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民族小學 重慶 409900)
群文閱讀教學,它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量,又能全面提升學生閱讀水平。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將讀與寫有機結合,還有利于孩子們理解文章,通過小練筆寫一寫的方式還可以檢驗孩子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有效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讀和寫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只有讀中有寫,寫中帶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這樣才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升,從而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綜合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那么,在教學時怎樣進行有效的讀與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笨梢?,讀與寫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時怎樣讓學生掌握文章的精髓,從而有效地提高習作水平呢?本人認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引導孩子們學好范文,所以,就要充分挖掘文本。找出范文中值得讀寫的切合點,來設計小練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以《草原》一文為例,首先,作者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也可以說是移步換景的順序來寫的,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夕陽話別圖;表現(xiàn)了草原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在教學草原風光圖這一部分時,讓學生領會作者是按自上而下的順序來寫的,先寫天空,再寫小丘、平地。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習作者仔細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1-2]。
選文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jù)范文的某一個特點來進行選文,可以是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可以是課文主要采用的描寫方法,還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同一風格的文章等。因此,在選文時,可以選表達同一主題的文章,也可以選同一個作者寫的文章,也可以選同一題材的文章。在群文教學中,還得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選文,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小學低段可以是兩至三篇,中段可以選三至四篇,高年級可以選四至五篇。另外,在教學可以呈現(xiàn)重點段落、重點片段。以下就拿我上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感悟父母的愛》的群文議題來進行闡述。
本節(jié)課以“父母的愛”為主題。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我從本組教材學過的四篇文章感悟父母的愛,總結學法。從而引出四篇群文《父愛安全網》《鼾聲》《一位母親與家長會》《母親的故事》來進行教學。首先讓孩子們認真閱讀課文,懂得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到文章中在表達父母的愛時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如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進而讓學生明白原來細節(jié)描寫可以表現(xiàn)人物性格,從而孩子們漸漸明白多讀文本,可以促進習作的生成。這就在文本與習作之間架起了一座橋,從而讓孩子們習作得心應手。
通過教學,學生在原來對父母之愛膚淺認識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孩子站在文本的正中央,將自己與文本對照起來學習,自己與文本產生共鳴,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潤物細無聲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積極健康的學業(yè)成績回報父母,也回報社會的情感表現(xiàn)。
群文教學結束后,孩子們談收獲,教師總結我們欣賞這組課文的時候,要緊緊扣住人物和事件,學會描寫人物的細節(jié)中(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來感悟人物的品質和內心世界。最后,進行情感升華,激發(fā)孩子們的情感。師:孩子們,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yǎng)大,面對這兩個對我們恩重如山的人我們該怎么做呢?于是我出示了一組有趣的卡通圖片。從我們生下來開始一直到爸媽老去變得記不清自己是誰的時候的圖片,深深地感動孩子們。大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記憶深處對爸媽的愛。于是采用了說一說的方式,說出平時看來微不足道的,但卻飽含深情的事。采用舉手說、開火車說等形式。把課堂目標推向高潮,同時又為習作《感悟父母的愛》奠定了基礎,讓習作變得順理成章。課后,孩子們將自己說的故事完整地表達了出來,流露出濃濃的愛意,孩子們并表明了心聲,要好好表現(xiàn):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不足,以此來報答辛苦的父母[3-4]。
在本節(jié)課中我進行了大膽的取舍,主要抓住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來進行教學,從而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好處及作用。最后談感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明白作者是緊緊扣住人物和事件,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品質和內心世界的。并對以后在寫人物時提出要求,同時也是給予了習作指導,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他們都會學得不錯。所以,每次,我在評價孩子們的小練筆時,都是用放大鏡看他們的優(yōu)點。對優(yōu)點及時進行表揚與肯定,再委婉地指出不足。另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態(tài)度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養(yǎng)成的,需要長時間堅持,反復地練習。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日常教學當中,應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yǎng)意識。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每天我要求我班孩子至少看課外書半小時以上,看書時要專心致志,并把閱讀過程中覺得精美的句子、片段,或者是好詞佳句把它摘抄在本子上,平時得空時隨時可以拿來品讀鑒賞 。仔細品味斟酌,在寫作時合理運用,適時遷移。