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整個世界。旅居美國的女兒一家,一直在關(guān)注中美疫情的發(fā)展變化,以及中美之間停復(fù)航的相關(guān)消息。我和親家事先約好輪流到美國照看孫輩,本應(yīng)在6月初“換崗”,可這場疫情將我們“換崗”的時間徹底打亂。親家的返程機票一再被取消,被迫滯留在美。7月中旬,女兒終于敲定了我們雙方的機票,確定了我飛美國的時間:8月9日。
當我得知機票已經(jīng)買好,將不日啟程赴美時,心里確有幾分忐忑。之所以在疫情當下“逆流而上”,是因為女兒要生二胎的“剛性需求”。2020年1月,疫情在我國雖勢態(tài)兇猛,但我們?nèi)f眾一心、眾志成城,使其很快得到了控制,國內(nèi)疫情出現(xiàn)了拐點??擅绹囊咔閺?月中旬起才剛剛揭開序幕,而且確診人數(shù)一直在持續(xù)增長并居高不下,似乎看不到希望和盡頭。
與日俱增的患者人數(shù)令人不寒而栗,而女兒所在的加州又是新冠肺炎增長速度最快的州。東西方人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差異的確很大,在很多國家,一方面是劇增的確診人數(shù),另一方面卻是看不出一絲焦慮和緊張的廣大民眾,他們?nèi)匀粫蹠?、游行,更不戴口罩、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我很為生活在加州的女兒一家擔心,同時也為自己此次出行可能面臨的風險擔心。萬一“中招”了,自己在美國沒有醫(yī)保,醫(yī)治不起不說,還會殃及孕期中的女兒、三歲的外孫女,到時讓女婿怎么辦?一想到這些,我就夜不能寐。
當我把自己赴美的日期在微信群里向朋友們公布時,果然一片嘩然:“你不要命了!難道你要冒著疫情的炮火前進?”當我說明非去不可的緣由時,大家又表示了同情和理解。于是,一輪又一輪的送行宴開始了。有同學、有同事、有文友,每個群幾乎都為我送行,有兩個閨蜜眼含熱淚擁抱著我說:“你一定做好防護,好好去,好好回來!明年我們還在這里給你接風!”朋友們有的給我送來N95口罩、醫(yī)用外科口罩,有的給我送來專業(yè)的護目鏡、面罩,有的給我買了幾套家居服。此情此景,既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悲壯,更有“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溫暖。我禁不住潸然淚下,似乎此行是生離死別。
經(jīng)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終于抵達了舊金山。過美國海關(guān)時,口罩、護目鏡、面罩、一次性手套我是一樣不少,因為我們都覺得進出海關(guān)時感染的幾率是最大的,怎樣防護也不為過。女兒女婿在機場接到了我,我馬上解除“武裝”,把它們?nèi)既舆M了垃圾箱。
如果說在國內(nèi)看美國的疫情,那是“局外人”,而今我入境美國,便成“局中人”了。早晨起來,小區(qū)的花仍在靜靜地開,幾分嬌艷、幾分嫵媚,卻少了許多欣賞它的人。整個小區(qū)從清晨到暮色,沒有喧囂,只有寧靜。疫情之下,原本就安靜的街道,更多了幾分沉寂。前幾次來美國,偶遇路人彼此便會熱情地打招呼:“哈嘍!”“貓寧!”而如今,女兒告訴我,見了路人一定要躲開走。
一周后,中國鄰居來看望我,我們的見面卻頗具戲劇性。怕我倒時差沒時間做飯,她給我蒸了一鍋饅頭,烙了幾張餅。她在外面喊我女兒的名字,戴著口罩,站在我們屋前的草坪中間,示意讓我女兒把東西拿進屋。就這樣,我們一個屋里一個屋外,隔著紗窗,各自戴著口罩熱烈地交談起來。親切友好的見面,看起來卻像“探監(jiān)”。
走出我家的小院,極目遠望硅谷湛藍的天空,鮮花盛開,姹紫嫣紅,空氣清新,百鳥爭鳴。但疫情尚在繼續(xù),唯愿世界太平,唯愿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