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燕 付萍萍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河南 鄭州 450001;2.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廣西 來賓 546199)
研究旨在探究功能性訓練對跨欄跑教學效果的影響,首先搜集與功能性訓練以及跨欄跑教學有關的文獻資料,并制定跨欄跑功能性訓練計劃;然后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2018級體育專業(yè)隨機選取兩個班,以此作為實驗對象,分別開展功能性訓練和傳統(tǒng)訓練;在實驗結束之后對實驗過程中以及前后的數據做對比分析,量化功能性訓練對跨欄跑教學的效果,最后提出建議。
以隨機抽取鄭州大學體育學院2018級體育專業(yè)的2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一個班級為實驗組,一個班級為對照組。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從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文獻50篇,在進行梳理閱讀之后,對功能性訓練的起源、發(fā)展以及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以圖為研究提供理論框架。
(2)專家訪談法。
研究本著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在閱讀相關文獻之后,向專業(yè)的田徑老師以及專業(yè)跨欄跑運動員請教其中的困惑,以圖使得研究更加的真實,能夠在跨欄跑教學中引入功能性訓練提供一些比較科學化的建議。
(3)邏輯分析法。
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結合實際實驗對象的選擇以及實驗對象可供使用的外部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保證實驗方案符合邏輯,使實驗能夠順利的進行,構建研究開展的基本思維框架。
(4)實驗法。
隨機選取鄭州大學體育學院2018級兩個教學班,分別作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訓練,實驗組采用功能性訓練。
在鄭州大學體育學院2018級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中隨機抽取2個班級,一個班級為實驗組,一個班級為對照組,對實驗組施加功能性訓練,對對照組施加傳統(tǒng)性訓練。
(1)實驗地點。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田徑場及綜合訓練館的一樓摔跤館。
(2)實驗時間。
依據本研究的需要,在2018年12月20日至2019年1月20日之間展開實驗組和對照組系統(tǒng)地實驗對比研究,其周期為4個星期,具體時間為每周周二下午5-6節(jié)和周五下午5-6節(jié)田徑課時間。
(3)實驗器材。
在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上,準備秒表2個、盤尺2卷、跨欄架14個、5公斤鉛球、體操墊等器材。
隨機抽取鄭州大學體育學院18級體育專業(yè)的2個班級,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對2組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進行測評,實驗組采用功能性訓練方法進行授課,對照組采用鄭大體院的教學大綱要求去授課,待實驗結束時對2組學生的多項素質進行測試,得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落實功能性訓練在跨欄教學中的作用。
(1)對照組進行訓練的內容。
對照組在訓練的過程中以傳統(tǒng)的訓練為主,并且在訓練計劃的制定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訓練方法,以此保證訓練的有效進行,而本次實驗對照組采用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教學大綱要求訓練的方式,并依據青少年的實際情況,此方案在專家認可的基礎上進行開展。
(2)實驗組進行訓練的內容。
表1 實驗組功能性訓練中熱身訓練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內容
表2 實驗組功能性訓練中穩(wěn)定訓練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內容
依據功能性訓練和實驗的需要,特把實驗組的課堂分為2個過程的練習,其練習的內容也不盡相同,第一個過程,是功能性訓練的熱身練習,目的使學生盡快地進入運動狀態(tài),第二個過程,穩(wěn)定性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主要作為練習學生的運動技能,達到運動狀態(tài)的穩(wěn)定發(fā)展。每堂課都會以這樣的功能性訓練貫穿于課堂之中,具體訓練內容見表1和表2。
通過對相關專家的咨詢和訪談,對測試指標展開的討論和分析,并對每位專家的評比結果進行了記錄,最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多數專家認為測試指標應為110m跨欄、學生對跨欄的興趣、身體素質等方面,部分專家提出其他一些測試項目,由于比例較小,不做為本次測試的范圍。
為獲得可靠的實驗數據,盡量避免一些主觀因素帶來的影響,實驗的全過程應科學地施測,2個班級的授課教師無論在學歷和經驗上都相近,并且學生授課的時間都相同,并選派專業(yè)的教師去監(jiān)督,監(jiān)督老師不涉入教學活動。指標測評也由專業(yè)人才進行考核。
