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xù)繁榮與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伴隨著醫(yī)療設施的逐步完善和現代醫(yī)學水平的進步,老年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齡人口比例不斷上升。據可查的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老齡人口已突破2.4 億人,達到總人口的17.3%,先于世界其他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在這龐大的群體中,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數量不斷擴大,他們的老年生活經常在需要物質剛需、缺乏情感交流和關懷中度過,而青壯年群體數量卻在全國總人口數量中急劇縮小,伴隨著近年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過去那種三世同堂的情況越來越少,家庭趨于小型化,傳統家庭養(yǎng)老模式逐漸走向弱化。社會普遍希望有關機構能提供對老年人的關懷、關愛、醫(yī)療保障、保健康復等居住服務。正是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和背景下,養(yǎng)老地產項目逐步發(fā)展并形成熱點。近年來,各種形式的養(yǎng)老社區(qū)、老年住宅、老年公寓以及養(yǎng)老院、護理院、托管所等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為規(guī)范養(yǎng)老建筑市場的健康有序發(fā)展,建設部于2015 年批準了15J923《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要求貫徹“以人為本”和“充分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基本原則,保障老年人居住建筑“安全、健康、適用”[1]。15J923《老年人居住建筑》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為設計師有章可循、有圖可依奠定了堅實的設計基礎。
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延伸與細化,那么,在主體建筑設計完成后,室內設計該營造怎樣的宜居環(huán)境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去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的生理需求和精神生活的心理需求呢?本文將結合本人工作實踐,通過具體工程項目實例,分題論述。
老年人生理需求的物質生活空間是由老年人生理的體能變化和行為特征決定的,因此,只有了解老年人生理的變化和行為特征才能夠進行全面、合理的并且有針對性的設計與研究,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適用”的居住空間環(huán)境,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
老年住宅是老齡社會的產物,是設計師為老年人專門設計構筑的物質空間形式。室內設計為營造宜居的適老化空間環(huán)境,就必須了解老年人生理的體能變化和行為特征。人至老年是生命長河中內涵越來越深厚而美好的階段,同時,人體的衰老也慢慢地走來。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體步入老年,機體各組織結構器官功能便開始老化,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系統的逐漸衰退,直接導致視覺和聽力的下降,導致認知能力差,普遍表現出動作遲緩、狀態(tài)不穩(wěn)、運動障礙,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下降的行為特征,日常的起居和生活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由完全自理不需他人幫助的老年人演變?yōu)轶w能減弱,需借助扶手、拐杖或輪椅移動的老年人。
如上所述,在室內設計中只有了解和把握老年人這些生理變化和行為特征,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細節(jié)處理,營造出適老化的宜居環(huán)境。
為了解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和行為特征,筆者做了大量的調研,充分認識到適老化的設計目的,其實就是以人為本,從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基本原則出發(fā),去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從而增強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下面結合具體工程實例來說明。
2.2.1 公共區(qū)域的無障礙設計
試舉參與的由原如家酒店改造為養(yǎng)老院的項目,本項目以單人間為主,雙人間為輔,主要服務高齡、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為滿足適老化需求,對原有建筑平面做了全面規(guī)劃。從功能分區(qū)上,從老年人的特點上及適老化的各種需求上,綜合考慮基本完善設施,滿足老年人的食、住、醫(yī)、娛等需求。
如圖1、圖2 所示,為改造前原有建筑首層平面及標準層平面。該平面整體上為酒店平面布置,整體空間不滿足養(yǎng)老院的規(guī)范標準及適老化的設計需求。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出入口沒有無障礙坡道及雨棚,存在安全隱患;沒有配備電梯;單開門及房間洞口不滿足輪椅的通行寬度及回轉半徑的需求;套內缺少適老化功能空間及設計;地面存在高差等。
圖1 改造前原有建筑平面圖
圖2 改造前原有建筑標準層平面圖
