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文物古建筑筑的消防安全問題日趨嚴峻,文物古建筑筑是中華文明的積淀與傳承,大部分文物古建筑的材質均為易燃材料,一單發(fā)生火災,造成的破壞無法得到修復。本文結合實際對文物古建筑筑在當前環(huán)境下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展開討論,分析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隱患,結合消防的角度提出優(yōu)化對策,旨在為加強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文物古建筑筑;消防安全;對策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文物古建筑筑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xù),也是考證歷史信息的重要證明。我國的文物古建筑在2002年以來得到了重點的保護,文物古建筑不僅僅作為建筑而存在,而是歷史以及文明的符號與印記,文物古建筑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以及歷史研究價值,一旦發(fā)生破壞,造成的負面影響極為嚴重。近年來,國內外在文物古建筑筑方面發(fā)生火災的事件逐年提升,無論是轟動一時的巴黎圣母院,還是我國近期內四川云巖寺發(fā)生的火災等,都嚴重破壞了人類文明遺產,嚴重危害了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表面,自從2010年以來,我國文物古建筑類消防火災共計發(fā)生400余起,直接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3000萬元以上,大部分文物古建筑發(fā)生火災之后對其研究價值產生了嚴重的下降。因此,如何針對文物古建筑加強消防安全防范與保護是當前文物保護工作、消防工作中的重點。
一、文物古建筑筑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
1、 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較大
相比西方國家而言,我國傳統(tǒng)的文物古建筑主要以木質材料為主,下半部分主要采用巖石作為臺基,支撐柱以及古建筑整體結構一般采用木質易燃材料建成,并且文物古建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其木質在日曬與風吹的長期腐蝕下,木質松動率較高,木質含水量較低,一旦發(fā)生火災,火情會產生迅速蔓延。在材料方面,大部分珍貴的文物古建筑采用容易燃燒的松樹、柏樹、杉樹等易燃的木質材料,這部分木質材料中含有豐富的油脂成分,火災發(fā)生之后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在裝飾物方面,我國文物古建筑筑中有大量的布類裝飾物,這部分裝飾物發(fā)生火災會在短期內產生較快的蔓延,導致火災難以得到控制,供消防進行人員疏導的時間不足,導致?lián)p失進一步提升。
2、 防火分隔不到位,防火間距嚴重不足
文物古建筑筑在建立之初,一般選擇各類單體建筑緊密建設,以單體建筑構建建筑群的方式存在,在歷史的房屋設計規(guī)劃理念下,古建筑的密集度比較高,一般為廊院或者合院的形式建設,建筑沒有進行防火間距的設計,導致火災發(fā)生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大面積的蔓延。除此之外,大部分文物古建筑歷史進程中不斷進行擴建,實際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顯著不足,大部分居民建筑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也無法達到安全標準,在民用建筑中大量的廚房、鍋爐、配電室等設施的存在,都是容易發(fā)生火災的隱患點,一旦民用建筑發(fā)生火災,勢必導致文物古建筑筑受到波及,導致火災容易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蔓延。
3、 消防設施薄弱,消防水源缺乏
文物古建筑筑修筑的時間較長,在修建的過程中并沒有類似于現(xiàn)代建筑建設中考慮消防水源的問題,并且大部分古建筑位置較為偏僻,遠離市區(qū),本身的水利管道鋪設就不夠廣泛,再加上消防栓等基本設施的不足,發(fā)生火災的情況下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撲救,導致火災造成的損失較大。近年來,大部分文物古建筑在修繕的過程中會增加消防設施,但是受到環(huán)境以及建筑地點的限制,消防設施不足以應對文物古建筑筑存在的火災安全隱患,使得火災發(fā)生的情況下,難以及時進行有效的撲救。
二、 文物古建筑筑消防安全對策
1、 明晰消防安全責任,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根據(jù)我國公務員頒布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中提出,消防安全必須要在安全與業(yè)務方面充分進行生產落實,盡可能加強責任監(jiān)管,落實第三方責任制度,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充分加強組織領導作用,將消防安全責任進行充分落實。文物古建筑筑作為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隱患的區(qū)域,其安全責任制的建立刻不容緩,從根本上貫徹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是盡可能減少消防隱患最有效的方式。因此,當?shù)卣块T需要對地區(qū)內的文物古建筑筑進行全面勘察,盡可能恢復歷史原貌,展開多樣化的消防隱患排查,充分提升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2、 完善消防設施建設,提升物防技防水平
地方消防安全部門需要充分結合不同環(huán)境下文物古建筑的基礎情況,解決消防設施不足的問題。結合現(xiàn)代電子智能化手段,通過安裝火災報警系統(tǒng)、自動感應滅火系統(tǒng)、煙霧傳感器等設備,在火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依靠消防設施實現(xiàn)有效控制。此外,對整個文物古建筑的周邊需要進行全面排查,通過安裝消防水池、消防水窖等方式進行消防安全管控,如果文物古建筑建設地點或者周邊環(huán)境存在困難無法安裝的,可以配置對應的消防水桶等消防物品,增加手持滅火器數(shù)量,從而提升文物古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管控水平。
3、 加強用火用電管理,提升自防自救能力
在文物古建筑筑內部需要充分加強對各類隱患源頭的管控,其中包括電源以及火源,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劃定消防安全區(qū),在安全區(qū)內禁止明火的存在。在室內布置的方面,可以加裝移動式防火墻,在內部墻體上涂刷防火涂料的方式進行貨源控制。對于文物古建筑筑消防安全責任單位而言,需要階段性的對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情況進行評估,落實電氣評估、線路評估、用電負荷、安全管理等檢查的常態(tài)化進行。針對文物古建筑筑的具體情況,建立對應的火災安全預案,建立標準化的火災防控標準,充分提升文物古建筑筑的安全水平。
結語:綜上所述,為了充分實現(xiàn)文物古建筑筑的保護,消防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針對文物古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管控需要在長期內加強防控管理,積極創(chuàng)新,增大資源投入,從根本上提升文物古建筑筑的消防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陳娟娟.文物古建筑筑消防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5:81-82.
[2]張華東.山西省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5,02:50-51.
[3]龔曉.文物古建筑筑消防安全工作納入政府考評[J].中國消防,2014,07:7.
[4]鐘艷華.為文物古建筑加裝消防“安全網(wǎng)”[J].中國消防,2014,08:13-14.
[5]易嵐.關于加強廣州市古寺庵建筑消防安全的幾點思考[J].廣東公安科技,2004,02:67-69.
作者簡介:張衡(1983.6),男,漢族,籍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