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柏
摘 要:現(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不只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還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fā)展。體育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體育教育在當下的教育活動中扮演的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每一位體育教師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策略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備課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良好的備課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但是,隨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著同樣的事情,很多教師對于自己的備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倦怠心理,往往只是抄襲和敷衍,為了應付學校的常規(guī)檢查而做,忽略了備課的重要性。沒有課前的認真準備,課堂教學會出現(xiàn)雜亂無章的現(xiàn)象,要改變這樣的情況。
體育課前的熱身準備活動,主要意義在于避免肌體在正式活動時受到損傷。從生理學角度來進行分析,準備活動的意義有以下幾點:(1)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水平,以適應機體承受大負荷強度刺激的需要。(2)增強氧運輸系統(tǒng)的機能,使肺通氣量、攝氧量和心輸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提高工作肌的代謝水平。(3)使體溫升高,氧離曲線右移,促進養(yǎng)和血紅蛋白的解離,有利于氧供應。(4)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增加彈性,預防肌肉損傷。(5)增強皮膚血流,利于散熱,防止熱應激傷害。一般準備活動必須做全身的熱身活動,以慢跑開始,使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和參與運動的呼吸、血液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調動起來;你也可以針對本課基本內容的教材選項,加一些專項熱身的準備活動,比如田徑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弓箭步跑和加速跑等。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動起來,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親近教師,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訓練。因此,我們可以說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還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關心學生,毫無保留地向學生貢獻出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充分尊重和信任他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關愛,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把對教師的喜愛和信任轉移到體育訓練當中來,積極投身到各項體育活動和訓練當中。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產生對教師的欽佩和羨慕之情,隨后學生便會積極地去接受教師布置的各項訓練任務。
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一)觀念落后。體育課上,教師們?yōu)榱恕瓣P注”學生的“安全”,將學生要么關在教室里自習,要么給孩子們講講笑話、說說故事,要么帶到操場上跑兩圈而散放羊在操場上三五成群打鬧嬉戲、三三兩兩坐在一起閑聊,體育課成為真正的“放松課”、“解放課”、“自由課”。體育教師們認為體育課在小學是一門小科、副科,上不上無所謂等觀念的左右,致使小學體育教學的缺失。
(二)方法滯后。部分教師不注重體育游戲的開展,喜歡“單刀直入”,訓練什么項目,就絕不“混淆龐雜”。如訓練50米跑,就從預備、到起跑、到加速、到沖線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介紹得細致入微,簡直就是專業(yè)理論課。然后,反復跑、反復訓練,再測成績等,學生的訓練除了疲勞外,談不上身心的愉悅,與新課改的愉快訓練失之千里。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強化注重體育的思想意識,掌握教學前沿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應變能力,以趣味教學為導向,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實現(xiàn)三維目標,讓游戲、趣味與體育課不分手。
四、合理設計游戲,構建趣味體育課堂
50米快速跑是小學體育水平二的主要訓練項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單調、乏味的體育項目,因此,在教學中,選用合適的游戲,使枯燥變有味,讓學生樂此不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活潑的環(huán)境中,掌握50米跑的動作要領,發(fā)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一)“踩尾巴”游戲。準備活動就是“熱身”運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圓形慢跑,既熱身,又與教材的快速跑相呼應。然后做關節(jié)操活動,在鮮明、歡快的音樂聲中,學生由靜到動,逐步熱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戲而導入50米跑的學習訓練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二)“跳繩”游戲。在基本部分,首先讓學生“前腳掌跑”,與之相適應的是“跳繩”游戲,讓學生用掌聲作為跳繩的節(jié)奏,這個游戲,既激發(fā)了活動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前腳掌跑的作用,達到提高前腳掌跑的游戲效果。
(三)“石頭、剪刀、布”游戲??焖倥苁?0米跑的核心和關鍵。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石頭、剪刀、布”游戲,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引進課堂,既活躍了課堂,又提高了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為課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
五、利用多媒體解除環(huán)境限制
由于受到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一學期的體育課往往不夠學時。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由于天氣變化中斷的體育課,體育教師不知道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認為只有在室外活動,才是體育課。其實,在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和體育素質的培養(yǎng),不僅存在于體育運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也可以傳達體育精神,使學生受到感染。教師還可以設計幾堂在室內體育課,利用幻燈片,播放有關體育的電影和賽事,例如《少林足球》《科比的繆斯》等電影和有關我國第一枚奧林匹克金牌、我國奧運健兒奪冠的紀錄片等,通過電影的播放產生明星效應,使學生喜歡某一項活動,同時,每一部電影和紀錄片都能夠體現(xiàn)一種體育精神,從這些電影中,學生學到了永不言棄、敢于拼搏的精神,并從紀錄片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懷的熏染。教師利用短暫的40分鐘,可以讓學生用心感受體育,認識體育,達到新體育改革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促進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侍崇艷,劉峰。蘇北小學體育教師體育游戲運用特征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
[2]丁小虎,徐大成。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