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金山鎮(zhèn)邊河小學 劉洪鵬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結合了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德育品質(zhì)、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在家庭當中,一些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家長無法理解,導致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變得比較困難,在校園中,教師只能通過孩子的學校生活情況了解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卻無法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一般沒有體現(xiàn)出來,導致孩子遇到這些問題時,無從下手,找不到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和方式。因此,本文通過家校結合的方式來探究和分析小學德育,以期找到有效的德育教學方法和途徑。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幾個方面是:生活的真實性、教學目標和要求的統(tǒng)一性以及教學內(nèi)容的互補性。作為一門指導學生德育和法律方面的課程,需要明確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大綱的具體要求開展教學,不僅需要明確課程的目標和要求,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通過實踐驗證了,絕大多數(shù)德育教師都可以正常地開展這門課程,然而,因為父母不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人員,根本不知道這門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比較隨意,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低,不能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實施教育。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德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讓兩者的想法和意見保持高度統(tǒng)一,達成共識,共同合作開展孩子的德育。
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來說,德育課程選取的教學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都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生活情況。在學校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孩子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開展,因為這些內(nèi)容都是與孩子息息相關的,可以讓孩子很好地接受,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德育課程的學習中。
傳統(tǒng)德育課程基本上都是教師一個人在講,選取的內(nèi)容也比較單一,脫離了孩子們的實際生活,而現(xiàn)如今實行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將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融入其中。根據(jù)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德育教學,是一次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有利于學生能夠在課后閑暇時間體驗和實踐,使學生真正意義地感受到這門課程帶來的樂趣和魅力。
例如,在《家庭的記憶》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回味他們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他們能夠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教師還需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重視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三個特性,才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開開心心上學去》的過程中,原本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快樂,讓他們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生活中開心的事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些孩子竟然淚流滿面,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造成的呢?在與學生深入交談中了解到,原來是因為孩子在家里遇到了煩心事。當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難題和困擾呢?結果怎么樣?”孩子們回答道:“父母在家里總是比較嘮叨,當我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時,他們覺得我是在頂撞他們?!焙⒆觽冊谶@次課堂中大吐心中的不快。
原本我們都以為孩子大多數(shù)的負面情緒是來源于與同伴的相處過程中,萬萬沒有想到更多的是來源于家庭中。
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nèi)ド钏迹焊改钢恢篮⒆拥倪@些負面情緒和困擾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又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呢?課堂教育在化解孩子這些負面情緒的過程中,往往只能解決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許多隱藏的問題是教師很難發(fā)現(xiàn)的。因此,需要家庭與學校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協(xié)同合作,才能夠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讓孩子將自己內(nèi)心的疑惑和困擾全部說出來。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需要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可以讓孩子將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在留言板上。在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中,教師將孩子的想法傳遞給他們的父母,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讓家長尊重孩子,理解和支持他們,不要盲目地反對。
在《學習伴我成長》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設計上,原本是讓孩子將開學第一天的自己與兩個月后的自己做一個對比,讓孩子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了,并且讓孩子知道應該在慢慢成長以后,學會感恩,感恩社會、感恩自己、感恩父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孩子說到:“媽媽讓我在家?guī)У艿?,但弟弟每次都哭,最后被罵的總是我?!痹拕傉f完,其他孩子頓時紛紛開始吐槽了起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對他們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然后讓學生回想:“那你們是如何長大的呢?”“當你們還處于他們那個年紀的時候,父母又是怎么對待你們的呢?”“家里的弟弟或者妹妹給你造成的困擾是什么呢?”孩子們陷入了深思,教師繼續(xù)說道:“今天放學回家之后,你們回去看一下你們小時候的照片,再對比現(xiàn)在的自己。你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相對于以前來說成長了,你們要學會分享,要承擔哥哥或姐姐的責任以及義務?!?/p>
在家庭中,不但需要關注弟弟妹妹的心理成長狀況,而且需要關注哥哥姐姐的心理成長狀況,他們原來可以獨自享受父母的關懷,但是現(xiàn)在卻要與弟弟妹妹分享。怎么處理好這種關系呢?怎樣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仍然是愛著他們的呢?只有通過家庭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矛盾。教師讓家長閱讀《我當大姐姐了》《我當大哥哥了》這兩本書,有助于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告知家長在關心年紀較小的孩子的同時,還應該在弟弟妹妹面前幫助哥哥和姐姐樹立威信,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孩子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
在中國古代,“死”字是一個不吉祥的字,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選擇避而不談,但是,逃避往往不利于孩子生命觀的養(yǎng)成。
《家人的愛》的課程內(nèi)容原本與死亡沒有任何關系,課下給孩子布置的任務是,讓他們了解老人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多關心家中的老人。在上課分享的時候,一個孩子悲傷地說道:“我奶奶因為生病去世了,但是我只去醫(yī)院看過她兩次,父母都認為孩子去醫(yī)院不好,因此直到奶奶去世我才知道再也看不到她了?!边@個學生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爺爺奶奶對她總是關懷備至,如今奶奶已經(jīng)不在人世,留下爺爺一個人孤孤單單。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如何處理,怎么安慰她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教師需要改進教學內(nèi)容,結合《家人的愛》這個教學內(nèi)容,融合兩個繪本:
其一就是《先左腳再右腳》,通過綁腿的方式體會和感受老人身體上不便利的情況。
其二就是通過《一片葉子落下來》讓學生了解葉子在一年四季的經(jīng)歷,用植物來了解生老病死屬于一個很正常的現(xiàn)象,告訴孩子們要珍愛生命,因為它只有一次;珍愛自己身邊的人,當親人去世的時候,我們應該完成他們未完成的遺愿,在親人生病住院時,應該悉心照顧,幫助他們更快地好起來,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總之,《道德與法治》與孩子世界觀、生命觀和價值觀息息相關,貫穿孩子的整個生命中,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心理,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融合,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