從此走向了革命道路。這段歷史雖距今已有80余年,但現(xiàn)在讀來仍感覺熠熠生輝、閃閃放光。其倡導的螞蟻精神,推出的無條件借閱模式等,值得當今圖書館人借鑒。
參考文獻:
[1]周天度,孫彩霞.救國會史料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86:1014.
[2]《上海圖書館事業(yè)志》編纂委員會.上海圖書館事業(yè)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3]來新夏等.中國近代圖書事業(yè)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
[5]王酉梅.中國圖書館發(fā)展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6]柴.劇團的兄弟:螞蟻圖書館[J].螞蟻月刊,1935(25—26).
[7]螞蟻圖書館.第二次征書運動總報告[J].螞蟻月刊,1934(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