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繼新 李秀玲 寧麗新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思政部,河北 秦皇島 066004)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總要求,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方向,并指出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由此可見,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習總書記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政治要強”是思政課的鮮明特色,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首位要求[1]。當今中國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新時代,面對社會的急速變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及自身的政治修養(yǎng)也在發(fā)生強烈的變化。
1.經濟高速發(fā)展間接導致高校思政課教師政治修養(yǎng)參差不齊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 30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4 644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228元,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 853元。另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滄桑巨變七十載民族復興鑄輝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顯示,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 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根據此數據,前瞻網對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2018上半年居民收入情況做了比較,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zhèn)、農村居民收入差異依然較大。在差距最大的省份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10倍。即使在同一地區(qū)由于擁有資源(職業(yè)、能力、受教育程度、思想觀念等)不同,人們收入也存在貧富的差距。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社會意識反應社會存在,被社會存在所決定的同時,還具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fā)展規(guī)律,受社會存在及社會意識諸因素相互間的影響,其發(fā)展與社會存在的發(fā)展并不總是保持著一致和平衡。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如此巨大的經濟發(fā)展成就,我國人民總體的社會意識已經有了巨大進步,人們普遍的社會意識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受市場經濟、拜物教等因素影響和沖擊,人們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或者說政治文明的程度也存在明顯滯后于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情況。在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很長一個時期,媒體、網絡宣傳都以GDP的速度和數量作為衡量領導人政績的標尺,社會也以賺錢的多少作為衡量人們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尺度。在這樣環(huán)境下,思政課教師隊伍出現迷茫、困惑,怠于自身政治修養(yǎng)的提升現象也就難以避免。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促進各行各業(yè)效益提高。 2017年9月15日,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17年本)》,要求各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與在校生學生人數比,不低于1:350,應按照這個比例設置專職思政課教師的數量。根據這個要求高校應有思政課教師90 285人,而實際約有60 000余人,缺口高達1/3。而目前高校思政課面臨的困境很突出,思政課教師數量的嚴重不足,導致的結果不堪設想。
由于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缺失,現有思政課教師不得不承擔起超負荷的教學工作量,很多高校也不得不采取百人以上合班上課的形式。不僅嚴重損害了教師的身體健康,而且思政課教師也因為大量時間疲于教學,從事科研和理論學習的時間減少。隨著最近幾年國家對思政課的重視,各高校也不斷鼓勵思政課教師進修學習,提高自身政治修養(yǎng)和理論水平。但繁重的授課任務還是讓很多思政課教師選擇堅守崗位放棄學習的機會。為緩解專職思政課教師的不足,部分高校也采取了聘請兼職教師的情況,這部分兼職教師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專職思政課教師的壓力,但也帶來一定問題。由于兼職教師很大部分本科是非思政專業(yè)畢業(yè),盡管其本人從事與大學生思想相關的工作,但由于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在理論和政治修養(yǎng)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參差不齊情況。同時,在授課過程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2.出現“思想雙重性”思政課教師群體代表
長期受經濟主導因素影響,有些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方面出現了懈怠,部分高校出現思政教育的“思想雙重性”問題,重形式輕實效。有些思政課教師只在表面學習黨的先進方向和指導方針,卻不真正重視政治素質和自身黨性的培養(yǎng),嘴上大喊思政課重要、要重視思政課,但其實內心并不重視,“應付之風”尤為嚴重,表里不一。這一問題的出現,既妨礙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落實,又有礙高校管理者、教師及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提升。
第一,有些高校領導的政治修養(yǎng)不高或對政治理論重視不夠。由于現階段高校的排名和發(fā)展水平是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的,缺少對高校管理人員和教職人員自身政治修養(yǎng)的考評,在修養(yǎng)上一些領導言語不當、思想作風散漫等,不注重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的思想政治理論建設,對政治理論學習認為僅是思政課教師承擔的任務,對各專業(yè)學院領導及教師的政治學習監(jiān)督不嚴,甚至對政治理論學習采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另外,很多高校領導由行政或者專業(yè)技術崗位選拔而來,由于沒有從事思政課教學活動實際經驗,也沒有接受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專業(yè)學習,在政治修養(yǎng)和政治理論水平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在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學習和宣傳方面存在搞花架子、形式主義問題,作為領導在政治修養(yǎng)上不能更好地起到帶頭和引領作用。在專業(yè)學院領導中,也存在大多數偏重于學生就業(yè)率,只關注專業(yè)課學習,不重視自身和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甚至在平時的言論中不自覺輕視思政課作用的言行。
