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幫谷
(重慶市武隆區(qū)火爐中學校 重慶 408500)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不懂得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單一,一些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死板,不愿意進行創(chuàng)新,不懂得如何利用課件進行授課,課堂教學的時間都花費在板書上。課堂教學索然無味,也使學生感到學習枯燥、沒意思,學習熱情泯滅。
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并不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局限于課本,不能給學生適當補充課外知識,學生在課下也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3]。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學生能更加形象地學習語文知識。在講解課文內容時,教師可以聯系課外內容,給學生提供更多相關資料,讓學生投入到學習和實踐中。講《駱駝祥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相應影片片段,豐富教學內容[4]。
應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營造情境式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進行教學延伸。在課堂上利用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使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學習語文知識。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轉變?yōu)榫唧w的圖像,可以把教學的重難點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運用互聯網幫助學生學習,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和互聯網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閱讀課外書。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應用互聯網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借助互聯網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第一,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在課堂上適當增加視頻課件的比例,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對課文內容進行更全面的詮釋。比如,講《將進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李白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應用視頻的形式進行講解,授課時,僅靠文字表達不能讓學生理解李白的性格,對此,教師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播放視頻,幫助學生加深地李白的了解。第二,應用信息技術刺激學生的感官。大部分學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利用音頻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時,許多學生在理解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此時,要想讓學生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教師就可以借助音頻的形式開展教學,配上音樂讓學生朗誦文章,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興趣[5][6]。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用豐富的資源開展教學,可以使語文課堂更加多元化,創(chuàng)設濃厚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批判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影形式再現課文中的場景,讓學生產生直觀的學習印象,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習課文,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保持較高的思維活躍度。例如,講《天凈·沙秋思》的時候,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展現出一派秋風蕭瑟、殘陽荒涼的景象,使學生受到直觀的刺激。在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結合畫面內容改編故事,組織學生進行小作文訓練,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此外,在互聯網+時代,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提出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通過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大膽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比如,講《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時候,有些學生認為文章中的父親應當更嚴厲一些,有些學生表示文章中的父親做得很對。當學生產生不同的意見時,教師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拓展,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這樣也能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小型的辯論比賽[7]。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教師要將教學和互聯網相結合,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語文教育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