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代白須白發(fā)主題詩歌論析

        2020-01-19 11:53:41龐明啟
        關鍵詞:文淵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

        龐明啟

        (中山大學 中文系, 廣東 廣州 510275)

        須發(fā)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很早就有的重要意象,富有多重的象征意義,并經(jīng)常與生命體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曰:“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1)周振甫譯注:《詩經(jīng)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91頁。言思念征夫使得發(fā)型散亂,無心整理。東漢王逸《九思》其四《憫上》曰:“須發(fā)苧悴兮顠鬢白,思靈澤兮一膏沐?!?2)黃靈庚疏證:《楚辭章句疏證》,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2898頁。言飄零憔悴使得頭發(fā)變亂變白,希望君王降臨膏沐般的恩澤。早在晉代,左思就作有著名的《白發(fā)賦》,采用寓言的手法,借作者與白發(fā)的對話抒發(fā)“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枯”及“昔臨玉顏,今從飛蓬。發(fā)膚至昵,尚不克終”的悲慨。(3)馬積高:《歷代詞賦總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第1冊,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4年,第744-745頁。不過真正以須發(fā)為主要對象進行題詠的詩歌,一直到唐代才出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詩中美麗的鬢發(fā)往往屬于妙齡女子,而對于男子尤其是詩人自身而言,著墨最多的則是枯槁的白須白發(fā)。

        唐代有不少《白頭吟》,為樂府舊題,主要寫愛情與相思,并沒有多少關于白發(fā)的內(nèi)容,不屬于白發(fā)主題詩,不過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比較特殊。它突破了傳統(tǒng)《白頭吟》中歌頌女子為愛情白頭的模式,代之以普適性的紅顏易老、青春難憑的悲哀。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四、其十五及《覽鏡書懷》《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諸詩皆圍繞白發(fā)而寫,“白發(fā)”同時也是李白筆下頻繁出現(xiàn)的意象,形態(tài)多樣,感情熾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其他唐代著名詩人如岑參、張九齡、韋應物、李益、盧綸、白居易、元稹、權德輿、呂溫、齊己、杜荀鶴等人皆有題詠白發(fā)的詩歌,其中以白居易最為突出。日本學者埋田重夫認為“在一般的中國古典詩歌中,‘白發(fā)’成為了較為普遍的詩歌題材之一,但白居易卻在量和質(zhì)的兩個方面,均壓倒性地超過了其他詩人的詩歌用例”(4)[日]增野弘幸等:《白居易白發(fā)詩歌表現(xiàn)考》,李寅生譯:《日本學者論中國古典文學·村山吉廣教授古稀紀念集》,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第233頁。,“必須確認的要點是白居易使用的與白發(fā)有關的詞匯達到了令人吃驚的豐富”(5)[日]增野弘幸等:《白居易白發(fā)詩歌表現(xiàn)考》,李寅生譯:《日本學者論中國古典文學·村山吉廣教授古稀紀念集》,第237頁。。相應的,白居易的白發(fā)專題詩數(shù)量也大大超過前人,據(jù)筆者初步統(tǒng)計,達十四首之多。這些作品描摹生動、趣味盎然,富于情境性與動作性,成為作者大量的詠老詩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白居易對宋詩影響巨大,是公認的開啟宋調(diào)的唐代大詩人之一。白體詩作為“宋初三體”之一,終兩宋之世效慕者不絕。宋人還以白居易為生活偶像,通過模仿他的洛陽九老會開啟了源遠流長的怡老會傳統(tǒng)。宋代大量涌現(xiàn)出來的詠老詩、閑退詩亦不能不受到白詩啟迪,其中顯而易見的例證之一便是專門題詠白發(fā)白須的作品數(shù)量劇增。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詩莊詞媚的功能分化,除了少量的傳統(tǒng)題材如宮詞、樂府之外,宋詩中描寫女子鬢發(fā)的作品并不多見,更無專門題詠,而且這些意象常常被虛化,用來比擬山水??梢哉f,只要是以鬢發(fā)或髭須為主題的詩歌,所寫幾乎為清一色的男子的白須白發(fā)。在這類作品中,對須發(fā)的形色及其變化的描寫更加生動細膩,對詩人們面對白發(fā)白須的種種舉動與態(tài)度的呈現(xiàn)更加豐富多彩,其中灌注著生命的焦慮及作為緩解之道的慰藉思想、戲謔色彩。宋初詩僧釋智圓《白發(fā)》一詩最有代表性,曰:“華發(fā)如春卉,森森易滿頭。栽培全仗老,澆灌半憑愁。世態(tài)誰能避,仙方莫漫求?;赜^短折者,欲見更無由?!?6)傅璇琮等:《全宋詩》,第3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1998年,第1548頁。本文所研究的宋詩范圍以《全宋詩》所錄為準,其中宋遺民詩人皆以宋人目之。有形象也有理致,有憂愁也有戲謔,道盡了個中三昧。

        一、“華發(fā)如春卉,森森易滿頭”:寫實傾向

        宋人對須發(fā)的描寫并非僅僅停留在寫意的層面上,而是在真實場景中展開具體的細節(jié)和豐富的動作,再交織以種種思想與感情的跌宕,反映了當時普遍的社會審美風尚。作為先驅(qū),白居易在這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不俗的藝術成就,踵武賡續(xù)的宋人則以群體的力量將這種寫實藝術繼續(xù)推進。

        首先,宋人非常生動的描寫了須發(fā)逐漸變白乃至脫落的動態(tài)過程。如呂陶《感白發(fā)》詩曰:

