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婧 肖 雄 陳 明 高新霞
作者單位: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100102
隨著醫(yī)療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有研究顯示,肌肉衰減綜合征在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65歲以上老年人肌肉衰減綜合征的發(fā)病率已上升至10.7%[1,2]。1989 年,Rosenberg[3]第一次提出了“Sarcopenia”的概念。專門研究老年人群肌肉衰減綜合征的歐洲醫(yī)療團隊(EWGSOP)認為,肌肉衰減綜合征是指機體在年齡增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進行性、廣泛性骨骼肌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及軀體活動能力下降進而引起殘疾、生活質量下降或死亡等不良結局的綜合征[4]。研究認為,肌肉衰減綜合征有很多危害,如可以導致肌肉衰減性肥胖、握力減退、動作以及步行速度減慢、跌倒甚至骨折。國外研究也顯示,肌肉衰減綜合征能夠導致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風險增加、身體致殘率以及死亡率增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5,6]。所以,通過護理干預有效改善肌肉衰減綜合征患者肌肉質量、力量及功能的情況,對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減輕社會經(jīng)濟負擔有著重要意義,現(xiàn)將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患者的護理干預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目前的研究表明,肌肉衰減綜合征的主要診斷措施包括肌肉質量、肌肉力量和軀體活動能力的測定[7]。
1.1 骨骼肌質量檢測的方法 核磁共振(MRI)以及CT斷層掃描可以精確計算骨骼、肌肉、脂肪和其他軟組織的質量,被認為是測量骨骼肌肌肉質量的金標準[8]。但由于佩戴起搏器、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行MRI檢查,CT存在輻射,所以以上兩種檢查并不適合大范圍的篩查和推廣。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是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或雙能X射線吸收法(DXA)。生物電阻抗分析法測出男性肌肉質量≤7.0kg/m2,女性≤5.7kg/m2或雙能X射線吸收法測出的男性肌肉質量≤7.0kg/m2,女性≤5.4kg/m2即可認為肌肉質量減少。
1.2 肌肉力量檢測 研究表明[9]下肢肌力相對于上肢肌力而言,可以更好地預測肌肉衰減綜合征,但是由于手持式握力器測量握力的方法更便捷,且測量結果與肌肉衰減綜合征有很好的相關性,現(xiàn)已被廣泛用于肌力評估。握力值男性≤25kg,女性≤17kg可視為肌肉力量低下。
1.3 軀體活動能力檢測 目前,臨床和科研上廣泛應用4m步行速度評估運動能力,步行速度≤0.8m/s即被認為是軀體活動能力低下[10]。
如果以上三項中,僅有肌肉質量減少,診斷為前期肌肉衰減綜合征;若肌肉質量減少且伴有肌肉力量或軀體活動能力的低下中的一項,診斷為肌肉衰減綜合征;若以上三項指標均降低,診斷為重度肌肉衰減綜合征。
2.1 運動干預 運動被認為是有效預防和治療肌肉衰減綜合征的方法之一,肌肉質量、力量、軀體活動能力增強,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11]。外國學者Landi等[12]認為對肌肉衰減綜合征患者進行有效地運動干預是延緩肌肉質量和肌肉力量衰減的重要舉措。
2.1.1 肌力訓練:老年人循序漸進地進行肌力訓練可以改善神經(jīng)、肌肉功能,是對抗肌肉衰減綜合征的有效措施[13]。奧塔戈運動項目(Otago exercise programme,OEP)[14]是新西蘭奧塔戈學院的學者制訂的運動項目,此項目的內(nèi)容是進行居家個體化循序漸進的肌力鍛煉和平衡能力鍛煉,以達到預防老年人跌倒為目的,包括兩項內(nèi)容:第一,熱身運動(5項)、肌力練習(5項)、平衡力練習(12項)。其中肌力練習需要以負重帶為輔助設備;平衡練習分為A~D共4級,A級的難度最低,D級的難度最大。每次練習約30分鐘,每周3次,練習在1周內(nèi)分開進行。第二,步行練習,每次30分鐘,每周2次。李鶯等[15]研究顯示,奧塔戈運動可以提高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肌力和平衡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皮紅英等[16]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選擇66名老年人,練習自行設計的一套下肢肌力訓練體操,堅持12周,結果顯示肌力訓練可以加快老年人的步行速度,提高運動能力。該體操以下肢主要肌群及負重關節(jié)訓練為主,??菩暂^強,因此需專業(yè)人員指導。
2.1.2 有氧運動:有研究顯示,供氧充足情況下進行的有氧運動可增加老年人衰老骨骼肌中線粒體的數(shù)量,進而改善機體代謝[17]。也有學者認為,有氧運動可減少機體的脂肪含量,從而增加全身肌肉的相對質量,隨著有氧運動時間以及頻率的增加,肌肉質量也會隨之逐漸增加[18]。但是,有氧運動的時間、頻率以及強度必須因人而異,要在老年人身體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有氧運動的練習可在開始時采用低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慢跑、功率自行車、游泳、瑜伽等,慢慢過渡到中、高等強度的運動,后期可加設抗阻運動練習。有氧運動監(jiān)控的有效方法是通過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劃分心率區(qū)間。美國運動醫(yī)學會(ACSM)提出了最大心率百分比的計算方法:每分鐘最大心率=206.9-0.67×年齡(歲),ACSM定義:低強度為52% ~63%HR max,中等強度為64% ~75%HR max,高強度為76% ~87%HR max。
