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陽 邱振平 曾慶光 張業(yè)龍
(五邑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學院 廣東·江門 529020)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yè)是教育部為促進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存儲器件等國家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而批準成立的重要專業(yè)之一?!靶履茉床牧吓c器件導論”是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yè)的一門基礎性綜合課程,與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其他課程聯(lián)系密切,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因此,將該課程與弘揚科學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科學家精神的價值認同,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科學思維,同時可以激發(fā)同學的能源危機意識并增強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使命責任感,進而引導學生熱愛本專業(yè),學好專業(yè)知識,回報社會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文以鉀離子電池這一部分內容為例,論述如何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導論”課程教學中將科學精神與思政教育有機統(tǒng)一。
鉀離子電池理論部分主要分為研究背景、組成原理兩部分,現分別從上述部分進行案例講解并挖掘思政元素。
(1)研究背景。隨著工業(yè)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化石能源在使用過程導致的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為滿足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人們迫切需要發(fā)展綠色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但可再生能源往往并不穩(wěn)定,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較大,比如太陽能受日照時間及強度的影響,風能與潮汐能受季節(jié)影響較大。為了將這些間歇性波動的能源收集起來,就需要將其轉化為更穩(wěn)定的電能進行存儲,這就對電化學儲能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諸多儲能器件中,鋰離子電池由于其重量輕、能量密度高、缺乏記憶效應和環(huán)境友好性,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在便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然而,由于鋰礦資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勻性,導致成本難以下降,儲能市場迫切需要開發(fā)新一代低成本儲能裝置。鉀(K)與鋰(Li)處在同一主族,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故鋰離子電池的理論基礎可以很好的移植到鉀離子電池體系中。并且鉀的還原電勢(-2.93 V)相較于鈉(-2.71 V)更接近于鋰(-3.04 V),這意味著鉀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除此之外,鉀礦資源還具有儲量多、成本低(碳酸鉀價格僅為7000 元/噸)、分布廣等優(yōu)勢。故探索鉀離子電池這一極具應用潛力的方向,對于今后電池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引入課程思政:鉀離子電池原料具有成本低廉及來源廣泛的優(yōu)點,本應引起科研人員的重視,然而,在過去近百年的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為金屬鉀不能與石墨等碳材料組成電池,直到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David 教授對此提出質疑。在一次采訪中,他指出:“這個假設是錯誤的,遺憾的是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鉀與鋰的物化性質相近,基于現有的鋰離子電池體系,組裝鉀離子電池在理論上是可行的”。為此,David 教授及他的團隊在經過反復試驗探索,嘗試了多種實驗條件,最終成功組裝出可循環(huán)的鉀離子電池。此后,鉀離子電池開始引起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鉀離子電池的成功制備,為大規(guī)模儲能領域提供了新的方向,體現了科學家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國家強大靠科技,科技強盛靠人才。科學事業(yè)的未來屬于新時代的年輕人,當代大學生應當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理性思維方式,學習科學家不盲從權威,理性質疑,嚴謹論證的科研態(tài)度,為中國科技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2)組成原理。鉀離子電池主要由正負極、隔膜、電解液四部分組成。其工作機制與鋰離子電池類似,以普魯士藍為正極,石墨為負極組裝而成的全電池為例,其充放電原理可以表示為:
正極反應:KFe[Fe(CN)6] K1-xFe[Fe(CN)6]+xK++xe-
負極反應:8C+xK+KC8
電池總反應:KFe[Fe(CN)6]+8C K1-xFe[Fe(CN)6]+KC8
鉀離子電池在充電時,K+從正極材料(普魯士藍)脫出,進入電解液,在電場作用下嵌入負極材料(石墨)中,為了達到電荷平衡,電子同時通過外電路遷移至負極;放電時,K+從負極材料(石墨)脫出,隨后在濃差作用下,嵌入正極(普魯士藍)材料中,同時電子通過外電路移動到正極,如此往復循環(huán)。
引入課程思政:鉀離子電池基本原理并不復雜,而基于原理探索合適的正負極材料才是材料科學家的主要工作。以正極為例,鉀離子較大的半徑決定了正極材料應當是具有大的晶體間隙、穩(wěn)定化學性質以及能量密度高的含鉀材料。為此,材料科學家花費了大量時間探索并改進正極材料。普魯士藍最早是用于油畫的藍色染料,后來人們又發(fā)現普魯士藍可以用來治療鉈中毒。隨后,科學家對普魯士藍進行深入研究后發(fā)現其具有鈣鈦礦結構,晶格中的過渡金屬與亞鐵氰根排列成的剛性開放框架具有較大的間隙。德國的Eftekhari 教授在查閱資料時發(fā)現普魯士藍的晶體結構非常符合鉀離子電池正極的要求,他首先嘗試將普魯士藍用作鉀離子正極材料,所得電池具有良好的電化學穩(wěn)定性。此后,研究者在對普魯士藍進一步研究時,發(fā)現增加普魯士藍中K+的含量可以有效提高全電池能量密度,還有研究者發(fā)現在普魯士藍框架中采用不同的過渡金屬可以獲得豐富的結構體系,從而獲得更高的比容量及良好的倍率性能。以此可向同學說明,現代科技的進步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奮斗,科學體系的建立及完善需要廣大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是水滴石穿,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創(chuàng)新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組成,但創(chuàng)新并非一定是劃時代的重大突破,賦予現有事物以新的應用是一種創(chuàng)新,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大學生是未來祖國科技的重要新生力量,肩負著祖國科技富強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關鍵。
鉀離子電池組裝實踐。單純的理論學習往往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合成鉀離子正極材料相關資料并進行鉀離子全電池組裝實踐。
引入課程思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消化理論知識,同時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鉀離子全電池的組裝可以簡單描述為在惰性氣氛條件下,將正極殼、正極、隔膜電、解液、負極、墊片、負極殼依次組裝并在壓力機下壓制成型。然而實際操作手法會極大影響成品電池的電化學性能。為此,美國阿貢實驗室Brandon 教授經過反復對比測試,提出了2032 型紐扣全電池組裝和測試的標準化流程,并研究了電極面積、活性物質質量、正負極片中心一致性、電解液注入量等可能影響全電池性能數據的因素,以解決紐扣電池數據可靠性和再現性問題。Brandon 教授對待實驗的態(tài)度體現了科學家嚴謹理性的科學操守,以此可以引導學生尊重科學事實,恪守科學道德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科研規(guī)范。追求真理至上,抵制學術浮躁,弘揚科學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成為國之棟梁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鉀離子電池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為例,對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導論中的課程思政進行了案例研究。針對鉀離子電池理論學習中的研究背景、組成原理,通過列舉科學家在鉀離子電池體系的建立以及正極材料的研發(fā)歷程,使學生了解到科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理性質疑的唯物主義思想,以及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針對實踐教學,以鉀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制備及全電池組裝為例,結合Brandon教授在全電池組裝和測試的標準化流程的貢獻,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嚴謹理性的科學操守以及奉獻、協(xié)同的科學精神。此外,從科學進步的曲折性上教育學生明白科學的進步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追求真理的決心。理論結合實際,用鮮活的事例將學習科學家的高尚品格、弘揚科學精神與加強思政教育相結合,以達到寓教于學,寓學于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