        少年事辛勤,老大涉憂患。撫時感零落,發(fā)白亦已慣。每思初白時,黑者尚千萬。晨梳滿一握,中有素絲間。及其白已甚,色勢頗滋蔓。種種漸無幾,星星忽大半。常情惡衰颯,不欲姿容變。持鑷屢剪摘,煮藥勤點換。(7)[宋]呂陶:《凈德集》卷三五,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20頁。

        用撫今追昔的手法,將發(fā)絲由初白到全白、白發(fā)由少到多以致引起詩人極大恐慌的過程展現(xiàn)得如在目前。李綱《摘鬢間白發(fā)有感》敘述手法與呂陶類似,而在細部描摹上更有飽和度,全詩曰:

        吾生足憂患,未老頭已白。鬢間垂素絲,攬鏡聊一摘。星星去雖欣,種種鮮還慼。頗愁日增多,盡拔復何益。追思少年時,綠發(fā)光且澤。森然茂云松,豈謂少堪惜。自從多病后,脫落露廣額。蒲柳姿易衰,日與風霜迫。蕭蕭不勝梳,擾擾僅盈搦。安能上指冠,??执祲檸?。年來涉艱虞,更復非夙昔。奔馳動萬里,漂泊繼三謫。從橫蹈危機,侈哆困煩嘖。交游莫援手,仇怨惟下石。素標宜滿頭,斑鬢未為逼。何年運河車,泝補泥丸宅。華顛復變鬒,去作煙霞客。憔悴楚江濱,歲晚將何獲。(8)[宋]李綱:《李綱全集》卷二二,上冊,長沙:岳麓書社,2004年,第289頁。

        將發(fā)絲的衰白脫落、不勝冠簪與多病多災、世態(tài)炎涼的身世遭際相結合,表達出脫離官場、重得黑發(fā)的強烈愿望。以上二詩專注于白發(fā),范成大的《白髭行》則專注于白須,亦兼及白發(fā):

        四十踰四髭始黃,手持漢節(jié)臨大荒。輿疾歸來皮骨在,兩鬢尚作青絲光。俛仰行年四十九,萬里南馳復西走。斑斑頷下點吳霜,猶可芟夷誑賓友。屈指如今又十年,兩年憊臥秋風前。人生血氣能幾許,不待覽鏡知皤然。長安后輩輕前輩,百方染藥千金賣。煩撋包裹夜不眠,無奈露頭出光怪。病翁高臥門長扃,垂雪毿毿骨更清。兒童不作居士喚,喚作堂中老壽星。(9)[宋]范成大著,富壽蓀標校:《范石湖集》詩集卷二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42-343頁。

        此詩歷述髭須由黃變斑白再變雪白的經(jīng)歷,穿插進詩人通過拔除、涂染進行掩飾,卻無奈已經(jīng)脫發(fā)露頂,只好認命去做壽星的情節(jié),讀之使人啼笑皆非。詩中的須發(fā)對比也頗有趣味,須先黃而發(fā)尚黑,須白而發(fā)亦白,待到須染黑之時而發(fā)已脫落,在詩人頭面相競衰枯,警示世人衰老是勢不可擋的。文天祥亦有《白髭行》:

        憶昔守宣時,白上一根發(fā)。去之四五年,一化為七八。今年客衡湘,黑髭已多黃。眾黃忽一白,驚見如陵陽。白發(fā)已為常,白髭何足怪。歲月不可歇,雪霜日長大。世人競染緇,厭之固足嗤。誰服蘆菔湯,避老亦奚爲。少老如春秋,造物以為儔。吾方樂吾天,樂天故不憂。(10)[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卷二,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第33頁。

        此詩也是兼顧白須白發(fā)而言,然而時間跨度并不長,僅四五年,白發(fā)只增七八根,白須僅添一根而已。該詩作于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文天祥赴任長沙客于衡陽之時,詩人時年三十八歲,僅相當于前三首詩中所言須發(fā)始白的中年時節(jié)。詩人以樂天知命之理作結,蓋因年華未老、憂患未深,若干年后詩人被囚蒙古燕京時,作《覽鏡見須髯消落為之流涕》一詩,感情已全然不同?!端问贰繁緜饔涊d文天祥“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11)[元]脫脫等:《宋史》卷四一八,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9819頁。,可不哀耶?

        其次,除了描寫須發(fā)變白脫落的過程之外,宋人還喜歡描寫梳發(fā)、沐發(fā)、晞發(fā)的動作與情形,前引詩歌中就有相關內(nèi)容。再如蘇軾《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發(fā)而寢》詩,曰“羽蟲見月爭翾翻,我亦散發(fā)虛明軒。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入霜蓬根”(12)[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卷三九,第7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128頁。,將長發(fā)舒散比成飛蟲展翅,覺反復梳理可以吸風飲露,快意無比。此詩有蘇轍次韻及蘇軾的再次韻,后來李綱又有《次東坡月夜理發(fā)》盛贊飽受憂患的蘇軾善于以梳理來保養(yǎng)頭發(fā),是靜養(yǎng)良法,不必為政局而惆悵。在遠竄海南的艱難歲月里,由于物質(zhì)匱乏,難以湯沐,作為替代品,蘇軾便將梳發(fā)戲稱為“干浴”,其《次韻子由浴罷》曰“理發(fā)千梳浄,風晞勝湯沐。閉息萬竅通,霧散名干浴”(13)王文誥注引《云笈七簽》曰:“夜臥時,常以兩手揩摩身體,名曰干浴?!迸c詩意不符,不予采納。[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卷四二,第7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128頁。,前詩言月夜梳發(fā),此言在風吹日曬中梳發(fā),同時還要閉息修煉。蘇軾在嶺南還作有《謫居三適》三首,其一便是“旦起理發(fā)”,該組詩引起了包括宋人蘇轍、李綱、張九成及后世多次次韻,并出現(xiàn)了不少擬作,影響深遠。梳發(fā)固然舒適,沐發(fā)、晞發(fā)也十分愜意。南宋高僧釋居簡以圍剿獵物來比喻沐晞除虱,寫得耳目一新、痛快淋漓,其《從聞從思沐發(fā)》曰:

