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牛津英漢雙解商務(wù)英語詞典》等工具書,分析漢英交際中“告訴”類動詞,研究其語義成分和詞化模式,旨在探究漢英交際中“告訴”類動詞的語義核心、語義成分和詞化模式。
關(guān)鍵詞:“告訴”;語義成分;詞化模式
作者簡介:劉舒燕(1996-),女,漢族,四川省會東縣人,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專業(yè)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語法詞匯。
[中圖分類號]:H0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6--02
一、引言
目前針對“漢英對比”的研究主要圍繞對外漢語教學(xué)、雙語翻譯、雙語文化或是漢英中某類詞性做對比,較少學(xué)者圍繞英漢的句法結(jié)構(gòu)或語義成分展開。《Grammar in Everday Talk:Building responsive actions》提到,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對話大致分布在四個序列里,在告知序列中,我們往往采取告知他人的方式傳遞某種信息,這種方式會直接或間接地利用詞語表達或是通過語境得知。本文選擇將詞語表達作為研究對象,值得一提的是,在漢英表達中,表示“告訴”義的詞語有“布告”、“advice”等,這些詞在表達“告訴”義時是名詞形式,多指書面的告知信息,因此不納入研究范圍;此外“通告”這種既可以用作名詞意義的告訴,也可以表示普遍的通知的動詞義,本文僅選擇含有動詞意義的詞語。綜上,本文將整理漢語和英語中關(guān)于“告訴”類的動詞,并從語義成分角度分析詞化模式,以便推進漢英語言交流。
二、詞化模式
關(guān)于詞化模式的研究,不同學(xué)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國外學(xué)者Leech(1977)把詞化視為“將某些語義成分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并能運用于句法之中”;Baucer(1983)提出詞化的五種類型:音系、形態(tài)、語義、句法和混合,但沒有給出明確的界定定義;Traugott和Hopper(1993)把詞化看作詞項演變和詞項形成的過程。國內(nèi)學(xué)者嚴(yán)辰松(1998)認為詞化是使用語言的各類形式表達語義的一種過程;王文斌、周慈波 (2004)認為,詞化是指原屬于橫組合關(guān)系的詞語自由配列成為一個固化的、在句法上具有獨立詞位功能的詞匯的過程;羅思明(2007)在分析英漢“緩步”類動詞的詞化模式中提出,詞化即語義成分整合成詞的過程及其結(jié)果。根據(jù)Talmy理論,當(dāng)若干個動詞擁有核心語義,它們所擁有的其他語義成分也會發(fā)生相應(yīng)的變化,他將運動動詞分為三類模式: (1)運動+路徑;(2)運動+方式/原因;(3)運動+主體。羅思明(2007)補充了“運動+方式/原因+X”的詞化模式,其中X為不同詞語之間的一個可選性語義區(qū)別成分,既可以是隱形的,也可以是顯性的。本文擬借鑒羅思明的詞化模式分析漢英“告訴”類動詞,以此來分析其共性和個性的差異。
三、漢英“告訴”類詞語的分布及語義成分
在漢英的日常表達中,“告訴”類詞的基本語義是說話者試圖讓聽話者了解、知道某件事情的行為,關(guān)于這一類動詞的表述也是不盡相同的。查找《現(xiàn)代漢語詞典》、《牛津英漢雙解商務(wù)英語詞典》等工具書,我們發(fā)現(xiàn),在漢語里表達“告訴”類的動詞大約有23個,在英語中有13個。
(一)英語“告訴”類動詞的語義成分分析
英語中表示“告訴”意義的動詞都共享了一個核心語義“tell”,這一語義成分也決定了它們同屬一個語義場。但這些詞在外圍語義以及句法功能上卻存有一定的差異。參照《牛津英漢雙解商務(wù)英語詞典》(2000)、《新牛津英語詞典》(2001)中的釋義,將這些表示“告訴”類動詞進行對比分析,語義成分分析結(jié)果如下(排序以首字母為序):
announce:告訴+公開+正式;circularize:告訴+方式(發(fā)放問題)+目的;declare:告訴+正式+堅決;inform:告訴+正式;impart:告訴+給予;message:告訴+形式(郵件、短信);notify:告訴+正式;proclaim:告訴+公開+正式;pronounce:告訴+公開+正式;publish:告訴+公開+正式;report:告訴+形式(匯總);tell:告訴+正式/非正式;warn:告訴+警惕。
在英語交際中,表示“告訴”類動詞的語義成分大都是核心意義“tell”+外圍語義,有不同的句法功能。從外圍語義看,這些詞可分為兩類,即表示正式場合所運用的“告訴”和非正式場合所用的“告訴”。前者主要有announce、notify、pronounce,publish,后者包括announce、declare、inform、impart、message、proclaim、report、tell、warn。在這兩類詞中,announce由于多義性,可以同時運用于兩種場合。除了使用場合,還有其他的區(qū)別。比如,是否強調(diào)公開告訴的狀態(tài),如announce,proclaim,pronounce,publish要求公開表達。還有個別詞語強調(diào)告訴的方式:circularize是用傳單或問卷等方式發(fā)布的通知或公布;message是用短信或郵件等形式進行通知;report則要求告知者根據(jù)自己已知的、所匯總的資料進行報告。
(二)漢語“告訴”類動詞的語義成分分析