一般情況下,學生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分為5個指標,依次為很感興趣、感興趣、一般、不太感興趣、不感興趣,本研究把很感興趣和感興趣都視為感興趣的行列。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對跨欄學習興趣情況(n=45)
由表3不難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對跨欄感興趣的人數為13人,其比例為28.9%,實驗前實驗組對跨欄感趣的人數為12人,比例為26.7%,由此發(fā)現(xiàn),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對跨欄感趣的人數相當,所占比例也接近,反倒是對照組中對跨欄感興趣的人數稍多一些。通過統(tǒng)計實驗后的感興趣情況,對照組感興趣的人數有所增加,為16人,比例為35%,實驗組中對跨欄感興趣的人數明顯增加,由原來的12人,增加的到了24人,比例變?yōu)榱?3%,由此證明,實驗組經過了功能性訓練,其對跨欄的感興趣的人數得到了顯著提高,其提高的幅度遠遠大于對照組。
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身體素質是一個人運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綜合能力,通過身體素質可以看出來一個人身體的強弱,一般身體素質是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靈敏度等5個部分組成。此次實驗身體素質的測試項目選定為:5kg鉛球測試力量、50m跑測定速度、坐位體前屈測試柔韌性、1000m跑測試耐力。而本研究對實驗前后指標平均值的對比,是反映實驗效果的形式,如果實驗前后有關指標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說明實驗對測試指標起不到促進作用,如果指標得到增強,證明施加的因素有利于測試指標的提高。
表4 對照組組實驗前后的指標平均值情況
通過表4可以看出,跨欄教學中功能性訓練之后,學生的力量明顯增長,學生的柔韌性明顯提高;針對1000m的測試,對照組實驗前為4分45秒,實驗后為4分35秒,增長量為10秒,而實驗組在功能性訓練之前1000m成績?yōu)?分46秒,在功能性訓練之后為4分23秒,增長量為23秒,不難發(fā)現(xiàn),在跨欄教學中功能性訓練之后,學生的耐力明顯提高;統(tǒng)計50m的成績發(fā)現(xiàn),對照組實驗前平均成績?yōu)?.8秒,實驗后為7.4秒,增長量為0.54秒,實驗組在功能性訓練之前50m平均成績?yōu)?.8秒,經過功能性訓練之后,實驗組50m成績?yōu)?.9秒,增長量為0.9秒,明顯看出,在跨欄教學中功能性訓練之后,學生的速度明顯提高;總的來說,在跨欄教學中采用功能性訓練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功能性訓練在跨欄教學中的應用是否能提高跨欄運動成績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而跨欄教學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跨欄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欄成績。
表5 實驗前后110m跨欄成績平均值情況
由表5得出,實驗前對照組的110m跨欄成績?yōu)?6秒78,而實驗后的110m跨欄成績?yōu)?5秒62,速度加快的1秒16,而實驗組功能性訓練之前110m跨欄的平均成績?yōu)?6秒79,功能性訓練之后,110m跨欄的平均成績?yōu)?5秒12,速度加快了1秒67,因此可以得出,在跨欄教學中加入功能性訓練,學生的跨欄成績得到顯著提升。
(1)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發(fā)現(xiàn),跨欄教學中引入功能性訓練之后,學生對跨欄的感興趣的人數明顯增加,雖然跨欄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效果遠不及采用功能性訓練方法教學;
(2)通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的情況發(fā)現(xiàn),實驗組在經過功能性訓練之后,其速度、耐力、柔韌性、力量都有的大幅度提高,而實驗組提高的幅度大于對照組;
(3)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前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10m跨欄成績幾乎沒有差別,而實驗后卻有了較多的差別,實驗組在功能性訓練的趨使下,學生的110m跨欄成績平均提高了1秒66。
(1)學校應把功能性訓練合理地引進跨欄教學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改變枯燥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也應積極鼓勵體育教師把功能性訓練也帶入其他項目教學中,來培養(yǎng)學生其他項目的興趣;
(2)身體素質是學生參與所有運動項目的基本功,只有身體素質有所提高,才有利于體育教學,因此教師們應充分發(fā)揮功能性訓練的優(yōu)勢,把它合理地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
(3)雖然功能性訓練對跨欄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長時間的功能性訓練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所以應把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與功能性訓練方法相結合,從而共同推進學生運動成績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