        絕頂叢林茂林葉,蟣虱象龍爭迅捷。湯沐風晞曝煖檐,藪剔原搜會秋獵。齒豁明瑤水為扈,編密青瑯陸為罟。圍潰猶思勇負嵎,匪麈匪麕非虎兕。小生束發(fā)能操觚,亦有武備當前驅(qū)。但知疎散非長計,不知遠岫云如髻。(14)[宋]釋居簡:《北磵詩集》卷一,臺北:明文書局,1981年,第7頁。

        茂林一般的發(fā)叢中蟣虱奔騰猶如猛獸,在湯沐風晞、疏密二梳的水陸夾攻之下,蟣虱再怎么負隅頑抗也在劫難逃。此詩所寫雖是小生,并非老人,亦具有普適性。

        梳發(fā)、沐發(fā)、晞發(fā)雖然爽心愜意,對于患有嚴重脫發(fā)癥的人來說,卻未必是件好事,白居易、范成大等人即是如此。相較而言,染須發(fā)則純粹是迫不得已、心情沉重的事情。前引范成大《白髭行》中就曾言及自己染須的過程,曰“長安后輩輕前輩,百方染藥千金賣。煩撋包裹夜不眠,無奈露頭出光怪”,不僅染藥昂貴,涂染也很費事,需要“煩撋包裹”即揉搓包裹,弄得夜不能眠,最后也未能起到很好的掩飾衰老的效果。與此類似,蔡戡《趙季若染髭走筆簡之》一詩寫友人染須曰“染髭學年少,整容向云鬟?!A喜頓改,霞腳驚先斕”,(15)[宋]蔡戡:《定齋集》卷一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728頁。白須返黑,鬢角又斑,只得感嘆“乃知人力窮,欲奪造化難”。楊萬里《自嘲白須》三首其三戲謔道:“涅髭只誑客,那可誑妻兒。誑得妻兒著,還能誑面皮”,(16)[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誠齋詩集箋證》卷二六,第3冊,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第1863頁。認為這種欺騙的把戲是很容易被識破的。

        對于染須之舉,宋代詩人們大多都認為自欺欺人,無濟于事。當然也有人覺得能起到一時之用,如樓鑰《王伯齊染髭》一詩寫重遇兒時故人的情形曰:“垂髫相見舜江濱,荏苒俄驚過五旬。顧我頹齡真似葉,訝君長鬣亦如銀。萬金安得神仙藥,一笑重回舊日春??v使星星還復出,不妨時作少年人。”(17)[宋]樓鑰:《攻媿集》卷一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81頁。驚嘆友人的染須藥為萬金神仙藥,可以返老還童。張擴《次韻張無隅送烏髭方與人并寄以詩》曰“燒丹自秘砂銀訣,染白聊分草木英。兩鬢尚須并檢校,二毛應覺頓神明”(18)[宋]張擴:《東窗集》卷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3頁。,夸贊友人制藥技術高深莫測,聚集草木精華,鬢須并染,頓時回春。此種言論基本屬于恭維,即如樓鑰又有《染須》曰“染須欲學少年時,笑殺當年榮啟期。公道世間惟此耳,年來猶幸不相欺”,(19)[宋]樓鑰:《攻媿集》卷一二,第198頁。表示染須會被高壽者笑話,有違天理公道,觀點與前詩截然不類。

        宋代不僅染須藥盛行,還有內(nèi)服的烏須烏發(fā)之藥,然而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王禹偁就有詩題為《饒州馬殿院頻寄黑髭藥,服數(shù)千丸,斑白未減,作詩以報之》,結尾自嘲道“未除凡骨無仙分,欲斷愁根有醉鄉(xiāng)。多羨繡衣須鬢黑,滿身唯帶柏臺霜”。(20)[宋]王禹偁:《小畜集》卷一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04頁。許及之對胞弟贈予的烏發(fā)生發(fā)藥效果感到失望,又見他贈烏須藥,在感激“嗟予同氣仍同心,憐我年侵雪更侵”的悌愛之情之后,如實說道“頂如赤壺已無二,君有良方誠已試。正使緇鬢猶能華,未免種須逢見戲”(《次韻監(jiān)簿弟惠烏髭藥有詩》),(21)[宋]許及之:《涉齋集》卷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31頁??梢姟傲挤健钡臒o用。另有一位友人贈烏須藥方,許及之贊為“鴻寶”仙方,表示愿意嘗試一下,卻又說只是為了博得妻兒一笑而已,“一皤正博妻孥笑,許惠良方試與傳”(22)[宋]許及之:《涉齋集》卷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第483頁。(《鄭文之許惠烏髭方戲簡》)。

        再次,去除白須白發(fā)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直接鑷除(或云拔、摘、剪之類),故有“鑷白”一說,這也是宋代詩人的常見動作,前引呂陶、范成大詩中即有此舉。又如蘇軾《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曰“強鑷霜須簪彩勝,蒼顏得酒尚能韶”,(23)[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卷三〇,第5冊,第1622頁。袁燮《白髭》曰“人生惡白髭,鑷去恨不速”(24)[宋]袁燮:《絜齋集》卷二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第315頁。等等,不一而足。有的詩人會將這個任務交給兒女去做,如劉摯寄詩給音信漸少的女兒,希望她能前來為老父親鑷白發(fā),“相見便須持寶鑷,為翁衰鬢摘霜莖”(《寄倩》)。(25)[宋]劉摯:《忠肅集》卷二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78頁。仇遠則讓眼明手快的幼女為自己剪白須,“稚女眼最明,為我剪白須”(《剪白須》)(26)[宋]仇遠:《金淵集》卷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9頁。,楊萬里亦呼兒拔之,“五十如何是后生,呼兒拔白未忘情”。(27)[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誠齋詩集箋證》卷八,第2冊,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第675頁。(《鑷白》)最幸福的莫過于曹勛,兒孫一齊“上陣”,熱鬧非凡,“稚子來捋須,幼孫每持鑷”(《山居雜詩九十首》其一四)。(28)[宋]曹勛:《松隱集》卷二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51頁。

