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東坡性格開朗,語言幽默,即使失意之時,也是諧語迭出,令人捧腹。
巧言對遼使
元祐年間,遼國使臣來宋,宋哲宗派蘇東坡負責接待、陪伴。遼使久聞蘇學士的鼎鼎大名,便絞盡腦汁,想出個題目難一難他。
這天,遼使搬出半副對聯(lián)“三光日月星”,請?zhí)K東坡對出下聯(lián)。這半副對聯(lián)出自遼國,流傳已久,遼國的文人學士,竟沒有能對得出的,號稱“絕對”。遼使以為蘇東坡一定被難住了,很是得意。哪知蘇東坡稍一思索,便把遼使的副手喚過來,輕聲對他說:“如果我能對出來,貴國大使卻對不出,這不是損傷了貴國的體面嗎?‘四詩風雅頌是天然之對,你何不先去告訴貴大使?”(《詩經(jīng)》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大雅與小雅,故稱“四詩”)。
遼使見蘇東坡毫不費力地對出了絕對,驚嘆不已。哪知蘇東坡又道:“這次讓我自己來對一對。”于是緩緩吟道:“四德元亨利?!?/p>
當時的讀書人幾乎都知道,《易經(jīng)》中將“元亨利貞”四字稱為“乾”之“四德”。遼使見蘇東坡說漏了一個字,連忙要起身糾正,東坡卻搖搖手道:“且住!你以為我忘了一個字么?請謹慎地閉上你的嘴吧。這個字是我國仁祖的名諱,兩國既為兄弟之邦,你也就是我國的外臣,難道不應該也避一避諱嗎?”
原來,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貞”同音。在封建社會中,臣民百姓要避皇帝及其祖先的名諱,這是一個極為平常的規(guī)矩,缺字就是避諱的一種。一番話說得遼使張口結舌,對蘇東坡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雅謔會文友
劉攽(bān),字貢父,是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蘇東坡的好朋友。東坡一天閑談時說:“我與舍弟讀書應考之時,每天享用‘三白,覺得味道美極了,竟不相信世上還有什么山珍海味了?!眲懖唤獾貑枺骸啊资鞘裁礀|西?”東坡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不是三白么?”劉攽大笑。
過了幾天,劉攽叫仆人送上請?zhí)垨|坡到他家吃“皛(xiǎo)飯”。東坡已忘了那天閑談的內容,不知這“皛飯”是什么,對家里人說:“劉貢父讀書多,一定有出處,我倒要去討教一番?!?/p>
到了劉家,見桌上只擺了鹽、蘿卜、米飯三樣,猛然記起來了,知道劉攽以“三白”相戲,便笑著舉起筷子,大口地嚼食,幾乎把“皛飯”吃光了。
臨別時,東坡對劉攽說:“明天中午你到我家來,我準備了‘毳(cuì)飯招待你?!眲戨m然擔心他報復性地戲弄自己,但不知道這“毳飯”究竟是什么,感到很好奇,第二天便應約而往。
東坡將劉攽迎進客廳,與他天南海北地亂扯。眼看著飯時已過,劉攽?zhàn)I得肚子咕咕叫,便請東坡開飯。東坡道:“請稍待片刻?!边^了一陣,劉攽再催,東坡還是這樣回答。一連幾次,劉攽便道:“我實在餓壞了,你快把‘毳飯擺上來吧?!睎|坡緩緩答道:“鹽也‘毛(沒),蘿卜也‘毛,飯也‘毛,這不就是‘毳飯么?”劉攽捧腹大笑道:“我知道你一定會報復的,卻萬萬沒有料到這個?!睎|坡笑著命家人擺上酒飯,劉攽一直吃到天黑才告辭。
原來,“毛”就是“無”的俗語,難怪劉攽參悟不透了。
(作者沈淦,選自《語言文字報》2020年3月13日。有改動)
人物速評
才高八斗是蘇東坡的表象,幽默詼諧才是蘇東坡的靈魂。蘇東坡不僅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回答非常難回答的問題,還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報復”調侃自己的朋友,是當之無愧的幽默大師。這種幽默感,一定與他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