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新
(江西新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拖延心理比較普遍地存在,學生往往會在時間和精力都還充足的前提下,將學習任務一拖再拖,直至拖到最后期限,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只能應付了事,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效果會越來越差,但拖延心理導致的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矯治的。那么基于拖延心理的特點,教師要積極尋找方法進行矯治。因此,下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中小學生拖延心理導致的后果,二是中小學生的拖延心理矯治策略[1]。
在中小學生拖延心理還不是非常嚴重的時候,拖延心理帶給學生的就是降低學習效率,但很多學生都不以為然,永遠將下一次掛在嘴邊,仍然我行我素,將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拖到最后期限,久而久之拖延心理越來越嚴重,僅靠學生自己去矯治已經(jīng)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了,也就是說就算學生沉下心去學習,一直在腦海中告訴自己要先完成學習任務,但受拖延習慣的影響,學生也不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到最后也只能草草了事,晚交作業(yè)甚至不交作業(yè),從而在低效學習的影響下,致使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在拖延心理已經(jīng)延伸到拖延習慣時,中小學生長期的拖延最后導致的最明顯的就是學習成績的大幅度下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沒有目標、沒有追求,而當教師或家長詢問自己學習成績?yōu)槭裁聪陆禃r,很多學生首先選擇的是自我逃避,為沒有完成的學習任務尋找借口,為學習計劃不能夠落實編造理由,這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自卑、懊惱、內(nèi)疚、自責等一系列負面情緒,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那么,為了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就要做出有效的引導和指導[2]。
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不論是心理上的成長,還是身體上的發(fā)育,都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也就是說學生要有健全的人格,但由于很多學生都有拖延心理,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不到成就感,也無法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表揚,自己只有負面情緒,這會讓他們在之后面對很多簡單的事情時,都不敢上前展示自己,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會成為他們之后的代名詞,所以要想真正保證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就需要及時地將學生的拖延心理消除掉[3]。
學習計劃每個學生都會制作,但出來的效果卻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制定的學習計劃是為了應付教師,而根本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那么,對于中小學生拖延心理日漸嚴重的問題,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制定一份詳細且可行的學習計劃,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先從短期學習計劃入手,比如一個星期,落實到每一小時需要干什么,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從長期計劃入手,比如一個月,落實到每一天需要干什么,在學生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就要去做一個小測驗,檢測這一階段的學習效果,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拖延心理的矯治對學生來說最大的調(diào)整就是是否能夠堅持下來,中小學生的年齡層面正是需要表揚及肯定,基于此,教師就要建立獎罰分明的監(jiān)督機制,這樣,在學生拖延作業(yè)不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懲罰,讓學生明確拖延作業(yè)的后果會更加慘重,而對于及時完成作業(yè)同時質(zhì)量也達標的學生,就要給予一定程度上的獎勵,讓學生明確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結果會更加良好,通過這個過程,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的拖延心理就會逐漸得到矯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中小學教學中,其教師要真正意識到矯治學生拖延心理的重要性,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制定適宜的矯治方法,以此增強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力,讓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健全人格,保證中小學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順利地將教學工作開展下去,實現(xiàn)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