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暴紀闊
我國正處于教育體制發(fā)展階段,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家庭、學校和社會更加關注下一代的成長和教育。而在農村開設英語課程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順應教育大發(fā)展的需要。改變農村小學英語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是全面提高農村英語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樣能在根源上解決現存問題,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1]。
有一些教師是通過專業(yè)的培訓和教育培養(yǎng)出的人才,但個體差異還很大,教學能力和水平也不盡相同。多數教師留在了城市教學,所以造成農村師資短缺、教師數量少,但教學任務卻非常重,一個教師要教好幾個班的課程,多到三四個班。教師的教學負擔過重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一點是,一些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低,因為對小學英語教師的門檻低,一些非專業(yè)教師也可以教學,但他們并不具備專業(yè)能力,缺少教學經驗,這樣就拉低了英語教師的整體水平,給英語教學也造成了很多困難。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各種媒體應運而生,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英語教學也不例外,不管是聽力還是口語練習都需要通過設備進行學習,有些農村地區(qū)甚至連最基本的磁帶播放器還沒有,更不用說那些先進的投影儀等設備了。由于農村的學校規(guī)模較小,配備的教學設備、圖書、教具等都很少,這樣的條件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弱勢。教師只能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授課,不但會使學生對英語課堂不感興趣,甚至會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厭煩心理,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水平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家長非常重視下一代的成長和教育。農村家長也不例外,但由于地域和家長文化水平的限制,農村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的方法不正確,有些家長認為英語應該從初中開始學起,小學階段卻不重視。家庭是教育的重要場所,然而,在農村,尤其是我所在的偏遠農村,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而老一輩的人都不知道英語是什么,這樣就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阻礙[2]。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偏低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嚴格按照新課改的標準進行教學,給學生做出榜樣。例如,教學“My clothes”一文時,教師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可將T-shirt、pants等單詞和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能在不斷改變教學方式之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各種媒體應運而生,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材器械和設備的投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一些影音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學習 “My family”時,教師可以找一些關于國外家庭的影音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直觀了解到課文中國外的家庭結構。同時,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鍛煉學生的感官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對學生學習英語單詞及鍛煉口語、聽力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引入媒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興趣要遠遠大于已知事物,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為了讓復習內容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教具:apple、banana等,還有學生手中的pencil、book這些觸手可得的東西,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貼近生活,學生會非常感興趣,就會提高復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各種問題,想要大力發(fā)展農村教育,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教育工作者更要提高自身能力,將自己的光和熱奉獻到農村教育發(fā)展之中,將農村孩子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型人才,爭取做到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