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榮
幼小銜接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構成內容之一,其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幼小銜接中,科學采取各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合理推動幼小銜接工作的進行,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使其具備優(yōu)質的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能促進幼兒各項思想以及能力發(fā)展,使其得到更大的進步。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雖然都處于基礎階段,但是在實際的知識與技能教學中,幼兒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更注重與對于知識或者習慣的培養(yǎng),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則已經開始了知識的理解、運用以及擴展研究。因此,在整個培養(yǎng)目標上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因此,教師要想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幼兒能夠合理的從幼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那么在日常大班活動中,就必須注重幼兒培養(yǎng)目標的合理化轉變,從而有效幫助幼兒提前適應這種培養(yǎng)理念和方法,有效完成幼小過渡。例如在進行大班的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在設立目標是應該略微提升一下自己的要求,摒棄原本那些只注重幼兒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理念和思路,轉而更加注重幼兒知識的完全掌握以及技能的全面提升,使他們能夠達到更好更高的目標。另外,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小學階段的教學已經和幼兒階段的培養(yǎng)有了明確的差別,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時,一定要注重自己思路的轉變,逐步注重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教學方法是學生知識掌握的重要構成部分,優(yōu)質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知識學習以及技能掌握以及個人能力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現在幼兒階段提倡課程游戲化,因此,在幼兒階段,很多教師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基于游戲教學理論而采取一些適合幼兒階段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由于更具游戲化,更符合幼兒當時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效果很好,很受教師歡迎以及學生喜歡。但是如果將其全面移植到小學教學中,那么就會變得過于簡單,不利于小學生心理生理的快速發(fā)展。所以,教師要想科學完成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對于幼兒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就必須在幼兒大班階段加強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適當的采取一些小學階段采取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幼兒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和適應階段,從而為他們適應小學教學方法而打好基礎。例如在幼兒階段進行某些知識啟蒙的時候,教師時常會利用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反復宣講,希望幼兒能夠理解。而在小學階段教師則會更多的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大家在各自的小組里進行互相探討和研究,并在互相交流、溝通以及協作研究的同時,共同完成任務,掌握相關技能和學習學會相關知識。所以,幼兒教師不妨提前做好這樣的準備,從而使幼兒安全平穩(wěn)的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
在當前教育體制以及社會對于幼兒教育的認知中,現階段幼兒教育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甚至幼兒指導綱要也沒有明確要求幼兒畢業(yè)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得到什么樣的評價,到達什么水平。而在小學階段,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新課標對于小學生的能力以及水平已經有了明確的標準,也就是從幼兒階段的無序化標準,逐步進入到小學階段有了量化的標準。當然,這個標準不僅僅是量化的成績,更多的是一種基于各種技能、知識以及態(tài)度。思維能力等綜合性量化考核標準。這種從無到有的評價標準的出現,勢必會對幼兒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打破其原先的認知。因此,在幼小銜接中,教師還必須對幼兒的評價標準進行適當的調整,規(guī)避到他們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出現的心理波動,使其能夠科學健康的額構建出優(yōu)質的陽光心態(tài),科學合理的進入小學階段的知識學習以及技能掌握中。
課外知識拓展以及作業(yè)練習是幼小銜接的一個重大問題。在實際的小學各科技能掌握與知識學習中,進行課后練習以及知識對外擴展這是小學教學的常態(tài),但是這種情況在幼兒階段卻并不常見。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幼兒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如完成課后作業(yè),對自己課上不明白的知識進行有效性拓展等等。而教師要想提前幫助幼兒做好這樣的準備,使其能夠科學快速的完成學習意識的轉變,使其具備優(yōu)質人良好的習慣,那么在幼兒大班知識學習時,就應該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能夠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完成這種理念的轉變,并逐步具備心理上的適應。
總而言之,幼小銜接是幼兒幼小成長的重要部分,對于其健康成長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我們當代幼兒教師一定要能夠靜下心來,不斷汲取各種先進的幼兒培養(yǎng)思路和方法,從而有效增強自身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科學組織各種教學活動,進而將幼兒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具備優(yōu)質學習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港區(qū)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光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