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青年東街小學 王冬梅
在小學生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基礎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其進行一定的課外閱讀學習活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加字詞積累,還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通過課外閱讀汲取更多的知識與精神食糧,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但是由于小學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還相對較弱,在課外閱讀中經常出現(xiàn)閱讀素材不良、閱讀方法不對、閱讀效率偏低等方面的問題,所以語文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課外指導策略,這樣才能減少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無序性、隨意性和低效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都深信不疑,但是在具體的閱讀實踐和閱讀指導中,小學生由于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缺陷,在課外閱讀中容易出現(xiàn)偏差,而語文教師在閱讀指導時,有時也會受到錯誤思想的誤導,存在一些誤區(qū)。
第一,有些語文教師教學主要還是以應試為導向,對語文教材有著嚴重的依賴,對課外讀物的閱讀指導則是比較容易忽視,有的語文教師甚至認為學生看課外讀物就是在讀“閑書”,所以多讀無益,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教學重點還是以課內的閱讀教學為主。
第二,有的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過于功利化,一般將課外閱讀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而對學生人文素質和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相對忽視,這容易限制學生綜合素質的均衡發(fā)展。
第三,有些語文教師對閱讀素材的選擇過于單一,而且多是通過課外作業(yè)的形式對學生做出強制要求,這顯然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會影響學生在課外閱讀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還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還沒有從閱讀活動中收獲足夠的成功與快樂,課外閱讀的學習興趣還不是很高,所以語文教師在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時,要把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要通過多種閱讀指導方法的應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價值。
首先,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內延伸法的教學應用,即對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延伸,加強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學生學完古詩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兒童詩歌類的課外讀物。
其次,語文教師要善于采取故事激趣法,即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聽故事的心理,多讓學生閱讀一些故事類的課外讀物,這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利的,如童話類、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類型的閱讀材料,都是非常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
再次,教師要多指導學生對閱讀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學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母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然后組織學生交流閱讀心得,為學生提供交流與分享的平臺,這樣可以營造出集體閱讀的良好氛圍,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有利的。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指導工作中,語文教師主要關注學生閱讀的結果,而不太關注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所以閱讀指導是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的,這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對不利的。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指導中,語文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思維發(fā)展、審美體驗等進行全方位的關注,要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策略。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結合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興趣偏好,推薦最有針對性的閱讀素材,在開闊學生閱讀學習視野的同時,要避免推薦超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素材;另一方面,教師在關注學生閱讀過程時,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針對一些短小而富有感染力的美文,就應當以精讀為主,而對于一些故事性的課外閱讀素材,則可以嘗試泛讀、速讀、跳讀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歸納能力。例如,學習《草船借箭》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接著閱讀《三國演義》中的其他篇章,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非常有限,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注釋版的素材,在關注學生閱讀過程時,指導學生嘗試多種閱讀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要想實現(xiàn)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擁有精細管理的教學指導觀念,要認真地關注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體現(xiàn)出的情感、態(tài)度、收獲和進步情況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尤其是在當前的信息化網絡時代,小學生閱讀素材不僅有紙質素材、繪本素材,還有電子素材,導致有些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了過于娛樂化、碎片化的傾向,而在閱讀過程中投入的情感與感悟相對較少,導致學生未能養(yǎng)成健康的閱讀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精細管理時,還是要指導學生以紙質素材的閱讀為主,而且要多進行精讀、反思性閱讀,少進行娛樂性、快餐性的閱讀,讓學生嘗試品味、揣摩語言,領悟、體驗文中的思想感情,嘗試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要讓學生在特定的閱讀任務環(huán)境下收獲更多的閱讀成果和樂趣,以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例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一些人物描寫類的文章,并與《少年閏土》的白描手法進行對比,與作者回憶的人物刻畫方式進行對比,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閱讀學習目標,促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對比性閱讀等思維習慣,可謂一舉多得。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指導時,一定要鼓勵學生開展主動性閱讀、反思性閱讀、體驗式閱讀,增強個人在課外閱讀學習中的主體性,做到邊閱讀、邊體驗、邊反思,并盡可能地融入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態(tài)度,這樣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才能真正收獲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情感。
例如,在《觸摸春天》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的特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進一步加強對“流連”“穿梭”“一瞬間”“清香裊裊”等詞匯的理解、反思和體驗,并對“我仿佛看見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等重點語句進行仿寫、擴寫,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出一幅春天的畫面,這樣才更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要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閱讀學情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策略,促進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與語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工作,確保學生在課外多讀書、讀好書,在課外閱讀中收獲知識與快樂,進而實現(xiàn)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