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杜甫七律《登高》被稱為“曠代之作”,被很多高中語文教材編選。其“潦倒新停濁酒杯”句中“新?!?,教育部新編教材注解為“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潦倒新停濁酒杯”,關于此處“新?!保械陌姹救绯鹫做?、朱鶴齡等版本,寫作“新亭”。但注家通常都注解“新亭,即新停也”。〔如《唐詩選注》(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這里原因何在呢?
或許受制于明朝胡應麟《詩藪》“古今七律之冠”的評價,古人囿于八句皆對的成見。通常情況下,律詩是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杜甫這首《登高》較為特別,如果將結尾的“亭”看做動詞“?!保问缴暇彤a生了八句四聯(lián)都對仗的奇妙效果。
因為戰(zhàn)亂、紙張印刷等問題,唐宋元時期的文人詩文集,大都難以保存原集。又因時代久遠,或個人喜好不同,宋代以后的文人在傳抄過程中,很多詩文被進行刪改或惡意篡改。在此過程中,可能多將“亭”改為“?!?或雖未進行改動,但因文字簡單而忽略了注解,以至數(shù)百年后注家出現(xiàn)誤解也未可知。如李白《靜夜思》,婦孺皆知。在宋元以前、或日本流傳的版本是:“床頭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泵鞒衅谝汛鄹拈_篇為“床前明月光”,歷經多年后,大家反而習以為常,以為是原詩,現(xiàn)在我國通行的版本依然如此?!坝迫灰娔仙健?,宋代有版本作“望南山”,以至蘇軾曰:“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魯迅作品屢屢出現(xiàn)于小學、中學、大學課本,但因為簡化字等一些原因,魯迅作品有些字句已被作了刪改。魯迅距離現(xiàn)在只有幾十年,尚有如此情形,更何況是流傳千百年的古代作品。
如果我們讀書時,能夠注意版本問題,比較不同版本,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時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我們能夠聯(lián)想到“對泣新亭”的故事,將“新亭”看作用典,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世說新語·言語》)
晉朝南渡以后,金甌缺,江山已非昔日可比,朝臣同坐新亭,醉眼相視,皆潸然淚下。唯有王導呵罵眾人作“楚囚相對”,激勵諸君振奮精神,為克復神州而努力。此即為“新亭對泣”典故的由來。后人對此典故頗為熟悉,運用眾多,諸如唐代吳融《過澠池書事》:“莫道新亭人對泣,異鄉(xiāng)殊代也沾衣?!蹦纤侮懹巍冻鹾≈杏懈小罚骸靶峦ζq稀見,況覓夷吾一輩人?!眲⒖饲f《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多少新亭揮淚客,不夢中原塊土?!薄际墙钑x代“新亭對泣”的歷史故事,以作諷刺之實,表達自我失意的情懷。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秋,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然而,安史之亂雖被平定,但國家并未實現(xiàn)真正的太平?;丶v、吐蕃崛起,尤其吐蕃,對衰落的唐朝虎視眈眈,連年侵略西北、劍南等地;國內地方藩鎮(zhèn)也乘時而起,恃強凌弱,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此時嚴武已經病逝,手下的三個部將不和,相互征討;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到了夔州。此時九月,吐蕃數(shù)萬軍隊正侵犯唐朝邊境靈州(寧夏)。
東晉雖偏安一隅,尚有很多志同道合者,新亭對泣,感傷時局。“東山再起”的謝安,“擊楫中流”的祖逖,“聞雞起舞”的祖逖、劉琨等,一批批仁人志士爭先恐后,一致對外。而詩人孤獨無依,壯志難酬,尋不到朋友,沒有知音相訴,頗有后世岳飛“欲將心事訴瑤琴,弦斷有誰聽”的悲涼。正因如此,詩人一年后登上《登岳陽樓》,面對吐蕃入侵,又寫下了憂國憂民的詩句:“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p>
“潦倒新亭濁酒杯”,詩人漂泊夔州,面對時局,感時傷懷,平常倒也可以借一杯濁酒消愁。然而,此時因肺病戒酒,難以借酒消愁,心中愁恨無法排遣。忽然想到歷史上“新亭對泣”的典故,詩人孤獨無依,身邊竟然沒有一個朋友,更別說志同道合的了。茫茫大地,浩浩江山,何時才能河清海晏,再次出現(xiàn)“開元盛世”的繁華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時局動亂,詩人昔日遠大抱負全成了如夢如幻的泡影,面對兵荒馬亂的時勢,想到自己蒼老多病、所剩不多的歲月,唯有老淚縱橫,一生大濟蒼生的夢想大概再也不能實現(xiàn)了。結果的確如此,這首詩寫完三年以后,杜甫就遺憾地離開了人世。更讓人唏噓的是,40多年后(813年),杜甫的靈柩才由他的孫子從湖南岳陽移葬河南洛陽。
“?!薄巴ぁ甭?,“新?!薄靶峦ぁ?,意蘊迥然不同。如果拋棄此詩八句皆對的苑囿,聯(lián)想“新亭”為典故“新亭對泣”,意蘊似乎更深刻。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揚州市弘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