如圖3、圖4 所示,為根據適老化需求調整的養(yǎng)老院項目首層平面布置圖和標準層平面布置圖,入口處設置無障礙坡道,滿足輪椅及步行輔助設備順暢通過進入門廳,坡道及入口室外臺階部分增加雨棚,保證雨雪天氣的安全出行,消除室內地面高差,保持地面平整,采用防滑地面材料、無反光,公共區(qū)域、電梯、大堂及走廊均設置連續(xù)扶手,拐角處均有弧形護角,走廊墻面居室入口處均設置不同裝飾畫,便于老人識別。
圖3 調整后首層平面布置圖
圖4 調整后標準層平面布置圖
結合項目在后期實際運營,為滿足各種情況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及醫(yī)護照護的結合,在首層的平面功能上設置了接待門廳、前臺、休息等候、多功能廳、廚房、餐廳兼公共娛樂空間、康復區(qū)、醫(yī)務室、無障礙衛(wèi)生間等;各層設置可供擔架使用的電梯,滿足擔架回轉半徑;每層均設置公共休息區(qū)、服務臺、無障礙衛(wèi)生間、助浴間等;每層均以單人間為主、雙人間為輔的平面布置。
本項目受到原有場地的影響,門廳近深狹小,原有結構柱較多,需在有限的空間內滿足等候、休息、會議接待的功能,滿足可同時接待2 個家庭辦理入住的空間需求。在這個區(qū)域針對需要滿足的功能,運用柱間距與吊頂造型的序列對使用功能進行了分區(qū),通過設置屏風來對門廳與走道區(qū)域進行劃分,在滿足裝飾效果的同時又能達到良好的視線的穿透性,盡可能地使自然光照入到室內,提高室內采光。方案結合醫(yī)護人員照看老年人的視線設計,入口處電梯間以及走道均需在視線上達到可相互照應,方便醫(yī)護人員在前臺和護士站觀察老年人在休息區(qū)的情況。如圖5 所示,為養(yǎng)老院首層門廳效果圖。整體以溫暖的米色調為主,搭配溫暖的木色以及給人帶來生機勃勃的綠色,讓老年人有溫馨舒適的感覺。
圖5 養(yǎng)老院首層門廳方案效果圖
2.2.2 老年人居室空間設計
居室是老年人日常起居活動的主要空間,更需要安全、便利和舒適性,需要營造家的感覺,滿足人性化、無障礙的適老化設計。如圖6 和圖7 所示,為老人居室單人間的平面布置圖和老人居室單人間方案效果圖。
圖6 老人居室單人間平面布置圖
圖7 老人居室單人間方案效果圖
在本案的適老化空間處理上,考慮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房間整體布局把床的位置設置在盡量離窗戶近的區(qū)域,便于老年人觀察窗外景觀和享受陽光。入戶門的洞口凈寬度擴大到1200mm,方便輪椅進出,且設置無障礙扶手,便于老人撐扶。門扇上設置高低2 個觀察孔,便于乘坐輪椅的老年人使用。在現有空間內把衛(wèi)生間做弧形處理可增大室內空間及衛(wèi)生間的回轉半徑,便于老年人進出。步入式衛(wèi)生間地面與居室地面沒有垂直高差,地面做緩坡式過門石,避免衛(wèi)生間內有水外溢,防止老年人滑倒。為達到衛(wèi)生間的無障礙及適老化需求,設置了淋浴折疊座椅,淋浴區(qū)和臺盆、馬桶處均設置了無障礙扶手,并安裝了緊急呼叫設施。洗漱臺及鏡子等高度等均滿足適老化要求,方便老年人坐在輪椅上使用。
老人居室內整體色調為暖色且明亮,家具顏色以溫暖的木色配以綠色,溫馨且有生機勃勃的氣息,適合老年人的心理感受。根據老年人的生活及思維模式,老年人的居室為相對私密的空間,通常會在居室里懷念他們的一生,空間排布上需要盡可能地滿足收納的功能,同時,預留空間給老人擺放自己喜愛的老家具、陳設等物件,墻壁可懸掛裝飾老照片等,再現老人原有家居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的情景。
試舉參與的另一項目,如圖8、圖9 所示,為養(yǎng)老公寓樣板間起居室和臥室效果圖。方案整體簡潔且沒有復雜的裝飾,家具現代,重視適老化設計及室內的陳設,充分考慮了老人需要的收納空間和物件擺放的空間,有家的感覺。
平面布置為套間,整體套內空間相對充足,室內層高較好,房間內寬敞、明亮,為可自理的活躍老年人使用。如圖10所示,為老人居室平面布置圖和吊頂平面圖。平面布置上外間為廚房與起居室一體的開場空間設置,內間為老人居室,且配套衛(wèi)生間。入戶門口處根據規(guī)范設置了無障礙扶手,保證寬敞的輪椅回轉空間,便于老人如遇突發(fā)事件醫(yī)護人員可實施救助??紤]到老年人隨著身體的衰老會出現下蹲、彎腰困難,站不穩(wěn)等情況,在入戶門口處結合家具設置換鞋坐凳,符合老年人的行為習慣,為出入居室?guī)肀憷?。所有家具拐角均做弧形處理,開關、插座及智能化面板位置均根據規(guī)范執(zhí)行。
圖8 養(yǎng)老公寓樣板間起居室效果圖
圖9 養(yǎng)老公寓樣板間臥室效果圖
圖10 養(yǎng)老公寓樣板間老人居室平面圖、吊頂平面圖
2.2.3 細節(jié)處理
根據老年人視力減弱、行動遲緩的行為特征,在公共區(qū)域采用了LED 發(fā)光扶手的設計,滿足老年人夜晚在走廊走動,可以快速找到扶手的位置,防止摔倒。為避免家具及室內墻壁拐角處碰撞損壞且容易傷到老年人,所有家具邊角處及墻面的拐角處均采用圓角及弧形護角設計。配套的開關插座以及照明系統也需要滿足適老化的需求,開關及插座的高度需要滿足老年人坐在輪椅上的使用高度。為排除安全隱患及突發(fā)事件,居室及衛(wèi)生間均設置了防滑倒紅外監(jiān)控設備;床頭處設置了觸手可及的緊急按鈕;緊急呼叫器帶有拉繩,方便老人出現意外情況時使用。配套智能床墊連帶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環(huán),與服務臺連接,達到對老人的健康進行24h 監(jiān)控,防止老人摔倒及走失。以上這些細節(jié)設計均體現了以人為本、健康適用的原則。
上文所述的養(yǎng)老項目,從不同使用功能的角度滿足著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室內設計所選用的材料、家具、與陳設營造出的空間氛圍,從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影響著人的心靈,引發(fā)主觀情感的愉悅,滿足著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建筑是物質的,它凝固了社會的財富和時代的科技水準,建筑又是精神的,像舞蹈離不開人體,繪畫離不開顏料,承載了人太多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在適老化的室內設計中,該選用什么材料、色彩、家具、陳設,去達成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精神滿足呢?
