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佩佩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也是學習其他相關課程的先導課程。學生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達到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的要求。也是大學生能夠勝任本職工作、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技能之一。
“任務驅(qū)動法”教學,教師圍繞知識點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學生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構建適合自己的完整學習體系,為教學注入了新鮮的空氣。
計算基礎知識是很多學科知識的基礎,在工作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學習一門新的技術,并且懂得計算機的運行,從本質(zhì)去看問題。那么如何去熟練的記住并應用基礎知識呢?有的學生能記住,也能理解,但是一旦要將基礎知識用到實際操作中時,去完成相應任務時,就會發(fā)現(xiàn)用不起來,不會做,出錯。
“任務驅(qū)動法”以任務為驅(qū)動,但是完成任務的前提是要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掌握,具備自己動手與思考的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要求學生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熟練。對計算機基礎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要以理解為基礎,在理解的基礎上注重實踐操作。
這就要求學生既能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也可以進行靈活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利用基礎知識進行后期的拓展,基于某個知識點,去領會相關的其他知識,聯(lián)想的越多,說明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程度越高。如果對于基礎知識沒有深層次的理解,有效拓展就不會做的太好。
掌握基礎概念,記住知識點,并能把知識點融合到實際應用中,不僅提升了對基礎知識的重視,也會有后面的融會貫通,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也就更透徹。
對基礎知識要做到應用熟練,而不是記憶熟練。隨著對基礎知識的認識加深,思考加深,理解也就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成熟。以基礎知識為支撐,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方式,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實現(xiàn)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緊密集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素養(yǎng),使得課堂效率也得以提高。
傳統(tǒng)教學是老師處于主動地位,在講臺上講,再把任務布置給學生。老師在講的過程中,學生吸收了多少并不知道。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在下面聽,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大,學生聽會了多少,遇到實際問題能否獨立解決并不確定。有的學生認真聽講,可能很快就完成任務,有的學生會開小差,有一個知識點沒注意聽,就會導致整個環(huán)節(jié)掉鏈條,沒有辦法去完成任務。即使完成了任務,學生也缺乏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就不會太高。
傳統(tǒng)式教學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聽,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可以留下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任務中去,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叭蝿镇?qū)動法”由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提出相關問題和任務,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和演示。學生在問題和任務的驅(qū)動下,保持學習興趣,注意力集中,可以主動去思考和探索,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得以不斷進步。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
任務驅(qū)動可以促進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驅(qū)動教學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思考的能力。
從學生角度看,任務驅(qū)動法的學習效率相對較高。可以先從簡單的任務開始,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實踐操作能力也得到進步,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容量也不斷得到擴充。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向?qū)W生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的缺點是明顯的,學生是被動的接收知識,體現(xiàn)不出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能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改變教學模式,打造適應社會新要求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非常必要。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把新知識融合到已有知識中,擴充知識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自身水平。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自信。
比如講到word 頁面設置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先設計好一份美觀的word 文檔,設置好頁面,包括頁邊距的設置,紙張排版。如果文檔需要水印,加上文字或者圖片水印,文字水印可以設置字號、字體、顏色、透明度等,圖片水印也可以進行一些調(diào)整。還可以給word 文檔加上頁面顏色,可以使用單色,也可以使用填充效果,填充效果則可以選擇不止一種顏色或者選擇圖片,文檔中不同段落的文字顏色還可以各不相同,對于標題性的文字也可以使用藝術字。
讓學生看見教師做的范例就被完全吸引住,任務完成后既掌握了知識點,也提升對任務的審美感,使得學生明白計算機不只是簡單的去操作,讓他們知道原來word 文檔不僅僅就是簡單的輸入文字,還可以有這么多奇妙的變化。
把任務布置給學生之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分析當前任務,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學生都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相互協(xié)作,使教學過程充滿了樂趣。
