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祥 諸葛琳
摘 要:在全民掀起學習書法熱潮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大力提倡在學校開展書法教學活動,在高中美術教學也增加了書法選修課程。書法選修課的教學在提高書法技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美育作用。書法教學中的美育主要體現(xiàn)在培育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通過對金文中尚意書風的代表之作《散氏盤》銘文的鑒賞,運用擺、畫、拖、比等鑒賞方法,感受及體驗章法、字法、筆法、意境等方面的美感,體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從而提升高中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鑒賞 教學 審美情趣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的發(fā)布,書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高中美術教學中也專門開設了書法選修課程,課程的開設并不是要培養(yǎng)出什么書法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略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悟書法中獨特的審美情趣,書法技法學習應該放在第二位。同時,審美情趣的提升能讓學生更加喜愛書法,更好地促進書法技能的提高。因此在書法教學活動中,學生對書法作品的鑒賞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書法作品一直都有“平正”與“奇正”的兩種書風,“平正”固然端莊典雅,但從藝術欣賞的角度說,“奇正”則更加耐人尋味。二者代表了不同的審美取向,本身并不應該有高下之分,可是現(xiàn)在的高中生從出生開始大量接觸的都是端端正正的印刷體,對書法的整體認識較為匱乏,同時大部分學生對篆書的接觸和了解,以小篆為多,整體多對稱、工整、有序,認為只有平正的才是美的。為了讓已有較強理解、判斷能力的高中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書法之豐富內涵,感受書法之美,打破高中生以往對書法美的固有印象,筆者特別選取了大篆中有著獨特風貌的《散氏盤》銘文(見圖一)作為鑒賞對象。
《散氏盤》這件青銅器制作于周厲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其銘文用筆恣肆放逸,線條深厚蒼茫,結構形方勢圓,信筆所至,漫不經心,奇姿迭出,不拘俗套,是學習書法的優(yōu)質范本。通過學習可以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在審美實踐中逐步增強辨別美與丑的能力。
在鑒賞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jù)高中學生已有較強的動手和分析能力的特點,安排分組學習,設計整體——局部——整體,以動手為主的鑒賞教學活動。運用擺、畫、拖、比等方法來鑒賞《散氏盤》銘文的章法、字法、筆法、意境等方面的美。具體呈現(xiàn)如下:
一、擺一擺,品章法美
《散氏盤》銘文拓片呈方形,整體上看,氣勢宏大,意態(tài)飛揚,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形成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梢宰寣W生擺一擺單字感受章法美。
1.一擺,跟著感覺走
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隨意地擺一擺《散氏盤》銘文單字復印件,或縱或橫,或方或圓,體驗如何擺放比較舒服、比較美。由于金文字相對難認識,學生關注點反而在章法本身。
2.二擺,瞧瞧原作去
讓學生細致觀察《散氏盤》銘文(見圖二),在行與行之間用線連一連,單字圈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各個字左右奔突,大小、粗細、攲正變化極其豐富,但還是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當中。再讓學生細看,字與字間有格子線,所以讓人感覺縱橫有序,字距行距適度,富于變化卻又統(tǒng)一。
3.三擺,帶著方法來
讓學生再來擺一擺,把單字擺成一列,無需考慮字的前后順序,體驗這種亂中有序的感覺。最后進一步分析,其章法美還體現(xiàn)在作品空間的分行布白、虛實結合,如以疏為虛、以密為實、以白為虛、以黑為實等等,以疏破密、以大托小、以離就合、虛實相生、疏密相用,最終達到平衡與和諧。
二、 畫一畫,品字法美
《散氏盤》銘文的字法可以說在篆書中是最為豐富的,結字變化多端,有人把他稱之為“金文中的草書”,讓學生體會書法的動態(tài)美,可作為重點來學習。
1.一畫外輪廓