室內空間的造型離不開顏色與建筑材料,作為形式美的要素,傳達著特定的表情和象征意味,中國傳統建筑多采用木構架,內裝修更是用到大量的木質材料,這不是因為老祖宗不懂得像西方人那樣善用石材,而是因為他們認為建筑是有生命的,木材與人有更多的親和力,使人聯想到古樹的枝繁葉茂和千年的勃勃生機,引發(fā)子孫滿堂、壽命長久的憧憬,聯想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與木材相比較,色彩給予人的心理暗示似乎更誘人,更能引發(fā)人去深思探尋。事實證明,不同的色調透過視覺可以引發(fā)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究其原因,其實是千百年來人們形成的審美心理的沉淀,暖色調給人心靈以撫慰、溫馨與進取,冷色調呈現肅靜與淡雅,引發(fā)閑適與寧靜。在適老化的室內設計中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選用了更多的暖色調與木質材料,用以營造設計優(yōu)雅、裝修細致、溫暖舒適的空間環(huán)境,使老年人眼睛看到的居室環(huán)境溫暖宜人,身體所接觸到的家具和無障礙設施舒適而安全,從而產生家的感覺,有想要長期居住下去的愿望。
適老化的居室家具與細節(jié)處理,在上一節(jié)已有論及,本部分不再重復,現僅從居室平面規(guī)劃的角度,論述滿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設計。調研中發(fā)現,老年人搬離舊有的居住環(huán)境后,不能自覺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缺少或不能與新鄰居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感情交流,常有懷舊情結,為滿足老年人這一心理需求,特別在適老化平面設計中預留了懷舊的空間,老人入住后可憑喜好擺放過去的舊家具,墻面上可懸掛自己與家人的合照或珍愛的字畫,再現往日的生活情景,聯想與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的快樂時光,獲得心理的安慰。
生態(tài)文化是適老化設計中的一種新思路,是根據老年人的行為特征,提升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來滿足精神需求的一種形式。生態(tài)這里指綠色植物的栽培,之所以提升到文化層面是因為這里有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含義。上述適老化設計項目中,在公共區(qū)休息區(qū)都預留了芽苗菜栽培的空間,鼓勵老年人走出居室參與芽苗菜的培訓活動,學習種植新知識。在動手動腦的微體力勞動中提升大腦與肢體的協調能力,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感受勃勃的生機、健康的喜悅、豐收的快樂、延緩衰老的過程。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適老化住宅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產物,是設計師為老年人專門設計或改建設計的物質空間形式。適老化住宅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延伸與細化,為營造適老化的居所必須做到2 個滿足:(1)符合老年人生理需求的物質空間滿足;(2)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精神滿足。
要達到老年人生理需求的物質空間滿足,只有從充分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基本原則出發(fā),調查研究老年人的生理體能變化和行為特征才能做到以人為本,適老化的宜居設計,也只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學習掌握15J923《老年人居住建筑》規(guī)范和標準,才能因地制宜地做出有針對性的室內設計,提出應對措施和關鍵細節(jié)的處理方法,達到安全、健康、適用的基本要求。
建筑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載體,就像文學離不開語言,繪畫離不開顏色,室內設計離不開材料、家具與陳設一樣,它們都通過不同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人的心靈。要使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可以借助物質感官在居室中部分重現老年人家庭生活場景,營造居家氛圍,引發(fā)溫馨的聯想,可以為老年人規(guī)劃生態(tài)空間,使老年人在錦鱗戲水和芽苗勃勃生機中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延遲衰老的心理過程。
適老化建筑的室內設計從本質上說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它們互為表里,功能不一,既表現空間功能又表現心理內涵,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滿足著老年人多方面、多層次的物質生理需求和精神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