        與染須發(fā)相似,詩人們也大多認為鑷白不能起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不過是掩飾和欺騙而已,袁燮直接批判道“欲留少年容,藻飾欺盲俗。欺人實自欺,舉世迷不復”(《白髭》),(29)[宋]袁燮:《絜齋集》卷二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15頁。蘇軾干脆“已將鏡鑷投諸地,喜見蒼顏白發(fā)新”(《書寄韻》)。(30)[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卷四八,第2591頁。不過,鑷白在宋代詩人筆下同時也是一件很消閑的事情。如楊萬里《鑷白》詩曰“止酒愁無那,哦詩意已闌。鑷髭非急務,也遣半時閑”,(31)[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誠齋詩集箋證》卷一八,第2冊,第1272頁。將之與飲酒、作詩共同視為遣閑之具。黃公度有同題詩曰“昨夜庭梧滿意涼,秋風不貸鬢邊霜。等閑鑷白了時節(jié),書策縱橫日上廊”,應是通宵辦公,間以鑷白稍事休息。許及之《西山爽氣》詩曰“他日棠陰無可紀,負暄曾此鑷髭須”,(32)[宋]許及之:《涉齋集》卷一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第528頁。在地方公務之余面對西山爽氣,曬太陽、鑷髭須以自娛。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理發(fā)師稱為刀鑷工,鑷白是必備的理發(fā)功夫,黃庭堅與釋居簡皆有詩文稱頌技藝高超的刀鑷工,與莊子筆下的庖丁、輪扁、承蜩者一樣,達到了技進乎道的高度,乃技工中的大隱。

        二、“栽培全仗老,澆灌半憑愁”:焦慮體驗

        須發(fā)變白脫落是衰老的信號,當這種生理現(xiàn)象不可抗拒地呈現(xiàn)出來,并愈演愈烈之時,難免會讓人產(chǎn)生不安的情緒反應,按照現(xiàn)代心理學上的說法叫做“衰老恐懼癥”。宋代詩人們對此加以題詠之時,也會伴隨著顯而易見的生命焦慮。他們會想方設法加以遮掩,即如呂陶詩中那種張皇失措、手忙腳亂:“常情惡衰颯,不欲姿容變。持鑷屢剪摘,煮藥勤點換”(《感發(fā)白》)。(33)[宋]呂陶:《凈德集》卷三五,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20頁。他們可以自嘲,卻躲避著他人的目光,如岳珂所言“自笑雙蓬鬢,今成一禿翁。晨招幸無與,姑免誚頭童”(《梳頭二首》其一)(34)[宋]岳珂:《玉楮集》卷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83頁。;面對著鏡中的“老丑”,他們會自哀自憐,如劉克莊曰“老丑難瞞青鏡,純白不生黑絲。露頂禿鶖堪笑,垂頭病鶴可憐”(《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二)(35)[宋]劉克莊著,辛更儒箋校:《劉克莊集箋?!肪砣?,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801頁。;會埋怨歲月的無情催促,如華岳曰“無情霜雪催年少,閑似青山猶白頭”(《矮齋雜詠》其二十《嘲染鬢者》)(36)[宋]華岳:《翠微南征錄》卷一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79頁。;會斥責白須的無賴糾纏,如姜特立曰“白髭可是長無賴,換我紅顏不放歸”(《白髭》)(37)[宋]姜特立:《梅山續(xù)稿》卷一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72頁。;會感激多情的鑷子而厭棄強橫的簪子,如謝薖曰“金鑷多情洗雙鬂,葛巾從此避華簪”(《喜董之南歸》)(38)[宋]謝薖:《竹友集》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86頁。;會像呂本中那樣不斷質(zhì)問道“白須鑷更出,知為阿誰生”(《白須》)(39)[宋]呂本中撰,沈暉點校:《東萊詩詞集》,合肥:黃山書社, 2014年,第156頁。;也會像蘇轍那樣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力的萎縮,“枯木自少葉,不堪經(jīng)曉霜。病添衰發(fā)白,梳落細絲長。筋力從凋朽,肝心罷激昂。勢如秋后雨,一度一凄涼”(《病后白發(fā)》)。(40)[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卷一四,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265頁。

        詩人們焦慮的當然不只是生理層面,還有價值層面,即功名事業(yè)的層面。早在《離騷》中屈原就發(fā)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感慨,漢代亦有馮唐白首不遇與顏駟白首為郎的著名典故,在唐代大詩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所表達的這種惆悵都非常強烈,而“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41)華忱之,喻學才校注:《孟郊詩集校注》卷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年,第 90 頁。之類的勸學詩句也在不斷強化人們急于建功立業(yè)的焦灼心理。宋代詩人的須發(fā)題詠中,也少不了這種主題。如傅夢得《白發(fā)》詩開頭即曰“勛業(yè)未能成,青銅照眼明”(42)傅璇琮等:《全宋詩》,第72冊,第45389頁。,繆鑒同題詩結尾自嘲“兒曹共日夸頭角,笑說非熊有渭濱”(43)傅璇琮等:《全宋詩》,第71冊,第44620頁。,張嵲《沐發(fā)》詩則從沐發(fā)耽誤讀書反向引出余發(fā)種種、讀書無用的嘆息,曰:“系予發(fā)種種,力此將何庸。不如掩卷坐,前山翠蒙蒙?!?44)[宋]張嵲:《紫微集》卷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72頁。