2.1.3 抗阻運動:抗阻訓練又被稱為力量訓練或肌肉訓練,是對抗阻力的一種運動形式??煞譃槿悾孩俚葟堄柧殻▊鹘y(tǒng)抗阻訓練和漸進式抗阻訓練,是肌肉交替行收縮和放松的練習方法。②等長訓練,是指肌肉處于靜力收縮狀態(tài),不進行關節(jié)活動的練習方法。③等速訓練,是指借助專用儀器,使肌肉在練習過程中保持合適速度的練習方法[19]。傳統(tǒng)的抗阻力訓練項目,例如啞鈴、杠鈴、俯臥撐等訓練,對老年人肌力的提升有積極效果[20]。周春霞等[21]認為,傳統(tǒng)抗阻項目訓練力度過大,彈力帶運動是一種柔性抗阻運動,老年人能按照自身情況自行控制動作幅度、負荷大小,在充分鍛煉的同時提高安全保障,能夠改善肌肉衰減綜合征的各項指標。劉國華[22]對老年女性進行了16周漸進式柔性彈力帶抗阻訓練后,顯著提高了研究對象的平衡能力。Magnus等[23]對臥床老年人進行上肢的漸進式彈力帶抗阻訓練,4周后試驗組的上肢肌力明顯高于對照組。
2.2 中醫(yī)干預 肌肉衰減綜合征屬于中醫(yī)學的“痿證”范疇,病位在肌肉,與脾胃有關。中醫(yī)古籍《四圣心源》中言:“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氣盛則肌肉豐滿而充實?!逼⒅骷∪?,全身的肌肉都需要通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來滋養(yǎng)。根據(jù)脾主肌肉、脾胃相關理論,可依據(jù)健脾益氣的治療原則[24~26]進行用藥、傳統(tǒng)功法以及特色技術等中醫(yī)護理,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的防治作用。
2.2.1 用藥指導:池紹龍[27]對脾胃氣虛證患者應用四君子湯經(jīng)方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3.10%,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82.76%。脾主肌肉,脾胃得以補益,則肌肉得以滋養(yǎng),肌肉的質量、力量才能提高[28]。補益藥物多質重味厚,指導患者煎煮時宜多加水,浸透、煎透;在服藥期間,不宜服用消食導滯類藥物,以免影響藥效。
2.2.2 傳統(tǒng)功法指導:傳統(tǒng)中醫(yī)功法,如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太極拳等越來越受到重視。有研究稱,長期堅持八段錦等中醫(yī)養(yǎng)生功法鍛煉可以明顯增強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八段錦作為一項全身性運動可用于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的預防及治療,不但可以增強患者肌力,還可以提高平衡能力[29,30]。
2.2.3 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中藥貼敷是將藥材制成貼劑,作用于體表特定穴位的一種中醫(yī)傳統(tǒng)外治法,可避免因口服藥物而產(chǎn)生的胃腸道首過效應,使中藥直接、穩(wěn)定地發(fā)揮作用。毛智慧等[28]的研究是將中藥貼敷技術作用于實驗小鼠穴位上,結果顯示小鼠的骨骼肌肌肉質量有所增加。艾灸是用艾葉燃燒產(chǎn)生的溫熱效應刺激體表特定穴位,通過調動人體的陽氣來調整生理生化功能,以防病治病的一種外治法。鞠昌軍等[31]研究艾灸在改善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疼痛、改善股四頭肌肌力方面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
2.3 營養(yǎng)干預 營養(yǎng)干預中充足的蛋白質供給作為多模式共同治療方案中的一部分,有助于預防甚至是逆轉肌肉衰減癥[32]。王春燕等[20]認為肉類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高于植物蛋白,必需氨基酸對肌肉合成的作用已經(jīng)被證實。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33]必需氨基酸對肌蛋白合成至關重要,尤其是亮氨酸可以有效地激發(fā)老年人肌蛋白合成反應,因此建議老年人應將每日蛋白攝入量平均分配到三餐中。因此,對實施抗阻運動的老年人進行飲食指導,囑其增加動物蛋白的攝入量以促進必需氨基酸的補充,可以降低老年人發(fā)生肌肉衰減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肌肉衰減綜合征,它是導致老年人群跌倒率、致殘率以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深入探討和研究肌肉衰減綜合征的治療及護理對緩解社會和個人的負擔有重要意義。中醫(yī)治療和護理肌肉衰減綜合征雖然起步較晚但已經(jīng)開始積極探索,但是在應用子午流注理論選擇在巳時(9點至11點)脾經(jīng)最旺的時間服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等中醫(yī)用藥護理以及中醫(yī)護理適宜技術方面還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探討,是未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