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濤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下,語文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并且,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語文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一個奠定基礎的過程,需要注重學生的日常積累和技巧練習,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更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進行作文學習。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作文學習時,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中,線下教學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相關寫作技巧,在課下需要學生自己進行相應的練習,只有經過練習,學生才能夠發(fā)現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改正。教師可以在線上為學學生發(fā)布學習資源,學生在課下利用學習軟件進行學習,鞏固課上學習成果,提高寫作能力。并且,線上的學習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也迎合學生的喜好,能提高學生對寫作學習的積極性,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讓學生在家也能進行高質量的學習[1]。
比如,學習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時,在上課的過程中我詳細為學生講述了這種類型的作文的寫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在課上也帶領學生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練習,隨后我在學習軟件上為學生整理了課上涉及的知識點,并給學生布置了需要練習寫作的題目,要求學生在課下根據線上的內容完成要求。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延伸學生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及時練習和鞏固,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分組學習是日常教學的有效方式,通過分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拉進學生之間的距離,并能及時解決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在分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進行不同層次學生的組合,在小組中既有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也存在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不同層次之間學生的交流,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提高寫作能力。交流的過程,是學生表達想法的過程,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新的靈感,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可利用希沃白板等進行課堂展示,呈現學生的討論成果[2]。
比如,學習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時,在上課時,我對學生進行分組,在一個小組內有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有水平較低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一起討論關于習作的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寫作思路。我要求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發(fā)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學生討論結束后,由小組代表上臺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匯報小組討論內容,展示小組內的交流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等為學生呈現各種視頻、音頻等更多的內容,豐富課堂知識,拓展學生視野。并且,視頻、音頻的形式迎合學生的喜好,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視頻的內容能作為學生日常積累的素材,幫助學生進行語文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結合視頻內容進行講解,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聽課效率。學生在視頻中進行理解和內化,并將之運用在自己的作文寫作中,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自身的寫作內容,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3]。
比如,學習習作“我想對您說”時,為了烘托班級學習氛圍,我為學生搜集了很多關于親情、友情、社會中的溫暖事件及其他特色鮮明的事件視頻,在課上帶領學生觀看,通過視頻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上保持認真的狀態(tài),之后帶領學生根據視頻內容進行分析,為學生講解視頻內容在寫作中的運用,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及運用技巧。之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寫作的內容,給予學生發(fā)揮的空間,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教師在運用各種技術或設備進行就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作文學習的特點,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做好知識積累,學會運用一定的技巧,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扎實自身的語文功底,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不斷發(fā)展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