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青
(錦州市康寧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慢性期精神分裂癥長期收藥物不良反應、疾病、經(jīng)濟負擔的困擾,自身生活質(zhì)量和精神狀態(tài)受到了嚴重影響[1]。為了探討更加高效、科學的治療方案,本文就綜合性康復治療在慢性期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展開了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將其分成兩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16~62歲,平均(41.17±3.48)歲;病程0.6~2年,平均(1.35±0.23)年。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17~63歲,平均(41.36±3.29)歲;病程0.5~2年,平均(1.28±0.17)年。本次實驗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參與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藥物過敏、嚴重心肺及腎臟功能障礙、妊娠及哺乳期病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帕利哌酮緩釋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25),初始劑量3 mg/d,結合患者病情及耐受度酌情添加藥量,最高不超過12 mg/d。觀察組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給予患者小劑量帕利哌酮緩釋片3~6 mg/d,同時給予患者綜合康復治療,內(nèi)容如下:①開放管理與封閉管理相結合,分批組織患者外出鍛煉、活動。②開展生活行為訓練,指導患者做好鋪床、穿衣、洗漱等日常事項,保持個人和室內(nèi)環(huán)境衛(wèi)生,反復督促、檢查、指導患者鍛煉,直至患者自主完成為止。③每周舉行實事、衛(wèi)生常識、科普知識教育。④訓練患者社交能力,利用角色扮演法、情景設置法等模式,鼓勵患者大膽發(fā)言,樹立自信心。⑤每天堅持開展聽音樂、看報、看電視、打牌、下棋等娛樂活動,培養(yǎng)患者個人興趣愛好,勞逸結合,促進患者身心恢復。⑥體育鍛煉,每日下午定時組織患者展開散步、跑步、打球、太極等體育鍛煉。⑦根據(jù)患者個人興趣愛好,培養(yǎng)患者專業(yè)技能,促使患者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參與社會勞動。⑧家居生活鍛煉,邀請家屬積極配合治療,給予患者所需的支持和鼓勵,促使患者真正體驗和感受家中的溫暖。⑨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及時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⑩個性化護理服務,以患者為核心,充分尊重患者個人意向,結合患者實際恢復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循序漸進,治療8周后,比較療效。
1.3 觀察指標:①根據(jù)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表(PANSS)[2]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精神狀況,包括精神病理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這三方面的PANSS具體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②治療8周后根據(jù)患者PANSS減分率判定療效[2]:痊愈:減分率≥75%;顯效:減分率50%~74%;有效:減分率25%~49%;無效:減分率<25%,PANSS減分率=[(治療前的PANSS總分-治療8周后的PANSS總分)/(治療前PANSS總分-30)]×100%,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23.0處理數(shù)據(jù),以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s),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ANSS評分對比:觀察組治療前的精神病理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評分依次為(54.28±5.46)分、(26.59±5.93)分、(25.40±4.96)分,治療后依次為(19.34±7.34)分、(10.34±4.26)分、(11.15±5.13)分;對照組治療前的精神病理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評分依次為(53.61±6.25)分、(27.19±6.37)分、(24.75±5.27)分,治療后依次為(30.27±6.65)分、(12.49±5.23)分、(15.92±4.57)分。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分別如下,t=0.529、0.452、0.589、7.236、2.090、4.553,P=0.299、0.326、0.279、0.000、0.020、0.000;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PANSS評分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患者痊愈23例,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90.70%(39/43);對照組患者痊愈11例,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12例,治療有效率72.09%(31/43)。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χ2=4.914,P=0.027。
目前臨床治療慢性精神病多采用藥物控制方案,然而受藥物不良反應、個體性差異因素影響,預后效果有限[3]。臨床實踐證明,采用綜合性康復方案治療慢性精神病,可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況,采用分級、開放式的治療方法,利用體療、娛樂、工療等多元化康復治療形式,為患者提供更加寬敞、舒適、開闊的康復療養(yǎng)環(huán)境,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情緒,維持患者心情舒暢,有助于完善患者思維,減輕患者思想壓力,改善精神病衰退癥狀,減少精神藥物用藥,改善服藥不良反應情況[4-5]。據(jù)相關報道顯示,通過實施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康復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人際交往能力,幫助患者重塑社交自信,促使患者順利回歸社會,適應全新的生活[6]。與上述分析一致,本次實驗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者PANS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精神病理癥狀、陽性癥狀及陰性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PANSS評分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均明顯降低(P<0.05),表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效果更加明顯。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0.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9%(P<0.05),說明觀察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綜合性康復治療在慢性期精神分裂癥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況,與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方案相比較療效更加顯著,因此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