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
(重慶市南岸區(qū)文峰小學校 重慶 400060)
課堂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2011版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v觀我們的課堂,學生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嗎?課堂學習真實發(fā)生了嗎?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這一口號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格外艱難與沉重?!吧疃葘W習”“主題閱讀”等各種流派的疊加,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堪重負。筆者認為,是時候讓語文課堂“減肥瘦身”,輕盈前行了。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指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一定是習得和悟得的過程,是大量閱讀和實踐的過程。為此,教師必須讓課堂“減肥”,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
課堂應該是動態(tài)生成,具有生命活力的。然而,許多教師唯教材、教參和教案,就教材而教,就教案而上,卻忽視對一個單元板塊或整冊教學的研究和規(guī)劃;忽視對課堂活動發(fā)展狀態(tài)和學生需求的關注;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研究及針對“具體個人”的彈性化設計研究……有了這個“本”,我們反而忘了另一個本,即學習學習的本、課堂的本。
基于“教”的教師,讓我們的課堂變成了講授式,一講到底,一問到底,生熟翻炒,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基于“學”的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引導學生策劃設計,提倡互助、合作、探究學習,使課堂不像課堂……從各個方面“讓教”“讓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尋求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會探索知識的樂趣,從而全面投入學習中。
一節(jié)課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課堂上我們必須減去包羅萬象,聚焦核心素養(yǎng),追求簡約課堂和干凈課堂!“一課一得”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啟發(fā)式教育的基本要求,即一堂課學生要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簡言之,就是要求課堂明確一個總體學習目標,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圍繞這個學習目標展開?!熬珳识ㄎ?,集中火力”,學生才能真正學有所獲,這是語文課堂應該牢牢抓住的一條主線,有了它,我們的課堂才能精簡干凈;有了它,我們的“讓學”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起點,是創(chuàng)新的萌芽。預習先行,先學后教,實現(xiàn)兩個前置: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充分了解學情,根據(jù)學情作出決策,設置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嘗試探索著學。
筆者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禮物”單元導讀課時,設計了表格進行教學,學生在自讀后,對單元三篇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感受,再嘗試填寫下面的表格。教師通過對導學單的分析,學生的真問題便呈現(xiàn)了出來。“這些禮物的特點及感受”是學生理解的困難點和疑惑處,課堂上要有針對性解決,就能去繁就簡,集中目標,層層深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實效。
“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方式的倡導為課堂提供了多元和多向的互動交流方式,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往往能迸發(fā)出許多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教師在教學“伯牙絕弦”語用遷移訓練的片段中,安排了小組討論,讓學生嘗試運用遷移學習法。有思維含量的真討論,讓學生從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變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此時,他們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智慧閃現(xiàn),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便有了出乎意料的“伯牙志在明月,皎皎兮若圓月,若玉盤;志在春雨,綿綿兮若細雨,紛紛兮若小雨;志在夕陽,紅紅兮若晚霞;志在藍天,悠悠兮若天空;志在瀑布,長長兮若銀河;志在楊柳,依依兮若柳絮;志在群鳥,啾啾兮若小曲”。詩化的語言,如清泉般汩汩流出,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接受不同的觀點。這樣,既擴展了他們的認知視野,又促進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貴在得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學會學習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教學“狐貍分奶酪”片段時,在引導學生學習講故事時,筆者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
1.讀這段話,請幫我勾兩個詞:小哥兒倆、拌起嘴來。(1)抽生讀;糾正:“倆”讀輕聲。(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他和他可稱為小哥倆(指著兩男生),那她和她怎么稱?(摸著兩女生的頭)。父親和你怎么稱?母親和你怎么稱?(3)回到文段理解:它倆為什么拌起嘴來?(抽兩生)你倆現(xiàn)在是熊哥哥、熊弟弟,在故事里你們怎么拌嘴的?生活中又是怎樣拌嘴?(4)接下來,把你倆拌嘴的話加進去,說出來,就是講故事了,試講故事,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筆者小結:添加想法,有滋有味。這是講好故事的第一個法寶。
2.接讀后面的故事。(1)自讀發(fā)現(xiàn):紅色、綠色、黑色的話各是什么呢?(2)引出故事的第二法寶:記住提示語。(3)師讀提示語,生接讀對話。指導語氣、表情(皺眉)。小結:要把內心的活動放進去。抽生講,師再講,問:有什么不一樣?(加“哼哼”,不一樣。)“哼哼”笑聲還可以放在哪里?最厲害的是把笑聲放在每個字上。試試。抽生講。(4)筆者依然給出關鍵詞,學生添加想法和提示語,把剛剛那些笑聲放進去,講出來才有滋有味。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上面的教學片段呈現(xiàn)的就是在授人以漁。有價值的方法,學生才能學會運用,抓住關鍵詞,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表情,變讀故事為講故事。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整節(jié)課學生都興致高昂,認真聽講,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