引導學生畫一畫單字的外輪廓,不難發(fā)現(xiàn)《散氏盤》銘文以方和長方形為主,如 “宮”“封”“用”等,也有圓形的,如 “道”“襄”“南”等(見圖三)。但以往都說它的結字取“橫”勢,其實是相對其他金文和小篆而言的。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
還有許多字隨形就勢,一任自然,甚至一字多面,如全篇8個“散”字各不相同,或大或小、或長或扁、或莊重、或險絕,字字匠心,處處經營,可以說是千變萬化,耐人尋味(見圖四)。
2.二畫中軸線
引導學生畫一畫單字的中軸線,不難發(fā)現(xiàn)《散氏盤》銘文的結字多取斜勢,左高右低、上下錯位、儀態(tài)萬方、自然生動,大多有一種向左上方飛升的動感。如“墻”“實”“湶”“沽”等(見圖五)。如吳法乾先生所說:“扁圓的字形,無一字不款側,而字間呼應,隨勢生發(fā),又無一字不穩(wěn)妥。造型奇姿百出,妙趣橫生,令人目不暇接。如一群活潑可愛的頑童,歡騰雀躍,呼之欲出。”
3.三畫留白
讓學生畫一畫字內的留白部分,發(fā)現(xiàn)《散氏盤》銘文的結字疏密對比強烈,正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見圖六)。
三、拖一拖,品線條美
書法用筆特別強調立體感、力量感、節(jié)奏感的體現(xiàn)。清末康有為說:“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潔,加之姿態(tài)奇逸,可謂美矣?!?/p>
篆書相比行草、楷書,筆法相對更簡單,主要以中鋒線條為主,這樣寫出來的線條圓勁挺拔,質感較好,能呈現(xiàn)出較好的立體感?!渡⑹媳P》銘文更是筆法精美,渾勁圓潤,獨樹一幟。
為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就地取材,選用拖把拖地感受用筆線條的立體感、力量感、節(jié)奏感。
1.一拖逆與順
先分小組體驗拖把拖地時,立與倒、推與拉(見圖七)對地面所施加力度的差異,感受用筆中頂紙逆行的力量感。古人認為:“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從而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把筆立起,頂著紙來書寫。
2.二拖疾與澀
再讓學生體驗拖地的速度感,快與慢、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所呈現(xiàn)出不同的節(jié)奏感。感受《散氏盤》銘文線條屬于一種日常簡率書寫之法,筆意上既有粗放野逸的意蘊,線條婉轉飛動中多見率意自然。
3.三拖順與絞
最后讓學生把拖把頭擰一下,似絞成辮子,再嘗試拖地,感受會有什么不同(見圖八)。通過絞鋒可以表現(xiàn)出《散氏盤》銘文很強的“澆鑄”感和濃重的“金石味”。
經過一番體驗之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感覺用剛柔相濟的兼毫來練習線條,并臨摹寫之前排布好的那一行《散氏盤》銘文。書寫時,需要提示學生注意結合之前學習的字法與章法。
四、比一比,品意境美
通過以上章法、字法、筆法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到《散氏盤》銘文展現(xiàn)出自由奔放、隨意率性、樸素自然的特征,給人以樸茂而空靈的意境美。
1.一比原作
將一條條學生自己重新擺布臨寫的作品,在黑板上進行拼合,與原作做一個對比,加深對《散氏盤》銘文的質樸天趣的風韻和漫漶殘泐的金石氣息印象,其筆墨渾厚蒼茫,以及通篇古茂雄秀、大氣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一種“亂頭粗服”的風格。
2.二比書家臨創(chuàng)
散氏盤自出土以來倍受書法家的青睞,晚清吳大澂、吳昌碩、朱復戡、鄧散木等書法大家都曾對《散氏盤》用過功夫(見圖九)。將學生作品、原作與不同的書法家臨摹和創(chuàng)造的作品比一比,感受書家用筆上參以行草的筆意加快運筆的節(jié)奏,在字形上也可進行適度的夸張變形,在墨色上可加以變化,再現(xiàn)作者的個性與激情。
綜上所述,讓高中生對《散氏盤》銘文進行鑒賞,運用擺、畫、拖、比等直觀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初步感受《散氏盤》銘文的審美價值。通過書法鑒賞教學提高了高中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開闊視野、陶怡情操,有效培養(yǎng)高中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散氏盤虢季子白盤銘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2
[2]陳振濂.書法美學[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3
[3]邱正中.筆法與章法[M].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9
(龍游縣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衢州)
(龍游縣橫山中學 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