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蕓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總則第三條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那為使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順利銜接,幼兒應該要做好哪些入學準備,周圍環(huán)境應給予孩子怎樣的指導呢?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入學準備相關文獻,并結合筆者的教育實踐與經驗,進一步梳理幼兒入學準備的內容、影響因素及指導策略,為家長及廣大幼教工作者理清思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順利進入高一級階段的生活和學習。
關鍵詞:入學準備;影響因素;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2-0048-02
【Abstract】 Article 3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uidelines (Practice)" states that kindergartens should work closely with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link up with primary schools,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jointly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o,in order to make the kindergarten stage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a smooth connection,what kind of school preparations should children make,and what guidance shoul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give them? In this paper,by consul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 on school preparation,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experience,this article further sorts out the content,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uidance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school preparation,so as to clarify the ideas for parent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to better help children Smoothly enter the higher level of life and study.
【Keywords】School preparation;Influencing factors;Guidance strategy
以下就結合筆者的教育實踐與經驗,對幼兒入學準備的相關問題(準備什么、影響因素、指導策略)進行梳理,以此為幼兒教師及家長提供一些思路,具體如下:
1.準備什么
幼兒園每次開家長會,大班家長問的最多的就是,孩子需不需要報個英語班,有沒有必要多認識、書寫漢字,孩子在幼兒園玩到大班是不是得報個幼小銜接班等等,雖然老師會一再強調,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會告訴他們過早讓孩子學習系統(tǒng)知識的弊端,但家長依然很迷茫。
北京師范大學劉焱教授認為入學準備是指對幼兒在進入學校時應當達到的發(fā)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夠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任務要求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與狀態(tài)。
幼兒園的教育負責把一個身體和心理發(fā)展都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兒童逐步培養(yǎng)成可以接受正式學校教育的學生,所以整個幼兒園教育都要為入學做準備。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委員會(NEGP)從幼兒個體發(fā)展的角度,提出了幼兒入學準備的五領域模型,即幼兒入學準備的內容包括身體健康與動作技能、情緒與社會性、學習方式、言語發(fā)展、一般知識五大領域,此五大領域的入學準備同樣也適用于中國幼兒。
(1) 身體健康與動作技能
孩子上小學需要有較好的體質、抵抗力、動作協(xié)調性(包括手眼協(xié)調)及靈活的手部精細動作(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才能為承擔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獨立完成作業(yè)提供前提。試想,一個孩子抵抗力差、時不時感冒,他怎么能跟得上繁重的課業(yè),久而久之就會意志消沉,進而影響后期的學習。
(2) 情緒與社會性
情緒和社會性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自信心、抗挫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理能力等,有研究指出兒童入學時的情緒與社會性水平是預測其今后學業(yè)成就的重要指標。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給予的照顧和關注比較多,到了小學,多數孩子在這方面就會有失落感,更有甚者,多數孩子會因為某一科的老師給予自己的關注多這一科就學的好,老師給予的關注不是很多的科目就持放棄的態(tài)度,從而影響自身的綜合發(fā)展,出現偏科現象。
(3) 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主要指標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注意力、堅持性、自我反省等方面,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對學業(yè)沒有興趣,可以確定的說,孩子未來的學業(yè)成績不會很好(不排除其在其它方面優(yōu)秀)。
(4) 言語發(fā)展
語言能力涉及表達和理解兩方面的內容,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兒童順利地與同伴進行交流,良好的理解力有助于其聽懂老師的講解,再者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一個孩子的語言水平能反應其思維發(fā)展水平。
(5) 一般知識
一般知識準備方面,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知識,而不是小學的學業(yè)知識。一定的量的積累才會引起質變,所以知識面廣的孩子,往往在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方面會更出色。
2.影響因素
根據布朗分布倫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人生活于其中并與之相互作用的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被稱為行為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共有微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外系統(tǒng)和宏系統(tǒng)4各層次,從微系統(tǒng)到宏系統(tǒng),對兒童的影響也是從直接到間接。他認為,兒童的生長是與周圍各種環(huán)境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這些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從上述理論出發(fā),我們可以認為影響幼兒入學準備的因素有幼兒園、家長、自身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等,單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會不如人意,比如,幼兒園和家長的思想意識都轉變了,不讓孩子接受小學化的內容,但是我們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不變,進小學依然要擇優(yōu)錄取,那么幼兒園和家長的努力就顯得很蒼白,所以,只有多因素共同發(fā)揮作用,才能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
3.指導策略
在某種意義上說,整個幼兒期都在為入學做準備,從五大領域入學準備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出發(fā),現就如何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提出以下策略:
(1)加強幼兒體能和手部精細動作鍛煉
幼兒的體能鍛煉主要包括走、跑、跳躍、鉆爬、投擲、平衡等運動,家長及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個體發(fā)展特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體能鍛煉貴在堅持。同樣,兒童精細動作的發(fā)展也有其特定的順序,家長及老師首先應掌握幼兒精細動作的發(fā)展水平,并依此進行訓練,比如,筆者的孩子在5歲時處于書寫的關鍵期,這也正是訓練孩子精細動作規(guī)范性的時候,筆者便對書寫的動作規(guī)范做了明確的要求,并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習慣。
(2)提高幼兒的自控能力
大量美國本土研究發(fā)現,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對兒童入學后的學業(yè)成績存在良好的預測性。因此,在幼兒期我們應加強孩子自控能力的鍛煉,可采用延遲滿足的策略,例如,媽媽在做飯,孩子想看電視,媽媽就可以告訴孩子,要是現在看可以看十分鐘,要是吃完飯看就可以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孩子自然會選擇等吃完飯再看。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壓制其欲望,它是一種克服當前困難而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3)利用優(yōu)勢領域鍛煉幼兒專注力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八大智能體現在每個兒童身上,具有不平衡性,比如,有的孩子數理邏輯智能比較優(yōu)勢,有的孩子語言智能比較有優(yōu)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優(yōu)勢能力,不斷提升幼兒的專注力,簡單說,就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孩子感興趣的項目。
(4)通過早期閱讀增強幼兒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
由于兒童心理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幼兒的早期閱讀需要大人的幫助,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都要多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幼兒園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動間隙(如午飯前后、睡前等)開展閱讀活動,當大人沒有時間給孩子講故事時,也可以選擇故事機,但是還是要保證故事內容的優(yōu)質性。
(5)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筆者班里(小班)有兩個孩子,剛入園時晶晶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特別強,連入園焦慮期都沒有,還很受孩子和老師的喜愛,而奇奇過了一學期都還不能很好地與同伴相處,究其原因,晶晶家里雖然寵溺但也對她有要求,奇奇入園前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完全是受萬千寵愛于一身,毫無規(guī)則意識。社會適應能力強的孩子不管是上小學還是走向社會都會更容易融入。因此,家長和老師要配合一致,對孩子要做到寬嚴并濟,既要有呵護,也要有要求,讓孩子從小就具有強烈的規(guī)則意識,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其人生學習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家長首先應該以正常心態(tài)來對待,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每一個關鍵期,并以此為據幫助孩子做好五大領域的入學準備。其次,給予孩子十分的信任,相信他們一定會順利適應學習生涯的每一次過渡。
參考文獻
[1]劉焱.入學準備在美國:不僅僅是入學準備[J].比較教育研究,2006(11):28
[2]李少梅主編.學前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Belsky,J.,& Mackinnon,C.Transition to school: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and school experiences.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5(02):106+119
[4]張丹.兒童入學準備的家庭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