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雯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徐公橋小學 江蘇昆山 215300)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他的教育理論就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改革的方向,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論的核心。最新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與以往的蘇教版相比較,最大的不同是“會讀”“會寫”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對學生的識字量作出了更高要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給了我極大的啟示:“生活”和“教育”不應(yīng)該是簡單的結(jié)合,而應(yīng)使兩者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因此,識字教學需要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能識字。
小學語文教學中面對大體量的漢字,教師需要做的是教授學生識字的技巧。這樣,學生才能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主動去識字。
1.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針對低年段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情況,教師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學情景,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如影像、演繹、多媒體等媒介,輔助學生認字。在教學部編版教材《在操場上》這篇識字課文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讓學生談?wù)勍瑢W們在做什么,每指出一種體育運動,課件就會相對應(yīng)的展示運動的名稱。然后,我會請同學們認讀。這樣的課程設(shè)計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詞語有了生命的酸甜苦辣,學生讀起來也更有內(nèi)涵。在鞏固生字的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shè)了“點球大賽”的游戲(認讀足球上的生字,讀對了足球就射進球門,讀錯了足球就無法射進球門),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此類生活場景的創(chuàng)設(shè),使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的興趣,踴躍去認字、寫字,實現(xiàn)了教師教學的目的。[1]
2.重現(xiàn)生活片段,了解識字途徑。生活中處處都能識字,但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卻很難自己發(fā)現(xiàn),并主觀去學習。此時,就需要教師去指點迷津,讓學生豁然開朗,擁有自主發(fā)現(xiàn)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把握一切機會向?qū)W生證明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識字。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班會課的形式,讓一些學生展示他們在生活中自學的生字。比如,商店的廣告牌、食品的包裝袋、報紙雜志等。此后,我會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被表揚的學生識字積極性越來越高,其他的學生也會效仿。從而以點帶面,形成學生主觀積極識字的趨勢。
3.妙用生活技巧,指導(dǎo)識字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識字方法的指導(dǎo)融入學生生活。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猜字謎、編兒歌等等。筆者在教學“渴”和“喝”這兩個生字時,編成了順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進行教學。除此之外,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的識字4就是用猜字謎的形式幫助學生識字,通過“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紅的喜歡及時雨,綠的最怕水來攻?!边@是用字謎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秋”。教師對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創(chuàng)新指導(dǎo),引出其它的漢字,讓學生嘗試自己編一個字謎幫助記憶,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識字技能。
識字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學生會不自主的產(chǎn)生抵觸和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樂于識字、趣于識字。[2]
1.運用已有資源,展現(xiàn)學生生活識字成果。一年級學生在剛?cè)雽W的時候,對班級里的其他小伙伴,既陌生,又好奇。教師在教學“姓氏”一課的時候,可以將全班同學的名字都打印出來,做成桌卡,放在每位同學的課桌上,讓他們把自己的名字介紹給其他同學。課間,還可以讓學生們通過發(fā)作業(yè)本,或者采用點名冊點名的方式識字。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大量的漢字,而且也能讓他們在短時間內(nèi)結(jié)交朋友,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舉辦多種競賽,樹立學生生活識字榜樣?;趯W生不甘示弱的積極心態(tài),教師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競爭中識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班會課或語文活動課開展識字大賽,通過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比一比誰認得多,認得準。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的增加,還可以舉行講故事大賽,評選班級里的“故事小能手”。榜樣的力量充滿無限可能,教師如果能夠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向榜樣靠攏,必定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體驗教師視角,豐富學生生活識字眼界?!靶∠壬啤笔翘招兄罱逃碚撝幸粭l重要的準則,讓同學們一邊當學生,一邊當“先生”“即知即傳人”,把學到的知識隨時傳授給周圍的人。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意識創(chuàng)設(shè)“小先生制”的氛圍,在學生的眼里,教師有著相對崇高的地位,很多學生都夢想成為一名教師。教師可以把握學生這一心理,鼓勵學生當“小先生”,把自己課堂之外學會的漢字教給大家,進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主動性。[3]
學生識字的渠道不僅僅只有課本,日常生活是學生課余自主識字的重要來源。在平時的課程任務(wù)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征給學生拓展課余識字的渠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樂于識字。[4]
1.活躍學校的氛圍,使識字教學跨出課堂。學校的文化氛圍異常濃郁,到處都展示出漢字的無限魅力。開學第一天,鑒于學生對校園還較為陌生。因此,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親近校園。大家可以一起來到校門口,認認校名;來到各個多功能教室,認認教室門牌,有美術(shù)教室、音樂教室、舞蹈房、計算機房等等;回到教室,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認讀學風、校風和校訓(xùn)。通過這樣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校園,與校園更加親近,也在愉悅的氛圍中結(jié)識了許多與學校息息相關(guān)的漢字朋友。
2.發(fā)揮家長的作用,使識字教學融入家庭。部編版教材特別重視教師、家長和學生三者合而為一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在每個單元都加入了“和大人一起讀”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家長更多參與到學生的識字學習中。如今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格外關(guān)注,他們想要知道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家長可以把家里一些常見物品的名字打印出來做成卡片,貼到相應(yīng)的物品上。然后,讓孩子對照物品讀卡片。這樣,物品與文字相對應(yīng)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識字效率,讓孩子更容易牢固記憶。[5]
我們身處在充斥著大量生字的環(huán)境中,學生耳濡目染,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識字。但是,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去指導(dǎo)學生實現(xiàn)多途徑識字,運用多種方式識字??傊處煈?yīng)在教學的過程中解放學生的手腳和大腦,使學生獲得識字的主動權(quán),產(chǎn)生愿意識字、主動識字的想法,讓學生大膽運用自己學到的識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達到“驀然回首,識字卻在尋常生活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