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慶梅
(江蘇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國英語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從當前英語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與學主要在課堂環(huán)境中開展,大部分學生沒有到特定環(huán)境下學習知識,使語言訓練受限,進而阻礙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此,教師應積極改變以往“苦讀+考試”的教學思路,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說”的機會,使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培養(yǎng)了一部分英語教學人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學生普遍存在死記硬背大量單詞卻不會說英語的問題,特別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存在明顯的高分低能現(xiàn)象。其次,在教學觀念方面,部分教師仍然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將教學重心放在語言知識傳授方面,忽視學生英語口語訓練與綜合素質培養(yǎng);再次,在教學方式方面,多數(shù)教師仍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雖然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多媒體技術,但本質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最后,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部分教師根據(jù)等級考試的要求,圍繞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并未有效地拓展教學內容,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1]。
為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教師可借助一定物質媒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程序、組織課堂教學,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從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著手,認真挖掘教材內容,根據(jù)不同內容創(chuàng)設與之對應的情境,并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通過圖像、動畫、音視頻等方式制作出精品課件,對學生多重感官進行刺激,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在課程一開始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和學習方式。導入是思維的起點,好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成效。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教師可根據(jù)具體導入內容引入情境教學法。以敘事類課文為例,可通過創(chuàng)設對話、講故事、提問的情境引出課文。例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提出以下問題: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 Have you ever sent an e-mail to your frind? 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en you serf the internet?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可使學生對教材文本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思路一同投入學習。再如,在學習Shopping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討論話題,如Do you prefer shopping online or going shopping personally? Why?等,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熱情,還可在課堂討論中使教學氣氛更加活躍。
1.結合文本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教材吃透,善于發(fā)掘和利用文本內容,在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相關知識的應用情境,加強知識學習與應用的結合。例如,在學習Discovery of a Father一文時,教師不應簡單地講解故事情節(jié)與結局,而應引導學生對題目含義進行挖掘,并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s the characters of your father, the memory between your fatherand you?”由于談及自己父親,學生們踴躍參與,許多學生都講解了自己與父親間的經歷。這時教師可以提出新的問題,“What’s the ideal image of your father?”,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期待,如liberate、responsible、handsome等,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加輕松容易[2]。
2.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拓展情境
當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教師可靈活運用多種電教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媒體拓展情境,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對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地拓展情境,采用先進的影音教學系統(tǒng)、Flash軟件等開展教學活動。圖文并茂的課件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從以往的靜態(tài)學習朝著動態(tài)學習轉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與娛樂相關的單詞與表達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美國馬戲的視頻,由此引出該課題。通過展示的材料開展情境教學,如圖片、實物、模型等,引導學生將理性認知與感官認知相結合,克服學習新知識的障礙,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拓展情境中還可合理利用插圖、幻燈片等創(chuàng)設更多交際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
在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關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通過簡單的排練后進行情境對話,這樣不但能夠使所學知識得到復習和鞏固,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而且使學生感知英語的魅力。
一方面,通過辯論賽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可根據(jù)相關教學內容設置與之關聯(lián)的辯題,開展辯論賽,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碰撞思維火花,學會辨別是非,掌握更多知識。例如,在學習E-mail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兩個組,每組選出4名學生作為代表,以“Is internet good for you”為主題展開辯論。在辯論中,雙方進行唇槍舌戰(zhàn),雖然語言并非完全準確,卻能始終以主題為中心,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此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害羞、恐懼心理,鍛煉其英文表達能力,在活躍的教學情境下自然地投入英語學習中。
另一方面,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通過扮演角色,更易于進入情境,在移情作用下不知不覺地按照角色的處境與身份去思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被動角色朝著主動角色轉變,對文本角色產生親切感,進而加深內心體驗。例如,學習過飯店用餐與點餐的相關單詞和句型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段《走遍美國》中Susan與Harry在餐廳吃飯的視頻,并為學生布置相關任務,讓學生分組扮演視頻中的人物進行表演,學生可對視頻中人物的對話與動作進行模仿,也可對單詞和句型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各組學生錄制相關表演視頻并上傳至學習平臺,供教師和其他學生觀看和點評。再如,在學習Shopping的知識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售貨員-顧客的情境任務;學習Applying for a Job時,可為學生布置面試官-求職者的情境任務,使學生通過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學習語言,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與應用能力。生動有趣的表演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意識得以激發(fā),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靈活地應用英語,從而不斷提升語言學習成效。此外,學生還可通過聽說訓練,一邊聽一邊說一邊表演,在情境中靈活運用多種句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3]。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應積極探尋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將情境教學法引入其中,充分發(fā)揮其直觀性、形象性、啟發(fā)性等特點,解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厭學問題,促進其英語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互動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