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偉
中小學英語聽說評價的主要實現(xiàn)方式包括表現(xiàn)性評價和紙筆測試等。(黃麗燕,2016)聽說表現(xiàn)性評價可以在課堂或課外進行,要求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通過遷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完成一定的角色任務,同時基于學生的過程表現(xiàn),根據既定的標準,進行直接、系統(tǒng)的觀察和評價。課堂上的小組分工討論,課外的學習成果匯報、辯論賽、游園活動等,都屬于這種評價方式。
一、如何設計和實施英語聽說表現(xiàn)性評價
1. 確定評價目的
表現(xiàn)性評價關注的是比較高階的英語學科能力。如果只是想檢測口語能力的某一具體方面,如評價學生的發(fā)音,此時沒有必要設計諸如演講、討論等復雜的任務,大聲朗讀便是評價語音的一種極佳形式。如果確定使用表現(xiàn)性評價,設計者可以利用“中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表現(xiàn)框架”(見表1),確定某項具體的能力要素,作為我們的評價目的。
2. 設計表現(xiàn)性任務
聽說表現(xiàn)性評價要求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通過遷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完成一定的角色任務。比如不僅讓學生看視頻回答問題,而且給予角色任務,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以交際的形式去表現(xiàn)其所知與所能。表現(xiàn)性評價任務盡量圍繞教材單元主題和內容展開。
3. 制定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可以是分項評價,也可以是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是立足于學生整體上的印象、表現(xiàn)、表達等,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價,如A、B、C、D。綜合評價是對學生口語的整體評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其細致程度和針對性不如分項評價來得科學、公平,因此,在實際的表現(xiàn)性評價過程中,建議多使用分項評價,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單純關注于簡單的分數(shù),而是朝著綜合能力方向發(fā)展。
4. 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的實施
在展示活動任務之后,可以開始進行兩人互動或者小組互動。分組的依據可以是學生原來的座位自然分組;或者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把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也可以把英語水平相近的學生分成一組,使得小組評價活動的開展更加順利。(黃麗燕,2016)活動期間,教師在屏幕呈現(xiàn)或派發(fā)打印好的評價量表,引導學生關注評價標準,從而修正或改進自己的表達。如果是基礎較弱的班級,教師可以在展示活動任務之后一并呈現(xiàn)或派發(fā)評價量表,讓學生從準備的時候就明確評價標準,更有針對性地獲取信息和組織表達。
二、案例設計
案例1:“The Olympic Games”(人教版高一英語模塊2第二單元)
在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觀看一段關于奧運會的卡通視頻,然后給自己5歲的外甥介紹奧運會。學生通過識別詞語和句意,抓住傳播的信息,在目標范圍內找到所需的信息。能在觀察語言現(xiàn)象的基礎上,歸納概括信息和語言規(guī)律。這屬于英語學科核心能力表現(xiàn)中的學習理解類,能力要素為提取概括。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使用分項的評價量表,評價項目分別檢查了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口語表達的邏輯性、充實性,以及語調和用詞的得體性。
最終形成的任務及評價量表如下:
任務:You are to introduce Olympic Games to your 5-year-old nephew. Watch a video and take down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案例2:“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人教版高一英語模塊3第一單元)
在單元的第一課時中,教師先要求學生思考比較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的不同,然后觀看關于兩個節(jié)日的介紹視頻,獲取信息后,篩選兩者最明顯的不同,最后向外國朋友介紹春節(jié)。學生能根據語言材料中的語境、篇章結構、邏輯關系等特點,用英語系統(tǒng)地組織、合并及編排信息;能從零散的信息中梳理信息間的關聯(lián),并能使用整合手段綜合運用語言。這屬于英語學科能力表現(xiàn)中的應用實踐類,能力要素為整合運用。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同樣使用分項的評價量表,檢查信息獲取能力,描述的邏輯性和豐富性等。量表的最后一項提醒學生介紹春節(jié)時有機將對方的已知(圣誕節(jié))和未知(春節(jié))聯(lián)系起來,更接近真實的語言習得。
最終形成的任務及評價量表如下:
任務:You are to introduce Spring Festival to your American friend Tom, who celebrates Christmas. Think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estivals first and watch a video for information.
案例3:“Canada the true north”(人教版高一英語模塊3第五單元)
在單元的最后一節(jié)課中,教師要求學生為旅行團設計和介紹廣州幾日游的行程單。學生基于已知信息發(fā)揮想象,衍生豐富、多樣的創(chuàng)意,如創(chuàng)編對話、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為開放式故事續(xù)寫結局等。這屬于英語學科能力表現(xiàn)中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能力要素為創(chuàng)造想象。學生使用的評價量表檢查了學生的介紹是否具體、清晰、生動。因為這個小組活動涉及評比,所以評價項目還包括了“Do your groupmates think your plan is inviting?”一項。最終形成的任務及評價量表如下:
任務:A group of visiting students are coming on a 3 to 5-day tour of Guangzhou. Plan an itinerary for them. Show and explain it to your group and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form.
三、結語
在高中階段設計和實施英語聽說表現(xiàn)性評價,能較好地提升聽說活動有效性。首先,評價目的的明確使得活動更有針對性、交際性。其次,真實情境的設計使得活動更有趣味性。學生在表現(xiàn)性任務的過程中,參與的主動性高,非知識技能的提升也比較明顯。最后,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呈現(xiàn)幫助提醒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自覺地注意語言的復雜性、準確性和流暢性等方面,真正提升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實施了一段時間后,能夠明顯觀察到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高,聽說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英語聽說表現(xiàn)性評價的實施中,教師也要重視評價前的準備工作,加強教師對生評的指導;重視評價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以及評價后的反饋,及時給學生反饋信息。
總之,英語聽說表現(xiàn)性評價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緩解學生學習焦慮,提升學生自我意識,加強成功的體驗,對于學生后續(xù)的英語學習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