任務的布置要起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使教學過程可以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明確任務布置目的,該任務的設計是為了達到什么目標。比如:在給學生講授PowerPoint 動畫部分的知識點時,要求學生掌握動畫的進入、退出時間、播放先后次序、動畫效果等。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就要綜合考慮這些內(nèi)容,完成任務用到哪些知識點,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是否熟練。
使用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學習方法,它從案例出發(fā),由淺入深,理論知識水平帶動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使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在順利完成任務之后,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們不斷進步,激發(fā)對新知識的渴望。消除他們畏懼心理,對計算機感興趣,有求知欲,樂于去操作。
在課堂上,基礎扎實的往往比較活躍,基礎薄弱的就會不敢發(fā)言,這樣就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教師也要關注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按小組設計任務,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促進每一位同學都參加到學習中來。
很多軟件公司的軟件源代碼用成千上萬來形容也是毫不夸張,如果完全依賴一個人去開發(fā),耗盡畢生盡力也不一定能夠順利完成。所以,這些軟件的開發(fā)都會由許多程序員合作開發(fā),如果他們沒有很好的合作精神,那么這樣龐大的系統(tǒng)將無法開發(f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任務的時候,也可以嘗試讓他們合作完成,把總?cè)蝿辗纸獬蛇m合多人完成的分任務,需要通過小組內(nèi)全部成員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讓學生體驗到合作的效率,這樣也能培養(yǎng)學生與別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能夠虛心聽取、接受別人的意見,同時也可以和別人一起分享、交流學習經(jīng)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跟進、反饋,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定期對任務小組進行評比,帶動全體同學積極參與,為自己的團隊集體榮譽而努力。
利用任務驅(qū)動教學,任務的設計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任務的完成效果。教師要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水平,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重難點不一樣的教學任務。任務設計時重要的一點是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不要讓學生有壓力,做到因材施教。
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個包含具體知識和操作能力的任務,既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已有知識,也能學習掌握新知識,同時這也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提升了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成就感。
任務驅(qū)動教學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并能夠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意義。否則教師辛苦設計了任務,學生不感興趣,沒有完成的動力,便會造成事倍功半。
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在中學期間就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對計算機接觸比較多,能力也高,在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就不會有太大壓力;大部分學生只接受過少量計算機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操作能力比較匱乏;沒有計算機基礎,還有少部分來自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更是一無所知,計算機知識幾乎一片空白,把計算機想的很神秘,很深奧,想去學習,又存在著自卑和畏懼心理,怕出錯引來別人的笑話。這樣,他們在入學時就顯現(xiàn)除了較大的差異性,他們對知識的需求程度自然也不一樣。
課程教學目標的預設有可能與課堂實際情況不能完全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進行靈活調(diào)整,根據(jù)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任務,最大限度的面向全體學生。
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從學生出發(fā),分開重難點,考慮到學生的操作水平,根據(jù)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同進行布置。任務設計做到難易程度不一樣,設計一些要求簡單的任務,布置給基礎薄弱的同學完成,包含相對較少的知識點,讓他們能順利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感,如果一開始就給他們有難度的任務,他們完成起來比較吃力,這會打消他們對計算機的熱情,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可以自己去追求更高的進步,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對于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同學,就可以讓他們深入探究,甚至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去創(chuàng)造一些改變。
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的調(diào)整教學策略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給學生更多時間進行思考,讓學生彼此之間充分合作,使同學們共享任務解決的成就感。
任務的設置要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每個章節(jié)都有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都能設計一個完整的任務,這個完整的任務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但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是要從零散的知識點開始學起,這樣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把任務分成一個個小塊,從掌握小節(jié)知識點,慢慢積少成多,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最后匯總完成每一個章節(jié)的完整任務。
總之,任務驅(qū)動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傳統(tǒng)教學中的被動接收知識為主,變?yōu)閺慕鉀Q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去學習、吸收知識,教師則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指導。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激發(fā)他們探索知識的欲望,保持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