        袁燮《白髭》一詩更用切身體會告訴世人只有功成名就才能彌補生命損耗的缺憾,年輕力壯的時光非常短暫,必須清心寡欲,以健康的身體盡力博取功名,哪怕不能立功也要立德,一旦衰病,一切就只能付之東流,追悔莫及,那種“生不成名身已老”的結局是一種多么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其詩曰:

        人生惡白髭,鑷去恨不速。欲留少年容,藻飾欺盲俗。欺人實自欺,舉世迷不復。黃葉隕秋風,明年會重綠。髭白不再黑,白白長相續(xù)。光陰駒過隙,轉盼黃粱熟。青春挽不住,暮景暗相促。古人少壯時,耳目萬夫矚。今我忽已老,事業(yè)未絲粟。蒲柳不禁秋,撫己堪慟哭。成功固有分,進德豈不足。忽將六尺軀,終身甘退縮。白髭謹勿摘,留以警錄錄。勇奮千里驥,懈怠轅下跼。人生百種病,厥根在多欲。芟夷蘊崇之,庶使茂嘉谷。每懷風木感,悲痛纏心曲。立身揚令名,此罪倘可贖。旦旦鑒白髭,進進毋自辱。(45)[宋]袁燮:《絜齋集》卷二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15頁。

        詩人指出每位老人的白須都是對碌碌無為的年輕人的警示,這種生命的焦慮不是涂染掩飾能夠減輕的。浪費時光,無所成就,這是對自己也是對生命的侮辱。

        古人認為須發(fā)之所以變白且除鑷不盡,除了衰老之外,還在于身上有“愁根”,如南宋詩人戴復古曰“鑷空白發(fā)愁根在”(《喜梅雨既晴》)(46)戴福年:《戴復古全集》,上海:文匯出版社,2008年,第291頁。之類,故而總是將白發(fā)白須與憂愁一起書寫。前引李綱《摘鬢間白發(fā)有感》詩在訴說自己光澤濃密的黑發(fā)脫落變白之時,就充滿了遭受病痛折磨、貶謫打擊的怨恨悲苦。程俱《晨起梳頭發(fā)白且稀有感》詩,由梳理稀薄的白發(fā)想起了自己的一生坎坷:北宋末遭遇黨爭迫害,接著是南渡之厄,后雖得遇高宗召見重用,又遭拋棄閑居,繼而患痛風行動不便,即使閑退也沒能享受到隱居的自由,可謂聲淚俱下。善于戲謔的楊萬里在《次主簿昌英叔鑷白韻》中也不禁借著自己剛露斑白的胡須抒發(fā)“滴盡思親淚,猶殘影吊形?!松傻资?,有腳不曾?!?47)[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誠齋詩集箋證》卷三,第1冊,第223頁。的悲哀。陸游《白發(fā)》詩開頭就發(fā)出悲苦之聲,曰“我生實多邅,九折行晚途。憂傷日熏心,驚見頰與顱”。(48)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卷六,第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531頁。呂南公在兩首《詠白發(fā)》詩中用幽默的反語為愁開脫,認為不能讓它為白發(fā)負全責,而且終身相隨的憂愁比輕易脫落的白發(fā)更有情,而在另一首《梳頭見白發(fā)》詩中他卻直言不諱地揭露愁在白發(fā)產(chǎn)生過程中的媒介作用,曰“不緣遷染應非俗,若有梯媒必是愁”,可謂罪惡昭昭。由此,有的詩人進一步發(fā)揮想象,將白視為愁的顏色,見到鳥兒的白羽,也懷疑是愁在作祟,曰“吳霜兩鬢早先秋,聞道愁多會白頭。溪上鷺鷥渾似雪,想應無那一身愁”(宋無《發(fā)白解嘲》)。(49)[宋]宋無:《翠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29頁。

        焦慮、愁苦的情緒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司馬光卻不然,他將白須白發(fā)引起的這種負面情緒當做動力,焦愁越持久,動力越充足,把焦愁的心火當做可以照亮余生、點燃斗志的火炬,加倍努力與時間賽跑,其《初見白發(fā)慨然感懷》詩曰:

        萬物壯必老,性理之自然。我年垂四十,安得無華顛。所悲道業(yè)寡,汩沒無佗賢。深懼歲月頹,宿心空棄捐。視此足自儆,拔之乃違天。留為鑒中銘,晨夕思乾乾。(50)[宋]司馬光撰,李之亮箋注:《司馬溫公集編年箋注》卷三,第1冊,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第142頁。

        鏡中的白發(fā)不僅僅是白發(fā),更是上天用悲哀和恐懼寫就的座右銘,時刻警示自己一定要自強不息、有所作為。這與前引袁燮“白髭謹勿摘,留以警錄錄”之語為警示他人者不同,蓋因司馬光余年尚富之故。

        三、“世態(tài)誰能避,仙方莫漫求”:理性安頓

        宋代是一個理性主義高揚的時代,不僅在于理學的盛行,更在于文人士大夫們普遍具有的崇尚理性、注重分析、勇于質(zhì)疑的思維特征,宋詩好議論便是其中表現(xiàn)之一。詩人們追根究底、旁征博引,動用古往今來的儒釋道的各種說法,把人生的大事小情解剖得表里分明。因此,宋詩中的情緒涌動往往弱于唐詩。那些強烈的情緒波瀾,在一些篇幅較長的作品中總是會被周密的推理分析所消解,而在一些較短的作品中,則可能會被機智地調(diào)侃嘲弄、一笑了之。宋代的白須白發(fā)題詠被這種理性之光所燭照,在生命的焦愁之外,很多作品會告訴讀者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和人生如夢的本質(zhì),以及如何處變不驚、隨緣任運,如何在不幸之中發(fā)現(xiàn)萬幸,以及如何進行正確的養(yǎng)生。

