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景華 劉艷紅 史云靜
河北中醫(yī)學院,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200
醫(yī)學心理學是高等醫(yī)學院校醫(yī)學生的必修課,如何科學組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多年來一直是授課教師研究和探討的課題[1]。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思考。因為醫(yī)學專業(yè)學生非常重視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但對心理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就需要授課教師能夠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多項研究將案例教學法或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心理學課程的教授中,都證明這兩種方法確實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所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1-6]。而案例教學和情境教學的融合式教學法,即案例情景化教學也有了較好的嘗試。余穎等嘗試了案例導入式情境教學在護理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發(fā)現(xiàn)該方法可調動學生潛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臨床護理思維能力[7]??梢?,案例情境化教學通過讓學生再現(xiàn)案例情境,能夠讓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案例中的事件和沖突,再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情境中的事件與沖突,最終讓學生獲得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
因此,本文旨在將案例情境化教學法引入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作為情景劇的主角浸入式再現(xiàn)案例情境,然后再綜合第一人稱和旁觀者的雙重視角進行分析、討論。這種案例情境化教學將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將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1 觀察對象 選擇五年制中醫(yī)學、中西醫(yī)臨床醫(yī)學和針灸推拿學專業(yè)2017級(大學二年級)學生230例,平均年齡19.8歲,其中男61例,女169例。
1.2 教學方法與設計 案例情境化教學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組織和調控能力,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學生的背景知識選擇適合的案例,組織引導學生討論案例、構思情節(jié)和語言、準備道具、設計動作等,在運用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有觀賞性。本研究選擇了《醫(yī)學心理學》(姚樹橋等,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中的《第十章 病人心理》(2學時)和《第十一章 醫(yī)患關系》(2學時)共4學時的教學內容應用案例情境化教學法來組織教學。選擇兩章內容的原因是,這兩章的內容中理論較少,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較為緊密,注重學生的理解與體驗,進行情境化的可操作性較強。因此,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這兩章內容,選定主題并自編案例,組成小組進行案例情境再現(xiàn)。然后各組互相評價和教師總結評價,最后學生對整體案例情境化教學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1.3 教學過程
1.3.1 準備階段:情境表演準備2周時間。案例情境化表演前,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案例情境化教學法,然后給學生呈現(xiàn)案例進行講解,找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和過程等,引導學生探索案例運用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學知識,以幫助學生思考;確定案例情境化表演的主題,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6~8人)的方式有針對性的查閱資料,主動獲取相關信息,準備適合自己小組的表演案例,然后進行角色分配,表演排練;準備過程如果存有疑問小組長可以隨時聯(lián)系教師進行溝通。
1.3.2 實施階段: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案例表演,每組表演完后,教師和其他同學登陸問卷星軟件“案例情境化表演評分表”(見表1)進行1(非常不符合)~10(非常符合)級打分。然后教師簡要評價表演效果和心理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小組長負責記錄,課后組織組內同學討論。
表1 心理情景劇評分表
1.3.3 總結階段:每組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歸納總結學生案例情境化表演的情況,肯定學生表演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正確觀點,同時指出不足,對欠缺之處進行補充,對有爭議的問題給予澄清解釋。
整個案例情境化教學階段結束后,基于問卷星網絡平臺采用“案例情境化教學評價表”對學生進行匿名調查。調查主題就是學生對案例情境化教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內容包括: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體驗能力、運用知識能力、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氛圍等。所有學生都參加了調查,共獲得問卷230份,回收率100%,調查結果見表2。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案例情境化教學的效果在整體上是比較滿意的,在6個方面的很大和較大程度的認可總和都超過了50%。根據學生滿意程度排序,最滿意的是課堂氣氛的營造,其次是提升了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最后是對
表2 學生對案例情境化教學法的評價(n=230,%)
案例內容的理解、知識的掌握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評價結果可以看出:第一,84.18%的學生認為案例情境化教學法(很大或較大)提升了學習興趣,92.32%的學生對案例情境化教學的課堂氛圍(很大或較大)滿意。學生課前積極參與準備,主動搜集資料,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再進行表演設計。課上生動形象的再現(xiàn)案例情景,能夠身臨其境,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氛圍特別活躍,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案例情境化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從調查結果看出75.95%的學生認為案例情境化表演對理解掌握所學知識有幫助。案例情境化教學法將理論知識形象化,通過組內不斷討論和分析,會不斷將所學知識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加深記憶。第三,案例情境化教學能夠增強學生體驗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調查結果看出81.01%的學生認為案例情境化表演對感受事件和沖突有幫助,69.62%的學生認為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醫(yī)學心理學是人文社科類課程,其注重的是提升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人文精神,這類課程不是理性的實驗,而是社會中的人情世故的凝練和升華,是生活化的知識。因此,這類課程需要情境化的案例教學來讓學生親身去體會,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有助于學生熟悉病人心理,處理好醫(yī)患關系,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就國內醫(yī)學教育而言,傳統(tǒng)教學法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大綱—教材—教學”的層次分明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過分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自己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差[8]。而實施案例情境化教學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結合生動具體的臨床案例,讓學生切身體驗和感受其中的沖突矛盾,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前人的研究,案例情境化教學法并不能完全覆蓋《醫(yī)學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因此,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綜合和優(yōu)化案例情境化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講授法,使之能夠符合教師教學需求和學生知識學習的特點,提高學習質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