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澤明 鄧燕紅
(重慶三峽職業(yè)學院 重慶萬州 404000)
在中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的當下,勞動者素質的提升成為必然,高職教育得以迅猛發(fā)展。但高等職業(yè)院校在圍繞習總書記的經典三問:“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就這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解答,就實實在在地考量著高職院校在黨建工作引領下,如何實實在在推進“三全育人”,教師如何履行日常管理、課程思政、專業(yè)教學等過程中履行育人責任。本文結合具體情況,談談高職院校教師在育人工作中應該如何提升育人效果,供商榷。
師之為師,責任在肩更在心。作為高職院校教師更需勿忘初心,牢記使命,夯實責任信念,教師是園丁必勤勞才有績,教師是蠟燭要燃燒才發(fā)光發(fā)熱,教師是人梯扶人上行方顯真功[1]。
曾經的高職院校教師不似基礎教育段教師受尊崇,亦不似本科高校教師那樣上高度;教育對象也稍顯特別,一切都顯得有幾分尷尬。當然,既同為師者,都有積極奉獻的初心。只是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實惠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人生信條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高職院校教師的靈魂。這里需要特別強調指出,教師是個神圣的職業(yè),務必守住初心如磐石不移。有先賢就曾言:“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高職院校教師因職業(yè)原因身邊年年歲歲、時時刻刻環(huán)繞著眾多的青年學子,教師的言行品德、價值取向會與學生無縫傳承。
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是其重中之重。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強化“四個自信”、真正做到“兩個維護”,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胸懷祖國民族復興大業(yè),從最新時政如武漢疫情防控等體會國家體制的優(yōu)越,實實在在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和品德高度,夯實責任信念,培育奉獻精神;“教師胸中有活水”才能高效澆灌下一代,強調教師必須終身學無止境,要求教師與時俱進,學習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技能,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也更好滿足專業(yè)授業(yè)的需要。
教育講究因人施教,作為高校教師要高效地履行育人責任必須細細研究學生的基本狀況,熟研學生的共性、個性特點,真正做到學生情況了然于心,真正做到按人施法,方能實現(xiàn)育人目標[2]。
00后的高職學生大都具有這一代獨生子女所具的共性:自我為中心、共情能力差、不吃苦不耐勞、自律意識缺、自控能力弱。高職院校大學生因學習領域弱勢、家長及社會認同度不高,本身成長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使他們大都還具有有別與其他同齡人的個性:高考失利妄自菲薄、疏懶成習慣、無學習能力、責任事件習慣歸因為“他”、無積極的人生規(guī)劃、是非觀念淡薄。這些特質表現(xiàn)在在校學習生活中,玩游戲成癮、上課遲到早退耍手機常事;生活享樂,不管父母的艱辛能否支撐;學習應付混時間;強調權利忽略義務;人際交往中基本不能換位思考,“我”字當頭,別人示針尖我必對之以麥芒;今天不管明天事,做事不計后果,無中長期人生規(guī)劃;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團隊協(xié)作精神;對政治時事、社會熱點不感興趣,卻又很容易被負面煸動形成不良認知等等。
高職學院每一位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主體,他們在展示共同的一面的同時,還有很多細微差異:敏感者有之、自卑極處顯自負者有之、貧困拒扶維護自尊者有之、自閉排斥關愛者有之等等,情形復雜。高職院校教師是育人的工程師,務需認真研判,找到最科學高效的育人方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不能放棄歧視任何學生,育人工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里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是遷就或溺愛,而是寬嚴相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培育積極三觀;我們教師要積極引導強化學生融合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提升學習能力和動力,練就較強的專業(yè)技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等等,而我們要真正將學生培育成人成才就必須強化教師的責任心、愛心、耐心。
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責任心。教師不是圣賢,但既為師,就必須師從圣賢,這是我們的職業(yè)基本責任。因為事關一代一代青年學子的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要求教師絕對不能行差踏錯,要愛國愛家、遵章守紀、愛崗敬業(yè)、品行高潔、謹言慎行,對學生言傳身教。
高職院校教師的育人必須融入熾烈的愛心。履責不是干巴巴地說教,高職學生不接受沒有溫度的教育。育人必須育心,對學生要平等尊重、與他們共情,敞開心扉,用真切的不打折的愛心去打動,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得到學生認可,他們接受良性引導的時機也就到了。
高職院校教師的育人工作必須保持持久的耐心。高職院校學生種種狀況頻發(fā),可謂按東頭翹西頭;學生向上向善的決心有時敵不過習慣會時有反復。這就要求教師保持十足的耐心,要信任他們,注意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激勵,有時關愛地注視加默默的等待比單一的說教效果更佳。高職院校教師要注意尋求自己育人的獨家良方,學情特殊,而方法必須獨到。一群學生一個大方案,但針對一個學生必須有一個小處方。
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圍繞著學生的成長,必須實實在在地推進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的氛圍中,教師始終是主體,履責是本份。高職院校教師當以此為己任,淡名薄利,在青年成長的“拔節(jié)育穗”階段,精心引導和栽培,為民族復興大業(yè)培育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