        前引呂陶《感發(fā)白》詩中,詩人在描寫面對白發(fā)的手忙腳亂之后,頓悟似的寫道:

        久之反自笑,遂事固不諫。萬物入形器,盛衰有期限。葩英乘春芳,凋滅向秋晚。人生止百歲,稚耋如早晏。光陰白駒走,安得??偨?。形骸任驅(qū)役,膂力資治辦。其間得與喪,大率皆夢幻。既老遂休佚,萬熊無足盼。方當齊椿菌,未暇語鵬鷃。霜雪華滿頭,長吟又何怨。(51)[宋]呂陶:《凈德集》卷三五,第4冊,第320頁。

        用莊子的思想闡釋盛衰有期、得喪無憑的自然之理,勸慰自己順天知命,停止那些無謂的掙扎和埋怨。戴昺《梳頭自嘆》詩由“短發(fā)如冬霜,一朝白一朝。又如深秋柳,槁葉迎風凋。白者不再黑,白者不復牢”的現(xiàn)象引出的道理與呂陶相似,并多了一層人生如寄、藏拙避禍的意思,其著眼點在于擺脫官場羈束、獲得余年自由。曾豐《壽廣東帥潘直閣》詩借祝壽解釋白發(fā)形成的原因,以及人們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曰:

        若為鬢與須,白者日加益。陸展余染方,豈固未全得。老聃生世初,鬅鬙頭已白。公白才十年,視聃遲半百。紙帳掛齋中,竹奴欹枕側。染亦無所施,元方不須覓?;蛞砂字?,勃窣蟠胸臆。太白緣搜詩,少陵為憂國。根未能中芟,華寧不外茁。根華理固然,抑復容有說。春淺未多溫,臘頹有余冽。紛紛破萼梅,袞袞放花雪。融結上鬢須,愈白愈清絕。少于仁用功,晚以靜為德。厭坐廣平堂,歸住子云宅。臥聽兒吟哦,起視孫戲劇。頤間瑩生朱,眼底光盎墨。鬢須從白盡,不失壽箕翼。切毋痛著梳,更勿閑事鑷。長留與人看,知是老仙伯。(52)傅璇琮等:《全宋詩》,第48冊,第30190頁。

        詩人認為白須白發(fā)未必與衰老有關,有人早白,有人晚白。其根乃在胸中,形成原因各異,根深則華茂,就像冬末春初與飛雪相映綻放的梅花一樣,越白越清瑩,毫不妨礙面頰的紅潤和眼睛的黑亮,也不影響長壽,使人望之如同神仙。老人只需靜心養(yǎng)德,清心寡欲,享受天倫之樂即可,何必涂染、梳理、摘鑷呢?說得頭頭是道,頗能寬慰人心。這首詩用了不少典故,而秦觀《和裴仲謨摘白須行》用了更多的典故,包括韋誕書榜白盡須發(fā)、陸展染發(fā)取悅姬妾、潘岳二毛賦寫秋興、顏駟不遇厖眉皓發(fā)、張貴妃黑發(fā)可鑒、王梵志白首非昔、謝靈運臨刑捐須等等,顯示出詩人的淵博學識與達觀精神。邵雍《白頭吟》則不假任何典故,直抒胸臆道:“何人頭不白,我白不因愁。只被人多欲,其如我不憂。不憂緣不動,多欲為多求。年老人常事,如何不白頭?!?53)[宋]邵雍著,郭彧整理:《伊川擊壤集》卷一六,《邵雍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451頁。表現(xiàn)出一位著名理學家的精神修為。

        那些為須發(fā)之事幽愁憂思的詩人會埋怨歲月的不公、天地的無情,如“無情霜雪催年少,閑似青山猶白頭”(華岳《矮齋雜詠》之《嘲染鬢者》)(54)[宋]華岳:《翠微南征錄》卷一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79頁。、“老矣無心競寸陰,不知公道為何人”(繆鑒《白發(fā)》)(55)傅璇琮等:《全宋詩》,第71冊,第44620頁。之語,而通達的詩人則認為白發(fā)如期而至,最為公道,如蘇軾曰“從來白發(fā)有公道,始信丹經(jīng)非妄言”(《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56)[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卷三九,第7冊,第2129頁。、樓鑰曰“公道世間惟此耳,年來猶幸不相欺”(《次韻十絕》之《染須》)(57)[宋]樓鑰:《攻媿集》,第198頁。。還有一些詩人會表現(xiàn)出超常的鎮(zhèn)靜與淡然,如趙汝鐩《吟髭》詩曰“壯歲髭如漆,年來暮景侵。便令如雪白,捻斷不妨吟”(58)[宋]趙汝鐩:《野谷詩稿》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22頁。,韓淲《白髭一莖欣然為賦》詩曰“發(fā)已經(jīng)年白,今朝又到須。形容真易改,心事合全無”(59)[宋]韓淲:《澗泉集》卷九,《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89頁。,等等。

