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媒體人就算做不到“鐵肩擔道義”,最起碼,也要對自己碼過的字、說過的話負責任。
幾句閑言絮語,隨風遍滿東南;
不算文思所及,見笑各位看官。
數(shù)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盞香消茶冷,半生身老心閑。
最近,我留意到有媒體干了兩件事,讓人覺得非常討厭。一件事,錯在該說的沒說;另一件,錯在不該說的瞎說。
先說第一件,2月19日,《長江日報》以《病危時顫巍巍寫下“我的遺體捐國家”——歪歪扭扭7字遺書讓人淚奔》為題,報道了湖北新冠肺炎重癥患者肖賢友臨終捐獻遺體的事跡。本來非常感人,卻因一個細節(jié)讓人“倒胃口”。這篇報道有張配圖,白紙黑字寫著11個字,除了文題中那7個,還有4個字——“我老婆呢?”“刪改遺言”的行為惹得群情激奮,作家方方在《封城日記》中質(zhì)疑:“會不會編輯認為愛國家才是大愛,愛老婆只能算小愛?報紙是不屑于這種小愛的?”
筆者不愿持“陰謀論”度人,退一步,為此事假設了一個可能合情合理的情境:病人情況危重無法言語,與醫(yī)護交流全靠紙筆。那句“我老婆呢”寫在早前,是關心妻子情況,當時已經(jīng)得到了回答。那句“我的遺體捐國家”寫在去世前一刻,所以記者據(jù)此認為這7個字才算遺書,前面4個字不算——如何,是不是好歹“說圓了”?遺憾的是,這是作為讀者的我猜的,不是記者告訴我們的,縱然其中有萬般隱情,既然你放了照片,就有責任把話說清楚。不然白紙黑字11個字你非說成7個,挨罵不冤!當然,如果編輯記者確實“存心篡改”,那就不只是業(yè)務基本功的問題了。
再說另一件,前些天,有自媒體發(fā)布消息稱“高速公路免費時間暫定至6月30日”,并發(fā)圖佐證。圖片為《交通運輸部公路局關于印發(f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速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操作指南的函》影印件,其中在操作指南部分提到一句“系統(tǒng)參數(shù)暫設定為6月30日24:00”,不知被誰用紅線框起來當作“鐵證”。
顯然,這是條假新聞,是“自作聰明”“不懂瞎說”的典型。說它假,是因為連基本新聞事實都不對。公眾關注這件事的關鍵點在于免費政策何時結(jié)束,答案此前交通運輸部早已明文公布了:至國務院批準的疫情防控工作結(jié)束時間為終止時間。更具體的時間只能靠等,不能靠猜,更不能靠瞎編,聲稱“暫定6月30日”是極不負責任的。
從圖片來看,應是某位“內(nèi)部人士”將技術文件拿去“獻寶”,被“有心人”看到想搞個“大新聞”。其實,消息爆出之前,就有媒體朋友發(fā)來該圖片謹慎地問我:這么報妥不妥?我直接回復:不妥。作為一份行業(yè)內(nèi)部技術文件,“6月30日24:00”僅是為了便于系統(tǒng)運行而設置的參數(shù),就像電影里特種部隊在統(tǒng)一行動前要對表一樣,這個時間點對公眾而言沒有意義,是無效信息,不具備新聞價值。
也許有人認為“事無不可對人言”,對媒體來說沒什么是“不該報的”,這話沒錯,你可以報,但必須屬實。不管該記者從什么渠道得到上述文件,如果真感興趣,就應該向權威部門、專業(yè)人士采訪求證,問清事實原委,而不是想當然。
疫情防控事關重大,不容誤導誤讀,更不容蓄意造謠。在如此嚴峻的防控形勢下,針對一項公眾高度關注的臨時性政策信口開河,不但會引起多方猜疑,影響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士氣,更容易讓別有用心的勢力借題發(fā)揮,惡意炒作,誤導輿論,興風作浪。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除了一些自媒體言之鑿鑿,我還沒發(fā)現(xiàn)任何主流媒體參與其中。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場疫情新聞大考中,某些所謂的媒體人為了嘩眾取寵,毫無操守,出盡了洋相。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再拿“鐵肩擔道義”要求媒體人,或許有點強人所難,但吃著這碗飯,多少還要有點風骨,沒有一副鐵肩膀,總有幾根硬骨頭吧?就算你擔不起天地民心、公理道義,最起碼,要對自己碼過的字、說過的話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