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三中學 崔 珺
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得知,通過讀寫結(jié)合這一方式的應用,不但迎合了小學生身心成長的基本特點,又與新課改中所提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求不謀而合。在小學中段采取讀寫結(jié)合,主要是通過閱讀材料的使用,讓學生能夠更為輕松地進行閱讀,在全面掌握閱讀材料所講述的內(nèi)容及傳遞出來的內(nèi)涵后,學生就能夠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嘗試著進行寫作訓練,可謂一舉兩得。一般來說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基于中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于枯燥的文字故事并無太高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這一特點選擇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來讓學生進行學習。這一閱讀材料中所配備的圖片應當具備深層次的意義,讓小學生能夠通過圖像探尋到故事的內(nèi)核,吸引學生對其進行反復挖掘與回味。在對美進行鑒賞的同時,也能夠充分體會到閱讀本身所帶來的樂趣,并在進行閱讀時充分發(fā)散自我的思維,這樣才能夠在后續(xù)的寫作練習之中始終保持積極性。由于中段小學生所儲備的知識以及生活經(jīng)驗較少,表達水平也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材料的選擇時應當傾向于具備較強故事性、較為簡單的情節(jié)以及較為清晰明了的畫面。并充分考慮到這類閱讀材料能夠?qū)W生的讀寫興趣充分激發(fā),能夠與小學生的審美特點完美契合,能夠滿足教師既定的教學目標及內(nèi)容。
例如教師就可以選擇《我父親》這一閱讀材料來對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教學,在這一材料之中,作者將父親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一呈現(xiàn),包含了大力士、舞蹈家、音樂家等,從而體現(xiàn)出父親通過各種各樣的角色來全力呵護作者健康成長。在材料的結(jié)尾部分,作者表達出了自己對父親的愛,能夠打動小學生的內(nèi)心,讓他們能夠想到自己的父親,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描寫自己的父親,并充分結(jié)合已經(jīng)學習過的寫作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的讀寫能力。
同時教師所選取的閱讀材料應當與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資源主要依賴于教材,很少引入其他的資源,這就使教師與學生受到了教材的限制,課堂氣氛較為枯燥,學習索然無味,不能夠達到新課改要求的高效教學這一目標。因此教師應當選擇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讓學生的視野得以開拓,也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封閉局面打破。生動且多元的教學方式以及全新的教學資源能夠充分迎合中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滿足其認知發(fā)展水平,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讀寫學習的熱情。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類閱讀材料,將其引入語文課堂之中,遵循科學整合、有的放矢的基本原則,讓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語文課堂教學。當前所采用的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類主題選擇類似的閱讀材料,并對教學內(nèi)容做出科學的取舍,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從而有目的性地進行讀寫教學。
在進行小學語文中段教學時,教師應當讓讀寫結(jié)合這一教學模式在不同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適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方案,從而讓學生能夠達到訓練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預習下一堂課的課文,并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想法完成讀后感的寫作。通過這一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提升自我的閱讀理解水平,也能夠讓自身的寫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教師應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這樣才能夠全面地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提升自我的認知水平,從而推動教學進程的良好發(fā)展。例如在對《花的校園》這一閱讀材料進行教學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讀后感的任務,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理解,對大自然的贊美與熱愛、對花花草草進行保護的環(huán)保意識等,部分學生也會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從故事中破壞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引入對自身的思考,從而掌握換位思考這一基本準則。由于每個人在理解閱讀材料時出發(fā)點各有差異,因此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觀點,寫作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以有效培養(yǎng)。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時,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整篇閱讀材料的結(jié)構(gòu),讓學生嘗試著歸納總結(jié)閱讀材料中不同段落的小標題,從而讓學生的概括水平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全面理解閱讀材料的結(jié)構(gòu),這對其寫作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例如在對《紙的發(fā)明》這一閱讀材料進行學習時,其中某個段落對造紙術的由來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即蔡倫改進了原有的紙質(zhì),并流傳至今。這一段落在整篇文章中屬于關鍵結(jié)構(gòu),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一段落進行擬題,當學生所歸納出的小標題契合整篇段落大意時,他們就能夠大體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從而有效鍛煉了自身的讀寫能力。
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將自身的觀點與想法記錄下來,從而實現(xiàn)批注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產(chǎn)生深入的理解,將自身的觀點與作者的想法進行印證,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水平,同時也能夠給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對《趙州橋》這篇閱讀材料進行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趙州橋的外觀特征進行總結(jié),并拿出一篇空白的紙張來批注文章的相關內(nèi)容。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前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進行閱讀,這樣能夠讓閱讀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
在對小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教學時,提高其閱讀水平及寫作水平都是至關重要的,二者在語文教學體系中都有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采取讀寫同步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以寫作教學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在寫作與閱讀過程之中無形地提升這兩項水平。
例如在對《火燒云》這一段落進行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詳細講解這篇文章所采取的寫作方法、作者所使用的相關句式,在學生能夠大致掌握這類知識后,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進行句式或段落的仿寫。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續(xù)寫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寫作及閱讀能力。部分閱讀材料在結(jié)尾都給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學生有著較大的發(fā)揮空間,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自身的思維進行續(xù)寫,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夠同步提高。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也面臨著革新,傳統(tǒng)的宣講式教學已經(jīng)無法迎合當前的需求,因此教師應當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讀寫結(jié)合這一方式,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愉悅,學生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導,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有大幅提升,從而保障了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