        即便不能超然處之,善于逆向思維的宋人也能從無可奈何之中尋找到慰藉,如楊萬里曰:“同郡同年總八人,七人零落一人存。如何獨立薰風里,猶怨霜花點鬢根”(《梳頭有感二首》其二)(60)[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誠齋詩集箋證》卷一〇,第2冊,第732頁。,慶幸魯?shù)铎`光,巋然獨存,這與很多悼亡詩中頻繁出現(xiàn)的友朋凋零、自傷孤苦的情緒大有不同。朱翌《喜見白發(fā)詩》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地自我安慰道:“種種年來漸滿簪,兒童環(huán)視語相驚。故人太半黑頭死,老子何妨白發(fā)生。彈鑷不須夸手熟,著冠猶喜覺頭輕。元無粉黛居閑屋,任爾星星易數(shù)莖?!?61)[宋]朱翌:《潛山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46頁。長壽超過大半朋友、鑷發(fā)技術手法嫻熟、戴帽子輕便松快、也不存在需要以涂染須發(fā)取悅的姬妾,可與白居易列舉脫發(fā)諸種好處的《嗟發(fā)落》詩相映成趣。白發(fā)白須者即便不能壽過朋友,至少也能壽過短折之人,在醫(yī)療水平低、社會治安差、死亡率高的古代,夭折與早逝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以此見出白發(fā)的難能可貴。如邵雍《白頭吟》曰“五福雖難備,三殤卻不逢。太平無事日,得作白頭翁”,(62)[宋]邵雍著,郭彧整理:《伊川擊壤集》卷一二,《邵雍集》,第370頁。顧逢《白發(fā)》詩曰“多少人無此,相看未可輕”(63)傅璇琮等:《全宋詩》,第64冊,第39997頁。,蘇軾亦有《漁家傲》詞曰“些小白須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64)鄒同慶,王宗堂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中冊,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第394頁。在另一首《頭白吟》中,邵雍一口氣列舉出了更多可資告慰的事情,從白頭到白須,再到尚能支撐的身體、繼承家業(yè)的兒子、潔白無瑕的品行,可謂老而無憾了。如果以上理由還算成立的話,楊萬里《鑷白》一詩就屬于純粹的自我調(diào)侃了,曰“莫把菱花鑷白髭,勸君留取伴吟詩。錦囊若要添新句,繡口如何減素絲”,(65)[宋]楊萬里著,薛瑞生校證:《誠齋詩集箋證》卷一二,第2冊,第906頁。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唐盧延讓《苦吟詩》)(66)[五代]何光遠:《鑒誡錄》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892頁。,要吟出又多又好的詩句就得保證胡須數(shù)量的充足,可資一噱。

        談到須發(fā)衰白的問題,常常會涉及道家和道教的養(yǎng)生之術,尤其是注重修煉精氣神的內(nèi)丹養(yǎng)生法。道教是一種貴人重生的宗教,雖然是神道設教,卻發(fā)展出一系列復雜的、行之有效的醫(yī)療保健方法和理論,而且很多道教經(jīng)典本身就是醫(yī)書,很多道教徒本身就是醫(yī)學家。因其厚生哲學和實用理性,所以才備受宋代各個階層的青睞。宋代詩人們會把染須烏發(fā)的藥方與藥物譽為卻老的仙方或仙丹,如許及之《鄭文之許惠烏髭方戲簡》詩曰“人謂黃金容可作,君藏鴻寶乃能鉛”(67)[宋]許及之:《涉齋集》卷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第483頁。,張擴《次韻張無隅送烏髭方與人并寄以詩》曰“燒丹自秘砂銀訣,染白聊分草木英”(68)[宋]張擴:《東窗集》卷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33頁。之類。而李綱認為自己之所以生出滿頭白發(fā),乃因修煉內(nèi)丹失敗,渴望終有一天能夠練成金丹,白發(fā)返黑,得道成仙,曰“未能運河車,上泝泥丸宮。鬢發(fā)忽已華,颯若冒雪松。……金丹變鬒色,緣合亦易逢。逝將弄云海,一訪安期公”(《次韻謫居三適》之《旦起理發(fā)》)(69)[宋]李綱:《李綱全集》,上冊,長沙:岳麓書社, 2004年,第241頁。。蘇轍體弱多病,嫻習道教內(nèi)丹之術以強身健體,并與道士多有來往,卻依然抵御不了白發(fā)的侵蝕,疑惑地問道“中歲謬學道,白須何由生”(《白須》)(70)[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欒城后集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912頁。,并自責學道不早,曰“少年不辦求良藥,老病無疑生白須”(《白須》)(71)[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欒城第三集卷三,第1196頁。,但他還是對最后學道成功堅信不疑,“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肝心化黃金,齒發(fā)何足言”(《白須》)(72)[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欒城后集卷三,第912頁。。王邁在《白發(fā)嘆》其一中認為內(nèi)丹勝過摘鑷和服食,曰“耘鑷雖暫無,安能遏衰槁。黃精似可餌,已白恐難掃。幸有琴心文,真訣堪卻老。華池溉隱芝,青青可常保。斯理不吾欺,從今勤探討”(73)[宋]王邁《臞軒集》卷一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09頁。。黃精,乃中藥,可治須發(fā)早白?!扒傩奈摹倍洌斨浮饵S庭經(jīng)》首章“上清章第一”中的養(yǎng)生口訣,曰“琴心三疊舞胎仙,九氣映明出霄間”云云。華池,“舌下為華池”,隱芝,“五臟之液為內(nèi)芝。內(nèi)芝,則隱芝也。”(74)[唐]梁丘子等注:《黃庭經(jīng)集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第68頁?!叭A池溉隱芝,青青可常?!?,蓋指《黃庭經(jīng)》“外景·上部經(jīng)”中“津液醴泉通六府……調(diào)和精華治發(fā)齒,顏色光澤不復白”之謂,即蘇軾所說:“以舌接唇齒,內(nèi)外漱練津液……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以氣送入丹田。”(75)孔凡禮點校:《蘇詩文集》卷七三,第六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335-2336頁。(《養(yǎng)生訣》)這就給讀者提供了具體的養(yǎng)生之法。王邁在《黃庭經(jīng)》中尋找保持青春的方法,艾性夫則在《參同契》中尋找不老仙方,其《捻髭》詩曰“暮年一卷參同契,覓得安神不老方”。(76)[宋]艾性夫:《剩語》卷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15頁。而在前引《和裴仲謨摘白須行》結尾,秦觀表示“我作白須行,而得養(yǎng)生術”,僅通過勾連各種典故作詩就獲得了養(yǎng)生術,即如《莊子·養(yǎng)生主》中“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77)陳鼓應注譯:《莊子今注今譯》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96頁。理解因緣和合的道理,心緒豁朗,解除執(zhí)念,才是最大的養(yǎng)生。

