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綠
(福建省福州市乾元小學 福建福州 350000)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體,課堂互動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只有將課堂互動的次數(shù)增加、有效性提升,教師才能全面把握課堂教學狀態(tài),了解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面臨的不同學習問題,學生才能在教師“量身定制”的教學指導下走出思維困頓,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深刻的學習體驗。
同時,高效的師生互動能使音樂課堂活潑、靈動,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在音樂知識研究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師生在互動中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提高學習配合度,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然而,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行為雖然存在,但其有效性和科學性卻明顯不足,存在互動形式單一、情感帶動作用差、互動原則把握不當?shù)葐栴},嚴重影響了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故要想踐行素質(zhì)教育理念、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我們就必須優(yōu)化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互動方式,以有效的課堂互動助力小學音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際,將自己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課堂構建經(jīng)驗介紹如下。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產(chǎn)生的最初目的是豐富人類的情感表達形式,更加充分地表達人的情感。故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情感鑒賞是必不可少的。而人又是在情感支配下行動的動物,情感是支撐學生行為活動的內(nèi)在動力。故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喚醒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不僅可以解決小學音樂課堂互動表面化的問題,還可以深化學生對音樂潛藏情感的把握,促進師生間情感聯(lián)系的建立,提升學生的表達積極性[1]。
例如,在《放馬山歌》的鑒賞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展示了黎族人民在山地牧馬的圖片,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幅圖片你們想做什么呀?”“想唱歌”“唱什么歌呀?”“唱山歌”“唱《套馬桿》”……學生們積極發(fā)言,課堂氛圍異?;钴S?!班?,想法很多呀,但你們知不知道這山是哪里的山,人是哪里的人,歌應該是什么歌呢?”“云南山區(qū),是山歌。”“黎族地區(qū),是民歌?!睂W生們紛紛推測道。“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幅圖片的配樂,看看是否和大家預想的一樣吧!”我繼續(xù)引導道。
隨后,學生們認真傾聽了樂曲,在傾聽中驗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了云南民歌歡快、豪放的音樂特點。
在這一音樂鑒賞過程中,我借助圖片教學資源還原了歌曲創(chuàng)作情境,讓學生在對畫面人物行為活動的揣測中,調(diào)動了自身的思維與情感,快速進入了既定的音樂探究情境,促進了學生音樂共鳴的產(chǎn)生。
音樂欣賞活動是在意識層面進行的抽象化學習活動,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從抽象的音樂符號和音樂旋律中獲取到具象化的事物和鮮明的畫面感,然后通過對形象的物象與畫面的鑒賞獲得情感體驗。這是一個由抽象向具體轉(zhuǎn)化的過程,它要求學習者具備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和足夠的音樂鑒賞信心。故要想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互動性,我們就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思維馳騁環(huán)境和一個包容性的聯(lián)想想象環(huán)境,讓學生們可以大膽想象、大膽描述,在發(fā)散性思維鍛煉中獲取足夠的鑒賞經(jīng)驗。同時,也以學生創(chuàng)新觀點刷新教師的音樂認知,助力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
例如,在《哆來咪》的鑒賞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們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音樂王國,在這個音樂王國中住著七個小精靈,七個小精靈一起做了很多舉世矚目的事情,被很多人傳唱。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是七個音符,哆、來、咪、發(fā)、索、拉、梯。”學生答?!按蠹叶贾劳捓锏木`都是有現(xiàn)實化身的,你們覺得這七個小精靈長得什么樣子呢?”我問。
隨后,我播放音樂《Do Re Mi》,并展示中英互譯版歌詞,讓學生就音樂符號進行聯(lián)想,在歌詞的輔助之下創(chuàng)編了一個又一個音樂故事,在故事的分享中輕松記憶了音樂符號。
在這一音樂教學過程中,我以童話故事創(chuàng)編的方式展開音樂教學,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能力,也給音樂符號教學活動注入了人文化的色彩,讓學生在對個人潛力的充分開發(fā)中參與了課堂互動,在趣味化、故事化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了音樂知識。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小學音樂課堂互動過程中必須堅持的互動原則,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都應該切實參與課堂互動。但從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狀況來看,這一教學目標并未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因為,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互動過程中,大都是教師積極引導而學生興致不足,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參與到互動過程中,積極地與教師交流。想要讓課堂互動更加高效,我們就必須拓寬課堂互動范圍,增加課堂互動對象,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互動中[2]。
例如,在《土耳其進行曲》的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網(wǎng)絡設備搜集了《土耳其進行曲》的相關介紹資料和講解視頻,并在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之后,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這些自主學習資源的輔助下學習音樂《土耳其進行曲》。
隨后,我根據(jù)自己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了解,對學生進行了科學學習小組劃分,并讓學生以小組探討的形式完成如下任務:
1.分段傾聽樂曲并說出聽完每段音樂后的感受,畫出該段的音樂圖譜。
2.每段主題在力度、旋律上是否相同?若不同,請指出不同之處。
接著,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辨析了該音樂中不同主題的旋律和樂感,感受該樂曲中的情感變化,提升了自身的音樂辨識能力。
最后,我讓學生以小組成員接龍發(fā)言的方式展示了本組的探究成果,并針對具體情境展開了教學指導。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構建現(xiàn)代技術支持下的小組合作課堂,豐富了學生自主探究機會和交流探討機會,維護了學生的課堂話語權,增加了課堂交互對象。
音樂課堂中,教師需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表達積極性,而要想提升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就要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有話可說。小學生大都是活潑開朗的,若學生在音樂課堂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必定會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因此,要想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互動性,我們不妨打破音樂學科與其他藝術學科之間的學科界限,以舞蹈放大樂感,以圖畫呈現(xiàn)旋律,以多樣化的小學音樂鑒賞形式,優(yōu)化學生的鑒賞實踐[3]。
例如,在音樂《白鴿》的鑒賞過程中,我讓學生模仿白鴿動作,創(chuàng)編了音樂劇,以肢體動作放大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在音樂《法國號》的鑒賞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以線條和色彩表示音樂旋律,激發(fā)了學生的音樂聯(lián)想等。
多彩的音樂鑒賞活動不僅吸引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實踐機會,促進了學生課堂體會的深入化,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互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交互有效性的提升,要建立在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落實的基礎上,也要建立在小學音樂課堂交互層次提高、交互內(nèi)容深化的基礎上。教學指導的優(yōu)化與學生地位的落實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