參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漢語大詞典》,在中文里,表達“告訴”類的動詞大約有23個。其語義成分如下所示:
告訴:告訴+正式/非正式;告知:告訴+目的;告誡:告訴+等級+情感;告稟:告訴+等級+古代;昭告:告訴+程度;通告:告訴+程度;函告:告訴+方式;電告:告訴+方式;策告:告訴+方式;報告:告訴+正式+對象;宣告:告訴+場合;轉(zhuǎn)告:告訴+方式+參與者;警告:告訴+目的;泣告:告訴+情感;訴告:告訴+內(nèi)容;申告:告訴+方式;稟告:告訴+等級;傳告:告訴+方式+參與者;奉告:告訴+情感;通知:告訴+場合;公告:告訴+公開+對象;公布:告訴+公開+場合;宣布:告訴+對象。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漢語中,表示“告訴”類的詞語可以從多個角度分類,比如是否強調(diào)被告訴者的狀態(tài)。有些“告訴”在某些情境下屬于自我講述型,意在表達自我情緒和想法,而不是一定要讓對方清楚了解到被告知的內(nèi)容,如:告訴;有的強調(diào)說話者想要傳達的內(nèi)容:宣布。相反,有些詞語釋義明確要求告訴的程度需要達到普遍都了解,比如:通告、昭告。有些詞語強調(diào)“告訴”的方式,如函告,電告。有些突出了告訴者的情感,強調(diào)了說話人的主觀意愿,比如告誡,泣告和奉告,分別表示告訴者擔(dān)憂、悲傷和不愿意的情感態(tài)度。此外還有些詞語的外圍語義表現(xiàn)了說話者與受話者之間的等級關(guān)系:告誡、告稟,稟告。
四、漢英“告訴”類詞語的詞化模式
前文提到羅思明在研究詞語的詞化模式時,提出了新的模式,認為在表示運動類動詞時,其模式可以擴展為“運動+方式/原因+X”語義模式進行檢驗。分析完漢語和英語中“告訴”類類詞語的語義成分后,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在表達“告訴”類時所采用的詞語更多,并且擁有的區(qū)別意義也更多。兩種語言之間并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比如漢語中有“泣告”,在英語表達中只能采用短語翻譯這個詞語。在英語里,這些表示“告訴”類且使用頻率高的詞語,不僅局限于“告訴”的意義,如publish,還有不相關(guān)的其他高頻意義,表示“出版”。而漢語大部分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語都有且僅有一個核心意義,如“宣布”,只表示向聽眾宣讀某個決定、信息。在表示“告訴”類時,漢語中雙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并且需要添加其他的語義成分來實現(xiàn),如添加副詞等。從結(jié)構(gòu)上看,漢語中的詞語多數(shù)是偏正式,是“動詞語素+動詞語素”,或“副詞/形容詞語素+動詞語素”,比如泣告,昭告。其意義構(gòu)成也多是由程度/原因/方式等義素+動詞“告訴”義組合而成,而英語的構(gòu)詞之間關(guān)聯(lián)較少。但漢英中的詞語都有一個共享的語義成分,即“tell”和“告訴”。此外,英語中表“告訴”類的詞語可歸納出“告訴+場合+X”的詞化模式,其中場合指的是談話內(nèi)容的場合是否具有正式性。“X”則是外圍語義中附加的個性成分,如warn加入了說話者的個人情感態(tài)度,表示警惕他人的目的和想法,message加入了告訴方式的限制,需要有書信等手段進行。雖然漢語的詞化模式較為復(fù)雜,可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但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中表示“告訴”類的詞語,也含有一個共同的模式:即“告訴+方式+X”。方式指“告訴”這一活動需要借助的手段,如書信,電子郵件等,也指不同的使用場合或其他受限因素而促成的不同言語狀態(tài)。比如正式體的“告訴”,還有公開式的“告訴”。此外“X”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目的:告知,昭告;(2)對象:報告,公告;(3)情感態(tài)度:警告,泣告。
五、小結(jié)
本文對漢英中的“告訴”類詞語的語義成分及詞化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有以下幾點發(fā)現(xiàn):(1)核心語義決定了詞語的語義場歸屬,外圍語義承擔(dān)了區(qū)分作用,代表了同類詞語的獨特性。(2)漢英的動詞詞化模式可以以核心語義+外圍語義“X”發(fā)展構(gòu)成,“X”擁有許多可能性成分。(3)漢英表“告訴”類的詞語在語義成分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的差異,在雙語翻譯中,許多詞語需要拓展翻譯,詞化模式的探究上,漢語中的X成分更為豐富。
參考文獻:
[1]嚴(yán)辰松.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英漢比較研究[J].解放軍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8 (6).
[2]王文斌,周慈波.英漢“看”類動詞的語義及詞化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4,(1):412-419.
[3]羅思明.英漢“緩步”類動詞的語義成分及詞化模式分析[J].外語研究,2007,(1):12-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