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林, 李 陽, 陳曉峰
(遼寧省沈陽市胸科醫(yī)院普外科, 遼寧 沈陽 110044)
胃癌為臨床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且隨著大眾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胃癌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近年來,外科技術飛速發(fā)展,腹腔鏡手術也在臨床逐漸普及,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對遠端胃癌的臨床療效也得到廣泛認可[2]。另外,消化道重建為胃腸手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目前臨床對遠端胃癌消化道重建術尚無統(tǒng)一結論[3]。畢Ⅱ式吻合是既往常使用的吻合方式,要求切除大部分胃組織、關閉十二指腸,使殘胃與空腸吻合,可不受吻合口張力限制,但該吻合方式改變胃正常生理解剖結構,術后胃腸道運行方式發(fā)生變化,造成近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高[4]。對此,有學者提出,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能通過輸入、輸出袢間短路吻合,建立代胃結構,使術后患者胃腸生理解剖結構與正常結構相近,而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行畢Ⅱ式吻合術及行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的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患者各56例臨床資料,為臨床治療遠端胃癌提供新思路,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行畢Ⅱ式吻合術(對照組)及行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觀察組)的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患者各56例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經手術病理證實為原發(fā)性遠端胃癌者;行擇期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者;年齡18~75歲;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既往腹部手術史;消化道梗阻者;術中行周圍臟器切除者;術前放化療者;合并遠處轉移或播種轉移者;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圍術期多次輸注血漿或人血清蛋白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
1.2方法:兩組均采用氣管插管全麻五孔法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觀察組給予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①畢Ⅱ式吻合術:在Treitz韌帶下10~15cm處抓起小腸,行畢Ⅱ式殘胃-空腸側側吻合(利用直線切割閉合器),間斷縫合切割吻合器形成的小孔,同時將漿肌層間斷縫合。②Braun吻合術:于距胃腸吻合口15~18cm處,使用一次性切割器行輸入袢空腸、輸出袢空腸Braun吻合,吻合口直徑3.5~4.0cm,間斷縫合拔出切割吻合器小孔,間斷縫合漿肌層。對照組則予以單純畢Ⅱ式吻合術,操作同上述觀察組。
1.3觀察指標:①圍術期指標。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③腸道屏障功能:采用分光光度法(杭州和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檢測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④炎性因子:使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⑤術前及術后3d免疫功能: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檢測血清補體C3、C4水平。
2.1圍術期指標:兩組各圍術期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術期指標
2.2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2.3腸道屏障功能:術后3d時,兩組血清DAO、D-乳酸均較術前升高(P<0.05),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DAO D-乳酸水平比較
2.4炎性因子:術后3d時,兩組血清IL-6、IL-10均較術前升高(P<0.05),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清IL-6 IL-10水平比較
2.5免疫功能:術后3d時,兩組血清補體C3、C4均較術前降低(P<0.05),且對照組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血清補體C3 C4水平比較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胃的慢波起源于胃大彎上部,并沿縱行肌向幽門方向傳播,形成胃蠕動,以將胃內食物與胃液摻雜在一起,形成食糜,推進十二指腸[6]。但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能影響胃正常生理結構,且畢Ⅱ式吻合術將殘胃與空腸吻合,直接破壞正常胃蠕動方式,易造成胃腸道運動障礙,加大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7]。因此,建立輸入、輸出袢間短路吻合的Braun吻合術受到臨床的廣泛關注,該吻合術通過增加空腸側側吻合口,使膽汁等消化液經側口進入空腸,不經過胃空腸吻合口,降低反流性胃炎發(fā)生率[8]。對此,本研究也就畢Ⅱ式+Braun吻合術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分析,為遠端胃癌消化道重建方式提供指導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消化道重建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也說明,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并未增加手術操作難度。不僅如此,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雖然增加空腸側側吻合口,但未增加手術創(chuàng)傷,對患者術后恢復無明顯影響。另外,給予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治療的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予以單純畢Ⅱ式吻合術治療的對照組顯著降低??紤]其原因為:①單純畢Ⅱ式吻合術易導致輸入袢腸液進入殘胃,造成胃黏膜的屏障破壞,還能逆向擴散使胃黏膜血管的通透性變高,使胃黏膜充血,增加反流性胃炎發(fā)生風險[9];②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能避免消化液經過胃空腸吻合口,而降低消化液對吻合口的刺激,降低吻合口炎發(fā)生率;③單純畢Ⅱ式吻合術空腸-殘胃吻合口位置明顯高于十二指腸殘端,術后輸入袢腸液流出易受阻,壓力增加,也提升十二指腸殘端漏發(fā)生風險;④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使殘胃環(huán)境與正常胃結構相近,減少手術對胃蠕動的影響,避免胃癱發(fā)生。
除上述結論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兩組術后血清DAO、D-乳酸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對照組高于觀察組。其中DAO、D-乳酸均能經受損腸黏膜大量入血,可敏感評估腸黏膜屏障損傷情況。則上述結果也說明,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能減輕手術引起的腸黏膜屏障損傷??紤]該結果與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通過增加的空腸側側吻合口,增加消化液分流,降低消化液對吻合口的刺激,使腸黏膜屏障損傷風險降低有關。且對照組術后炎性因子(血清IL-6、IL-10)也高于觀察組。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能減少反流性胃炎、吻合口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輕機體對并發(fā)癥刺激產生的應激反應及炎癥反應,使術后炎性因子降低有關。然而,觀察組術后免疫功能指標(補體C3、C4)高于對照組。這也可能與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降低并發(fā)癥,減輕相關應激及炎性刺激,使炎癥反應導致的免疫功能抑制現(xiàn)象緩解有關。
綜上所述,畢Ⅱ式聯(lián)合Braun吻合術術后并發(fā)癥少,且能減輕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腸黏膜屏障損傷,降低術后炎性反應,于改善患者術后免疫功能也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