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吉偉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一些能向學生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章節(jié),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的相關素材進一步開展孝德教育。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尊敬家庭中的長輩,使其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是離不開家庭的,并能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父母與長輩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深刻體會到家庭成員與自己之間的珍貴親情。教師還當讓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與尊老愛幼都是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父母給自己的疼愛背后,他們是如何為自己的成長付出心血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以及小組內互相交流與角色扮演的方式,進一步體會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親情,并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深刻疼愛與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并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積極與同學探究應當如何在生活中關心與了解父母,能以合適的方式孝敬父母[1]。
例如,學習“蠶的生長變化”時,教師帶領學生充分掌握有關“蠶這一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科學內容后,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己這一生在成長變化過程中離不開的人是誰。此時學生會激烈討論,教師也應當積極參與到其中,最后會得出一致的結果——最重要的應當是自己的父母與家人。此時,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帶領學生積極思考“現在的我能父母做些什么”,幫助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勞,并學會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逐步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培養(yǎng)對家庭的初步責任感。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化教學融入孝德知識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小學生的年齡來充分考慮,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說課式教學不一定能有效吸引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但科學教學視頻及科學教學圖片等豐富的科學教學活動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積極性。但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將信息化科學教學中所含的孝德知識進行有效整理,避免學生過分關注信息化教學的視頻或圖片,而忽略科學、孝德知識本身的內容。
例如,教師可以將社會中一些有關孝德演講或孝德性事件的漫畫引入科學教學,期間要穿插上教師自身的理解,通過信息化科學孝德教學與傳統(tǒng)說課式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過程中了解孝德知識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有效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與孝德教學的綜合效率。
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孝德意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孝德教育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孝德主題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為同學講解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真實事件,在教師的幫助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進行孝德思想的感悟總結。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學生進行適合他們的孝德教育指導。學校也應當提升孝德氛圍的基本水平,在舉辦的孝德活動中多制造一些有關孝德的氛圍,讓小學生在孝德的氛圍中積極地參加孝德活動,提高自己的孝德意識[2]。
例如,學習了“植物新生命的開始”后,教師可以開展有關孝德的主題探討活動,為學生講解我們每個人生命的開始離不開母親的十月懷胎這一現實基礎,在活動中播放有關孝德的電影或紀錄片,在播放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影視中主人公的內心進行深刻分析,并引導學生講述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帶領學生總結出影視所要表達的有關孝德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在感恩節(jié)對自己的父母、老師進行孝德活動,比如為自己的父母洗洗腳,學著做一頓飯給自己父母,送給他們一個擁抱等。在孝德活動中可以鞏固學生的孝德意識,并提升學生的孝德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師在貫徹孝德文化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改善現有教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豐富自身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穩(wěn)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