        余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須發(fā)是相貌的重要標識,在蓄發(fā)蓄須的古代尤其如此,一旦形色發(fā)生變化,會非常明顯地影響到容儀。所以,會引起古人特別的關心,更何況是在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日益內(nèi)斂和精致的宋代。當然這也因人而異,對于某些過分講究儀表的宋人來說,白發(fā)白須的出現(xiàn)尤其讓人難堪,如上文一再提及的呂陶,再如北宋的劉摯每在赴衙之前一定要精心清洗修飾自己的頭面,“奉持巾匜事盥櫛,傅唇澤面供香膏。不容發(fā)綠一點變,亟以寶鑷爭除薅”(《虞城早起道中寄公秉幕府諸友》)(78)[宋]劉摯:《忠肅集》卷一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33頁。,而對于蘇軾、楊萬里等人來說可能就相對簡單一些。無論如何,宋詩中白須白發(fā)描寫的精細、生動程度都遠逾前代,這意味著宋人對自我形象的關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唐詩于此雖有開導之功,也偶有較為細膩的筆觸,但畢竟只局限在少數(shù)詩人的少量作品上,相關情境、動作描寫不夠多樣,更無深邃的理性思考,并且缺乏長篇之作。這種審美趣味更直觀地表現(xiàn)在繪畫領域,近現(xiàn)代著名畫家張大千指出:“畫須發(fā)唐宋人最為擅長。方法是用濃墨細筆,依著面型方位,疏疏落落撇十幾筆,然后再用淡墨渲染二三遍,顯得柔和而潤澤,有根根見肉的意思,自然清秀可愛。”(79)張大千:《張大千課徒畫稿》,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第30頁。

        除了構成外在的相貌因素,須發(fā)也是內(nèi)在機體功能的直觀反映,宋人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沈括《夢溪筆談》曰:“醫(yī)者所論人須發(fā)眉,雖皆毛類,而所主五藏各異,故有老而須白眉發(fā)不白者,或發(fā)白而須眉不白者,臟氣有所偏故也。大率發(fā)屬于心,稟火氣,故上生;須屬腎,稟水氣,故下生;眉屬肝,故側生。男子腎氣外行,上為須,下為勢,故女子、宦人無勢則亦無須,而眉發(fā)無異。于男子,則知不屬腎也。”(80)[宋]沈括:《夢溪筆談全譯》卷一八,金良年,胡小靜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74頁??梢婍毎l(fā)不僅僅是相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五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難怪宋代詩人在面對須發(fā)變白和脫落之時,會如此誠惶誠恐,會采用各種服食修煉的手段加以調(diào)理,使得種種養(yǎng)生之法大行其道。

        在這種精細、內(nèi)斂、養(yǎng)生的社會風氣下,極為難能可貴的是宋人身上還有更為蓬勃的理性與樂觀并俱的精神,這得益于他們豐厚的學養(yǎng)、過人的智慧,以及高自標舉的主體精神。他們善于控制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凡事都要爭一個“理”字,只要有理有據(jù),就能夠使人信服、得到安頓。他們也處處爭一個“趣”字,并時常用推理的方式得到“趣”,以自我調(diào)侃或相互調(diào)侃來調(diào)節(jié)不良的情緒,得到心理的平衡。當然,人的心理狀態(tài)是起伏不定的。所以,我們還能看到面對白發(fā)白須,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情形下會表現(xiàn)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比如梅堯臣在《八月七日始見白髭一莖》詩中儼然是一位樂天知命的通達者,而在《自感》詩中又表現(xiàn)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所以,我們在讀這類題材的詩歌時,一定要辯證地看待情緒與理性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卻一體相連的因素。盡管如此,依然可以肯定地指出,宋人及其詩歌的理性精神之張揚、生命思索之深廣是史無前例的,常??梢择Z服洶涌情緒的野馬,而且絲毫不妨礙他們和唐代詩人一樣成為充滿真性情、真感情的時代的歌者。

        猜你喜歡
        文淵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考證》新近出版
        公心與私意之間:《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辨證五則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2
        于敏中與《四庫全書薈要》纂修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1:58
        商務印書館120年
        全國新書目(2017年3期)2017-04-17 01:49:08
        明代的文淵閣
        1949年以前商務印書館股東財產(chǎn)權分析
        故宮的“文膽”
        前線(2014年2期)2014-11-10 21:40:02
        文斕閣《四庫全書》兩種概考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2
        商務印書館
        全國新書目(2014年7期)2014-09-19 18:15:59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18成人中文字幕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极品喷水视频| 黑丝美腿国产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亚洲| 三上悠亚av影院在线看| 亚洲第一区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在线观看|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深夜放纵内射少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精品| 女同性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视频|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在线免费黄网|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最新国产av网站|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妓女 | 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女主播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私人vps一夜爽毛片免费|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亚洲中文字幕黄色小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办公室沙发|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