第二,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修養(yǎng)不高。由于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嚴重不足,各類兼職教師進入思政系列,思政課教師門檻的降低,加之政治理論修養(yǎng)考核相對不充分,影響了教師自身政治理論學習。即使在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中,也存在對思政課性質認識不到位情況,把思政課等同于一般課程,把完成教學任務作為思政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忽視思政課的政治性質及所承擔的政治任務。
3.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地位有待于提高
根據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社會人員的流動和從業(yè)選擇,由區(qū)域經濟與社會主流導向(大多數人的行為、思想輿論、政策等)決定。社會人員流動和職業(yè)選擇趨向于向經濟發(fā)展快速和社會主流導向方向發(fā)展。從現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期,但我國主流社會導向還未能完成從經濟導向向思想導向的過渡。這就使當下人們選擇職業(yè)時更多考慮物質要素如行業(yè)的薪資待遇、未來的社會地位等。在2005—2015年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相對薪資低、社會地位又不高的哲學、馬列相關學科和思政課教師一直是社會上人們謹慎選擇的學科和職業(yè)。雖然同等職稱的高校教職人員的直接收入差距只隨區(qū)域和所在高校的發(fā)展水平波動,但經濟類和計算機類等應用學科教職人員的間接收入是基礎學科尤其是思政教師20—50倍。
由于高校教師內部不同專業(yè)收入的差別,從事思政課教學的教師收入普遍偏低。在這種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待遇卻沒有跟上經濟發(fā)展的步伐,致使思政課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于其他行業(yè),最終導致大量人才在選擇專業(yè)和選擇就業(yè)時,遠離了高校思政課教師這個職位。長期受市場經濟影響,又導致高校重專業(yè)輕理論尤其是輕視政治理論教學,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部分高校雖然對思政課及思政課教師重視口號喊得響亮,但事實上思政課教師社會地位在學校地位過低,話語權不足。一部分思政教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找不到奮斗的前進方向從而遠離堅守的高校思政教育隊伍。教師隊伍也出現另尋出路,不以教學為事業(yè)的個例。這些狀況的存在必然會導致高校思政課教師數量的嚴重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大學的鮮明特色、高校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1.思政課教師首先政治要強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講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讓廣大學生在“拔節(jié)孕穗期”茁壯成長。首先,要求思政教師政治要強,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其次,要重視思政教師隊伍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政治修養(yǎng),要定期定時地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思政課教師要清楚自己是為黨工作的,是服務人民的,是惠及學生的。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政治表現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也是學生評價課程好壞的最重要依據?!疤依畈谎裕伦猿甚?。”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堅信,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守,對國家和民族的摯愛,才能為學生樹立起有信仰、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榜樣。
2.解決好高校中思政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
新時代高校思政教師無論在國家建設或是高校教育中,都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高校思政教師是黨和國家政治建設的最前線,擔負著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高校教師數量不足這一問題,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成為哲學與社會科學的優(yōu)勢學科,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引領,相關學科為補充,有效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學科體系。根據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yǎng)規(guī)劃(2019—2023年)》要求,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努力培養(yǎng)造就數十名國內有廣泛影響的思政課名師大家、數百名思政課教學領軍人才、數萬名思政課教學骨干,推動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更平衡更充分發(fā)展,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切實辦好新時代高校思政課[2]。
在高校內部,充分保障現有思政教師的待遇水平,改善教師數量不足帶來的任務量加大,但收入不變而導致的思政教師缺乏上課積極性和政治熱情的情況。要完善校內思政課教師的考核機制,充分認識思政課教師所承擔課程的特殊性,認真傾聽廣大思政課教師的建議和意見,合理制定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管理體制、教學保障機制、考核評價機制、表彰激勵機制等。營造真正讓思政課教師“樂為、敢為、有為”的校園氛圍。
3.思政課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
外部環(huán)境和時代特征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大背景,教師要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善于根據時代的特點對教學內容作出調整,不斷審視教育內容對現實問題的映射、解釋和回答,增強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穿透力、現實回應力。如近期的香港問題,結合史實分析講解,讓學生用理智清醒的頭腦理解和分析問題。目前,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已有22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香港的高校思政課教育存在很大問題,導致部分在校大學生參與到暴亂之中,對自己的祖國沒有親切感,對“一國兩制”沒有認同感。這種形勢也給內地的高校思政課教育敲響了警鐘,對大學生的政治素質的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而這其中思政課教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在海外,總有一些國家對我國用心不純,打著所謂民主、自由的幌子,干著不可告人的勾當,妄圖使我國改變顏色,把這一切的希望也寄托到了我國年輕大學生的身上。通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逐漸淡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情感。
基于以上國內外形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提升大學生政治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因此,身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對思政課教育及其重要。思政課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修養(yǎng),增強政治情懷,拓展視野,創(chuàng)新思維,嚴格自律,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思政課教師,成為一名真正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